这次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就像一场及时雨,一座加油站,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系统的、全新的学习教育,全面的学习内容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受益非浅也感触颇深。
一、突出“新”,即纪录理念革新、思路更新。以前我们从事党员电教的制片工作,认为只是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加强宣传,着重用解说词展现人物“高大”的一面,重解说轻画面,重高高在上灌输式的宣传教育轻人与人之间平实的交流、心灵的撞击。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宣传性传播和传播性宣传”的差别,领悟了像曾祥敏、冷冶夫老师等讲述的“平等创造视角”、“一流的纪录片是看画面”、“解说词是画面的”等观点,意识到无论是党建宣传还是其他电视片的制作,都应从受众的角度,拍摄画面、组织结构,并始终贯穿一定的情感因素,始终遵循电视的基本规律——电视画面意识,始终做到在自己的作品中让画面说话,解说词只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运用镜头语言展现人物,使自己要树立的典型更平民化、更接近受众一些,受众能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二、重在“实”,即内容联系实际多、针对性强。这次培训,主要邀请了传媒大学、电视台等许多单位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宏观的理念,又有具体方法,还有拍摄手法的讲解。在创作理念上,冷冶夫老师讲授的纪录片应该做到三平,即“用平静体现心态、用平实体现成果、用平视体现手段”,话语虽少却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具有指导性;在拍摄手法上,孙振虎老师对于主体、陪体、前景、背景、远景、特写等的讲授,以及拍摄中运用明暗法、黄金分割法、虚实法、视线引导法、色彩法、线条法等来构思创意,拍摄画面,内容新颖实用,对于我们日常拍摄先进人物专题很有帮助;在编辑制作上,“开机前,关注方面;开机时,用摄像机抓拍故事;剪辑前,好看就是硬道理;剪辑时,形成主线;播出后,在观众头脑中形成结论”,以及影像中音乐、音响、音效、人声的处理运用,怎样实现声音前置、声音延入、无缝对接等技术操作,老师们都毫无保留的进行讲授,针对性、操作性极强。
三、感受“深”,即理论有深度,让人印象深刻。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又用以指导实践。我们做的党员电教专题片、纪录片不少,但少有人进行过总结。冷冶夫老师的“纪录片是等来的真实、发现的艺术,是作者对被摄者人生感悟的纪录,是最主观的客观纪录,是人的生存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原生态创意性编剪,是用世界语言叙述老百姓的故事,同时不要赋予纪录片太强的功利色彩”,对纪录片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王猛老师拍摄纪录片的“两个意识”,即观众意识、现场发现意识,指出拍摄纪律片“引领你视角的是观众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电视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细节和一次又一次发现细节的过程构成的”等理论,不但是理论上的升华也对我们的实践极具指导意义。
在短短二十多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被老师精彩的理论,丰富的学识所震撼,真诚的感谢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的四川组织部的领导们,真诚的感谢为我们提供学习保障的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