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最常见的无毒蛇

中国最常见的无毒蛇

来源:99网


中国有很多种无毒蛇,以下是中国最常见的无毒蛇品种之一:

1. 虹纹蛇(Gloydius brevicaudus):虹纹蛇是中国常见的无毒蛇之一,它有很多亚种,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包括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地区。

2. 黄胸水蛇(Rhabdophis tigrinus):黄胸水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它通常生活在靠近水源的湿地、河流和水塘附近。

3. 钝吻蛇(Macrocalamus laticeps):钝吻蛇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南部地区的无毒蛇类,它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地。

4. 双线蛇(Amphiesma vittatum):双线蛇是中国最常见的无毒蛇之一,分布广泛,包括中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

5. 鳞腹游蛇(Opisthotropis rugosus):鳞腹游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南部地区,通常栖息在山区、湿地和溪流附近。

这些是中国常见的无毒蛇种类之一,但请记住,即使是无毒蛇类,与蛇接触仍然需要小心,避免冒险或骚扰。如果你遇到任何蛇类或不确定的情况,请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并寻求专业帮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农村里常见的十种无毒蛇?

1、球蟒

球蟒也是一种温和的蛇类,它脾气温和、花纹美丽、体型适中、无毒。

2、奶蛇

奶蛇无毒,是宠物蛇市场上很热门的种类,是黄颔蛇科的铁三角,是三大宠物蛇饲养品种之一。

3、玉米锦蛇

玉米锦蛇一般有红色、粉色、橘色、黑色等,一般以为上佳。

4、乌梢蛇

乌梢蛇,俗称乌蛇、乌风蛇,是蛇目、游蛇科、乌梢蛇属中体形较大的一种无毒蛇。

5、翠青蛇

翠青蛇,别名青蛇、青竹,翠青蛇身体细长,体型中等,成蛇体长为80-110厘米,身体绿色,头呈椭圆形,吻端窄圆,鼻孔卵圆形,瞳孔圆形,背平滑无棱。

6、滑鼠蛇

滑鼠蛇是一种无毒蛇。11月至次年3月冬眠,5~7月产卵,卵数7~15枚,每条成年母蛇每年产卵12枚。

7、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是大型无毒蛇。黑眉锦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

8、灰鼠蛇

灰鼠蛇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行动敏捷,性情温顺。

9、中国小头蛇

中国小头蛇俗称秤杆蛇,游蛇科小头蛇属,无毒,体长约半米。

10、玉斑锦蛇

玉斑锦蛇属于游蛇科,别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丽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及边缘。

中国50种没毒的蛇

青蛇

青蛇(拉丁名:大青蛇)。青蛇是一种无毒的蛇,性情非常温和。它“内向”胆小,不攻击人。野生个体以蚯蚓、青蛙和小昆虫为食。产卵,每卵5-12粒。盛夏时,由于地面闷热或天气闷热,翠绿色的蛇常常爬上树,一动不动乘凉,直到夜晚才下山觅食。

黑眉蛇

黑眉蛇(拉丁名:Elaphe taeniura)是一种大型无毒蛇,全长约2米。乌眉蛇别名乌眉锦蛇、家蛇、鳞星蛇、鳗鱼等。身体头部和背部黄绿色或棕灰色;

眼背有明显的黑色条纹,体背前段和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蝴蝶状斑纹,斑纹从体背中段逐渐淡化,但有四条清晰的黑色纵带到达尾端,几排背鳞边缘较弱。由于其巨大的药用价值,这种蛇经常被人类捕杀,其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王金摄

王蛇主要特点是头上有“王”字的黑色斑纹,故称“王蛇”。它的头和背鳞是黑色的,中心是的,像一个油菜图案,身体前部有30多条条纹,在身体后部逐渐消失。腹部呈,带有黑色斑纹。全长超过2.5米的细长尾巴。蛇王凶猛好斗,但无毒。

毒蛇和毒蛇的区别

蛇的种类很多,可分为毒蛇和非毒蛇。正确区分毒蛇和非毒蛇的特征是一般养殖户必备的知识。毒蛇的头部一般呈三角形,背部颜色鲜艳,尾巴一般又粗又短,从到背部突然变细,而无毒蛇的头部一般呈椭圆形,背部颜色不鲜艳,尾巴一般又细又长,从到背部逐渐变细。

毒蛇发现人后,一般会迅速逃跑,爬行。徒手抓的时候,一摸蛇身,马上会感觉到蛇是软的,而无毒蛇是坚韧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蛇的牙齿。毒蛇有毒牙和毒腺,但无毒蛇没有毒牙和毒腺。无毒蛇的牙齿很多,除了上领齿和下领齿,还有颌齿和翼齿。

农村常见的无毒蛇有哪些

农村常见的无毒蛇:

1、中华水蛇

长年生活在水中,白天及晚上均见活动,食性杂,主要以鱼类、青蛙以及甲壳纲动物为食。对人体无害,成体性格凶,若游玩时应小心放归。一般体长在半米左右。

2、铅色水蛇

同中华水蛇。南方最常见的几种水蛇之一,各大水体均能见到,夜行性,多见于田沟,河塘中,以鱼类为食,对人无害,不过性格较凶,若误捕应小心放生。一般大小在半米左右。

3、红纹滞卵蛇

广泛分布于全中国各大水系,多见于近水的区域,以鱼类蛙类为主食,对人无害,常见大小在半米左右。

4、赤链华游蛇

跟红点水蛇类似,更偏水,多见于水质清澈的水体,以及各大水产市场...性格温顺。对人无害,一般大小在半米多。

5、渔游蛇

南方常见蛇类,多在近水的田间活动,以鱼类,蛙类为主食,性格凶暴,对人无害,一般大小在半米至一米之间。体色分红色和两种。

国内最常见的赤链蛇,许多人认为无毒

在我国境内生存着许许多多的蛇类,这些蛇有些拥有剧毒,有些则无毒。要说到其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蛇,肯定有赤链蛇一席之地。

赤链蛇作为国内最常见的一种蛇,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

因为对于它到底是否有毒一直存在歧义。有人说它是无毒蛇,也有人说它是有毒蛇。

学术界对这个话题也一直是争议不休。那么,国内最常见的赤链蛇,它到底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

今天BOT就带大家一起来见识一下。

赤链蛇——火赤链

游蛇科的成员在世界上一共有多达1700多种,其中大部分都是无毒蛇。赤链蛇是蛇类游蛇科链蛇属中的一种蛇,成蛇约1米长,最大可达2米左右。赤链蛇又被叫作“火赤链”,主要是因为它的外表红黑相间,由一节节的红色环状组成,所以也被叫做“红百节蛇”。

单单从这个蛇的外表上看,相信许多人会认为它是一种剧毒蛇。因为俗话常告诉我们外表越鲜艳亮丽的生物,往往拥有越致命的毒素。但神奇的是,大部分人不但没有相信这句俗话,反而基本都认为赤链蛇无毒。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赤链蛇是国内分布最广的蛇之一,遍布国内二十余省。在丘陵、平原、村舍、田野、草丛、水域等地都有其活动踪迹,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既然数量大,分布广,那么也就代表着和人类遇上并且发生接触的概率更大,加上赤链蛇性情较为凶猛,受到惊扰时会主动做出扑咬动作,所以人们被赤链蛇咬伤的概率也就比较大。

又因为在赤链蛇咬伤案例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中毒反应,更多的只是一些过敏反应和皮外伤而已。所以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就象征性地认为赤链蛇就是一种无毒蛇了。

但事实上,赤链蛇却是一种有毒蛇类,只是毒腺和毒性比较特殊。

常见的无毒蛇,实际上有毒?

《本草纲目》记载:“赤楝,红黑节节相间,俨如赤楝、桑根之状,不甚毒。 ”

从《本草纲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提出观念认为赤链蛇有毒但毒性不大。但这并无数据考量。

于是,在1993年的时候,我国的蛇类生物学家吴卯斌就对赤链蛇进行了解剖研究。并于1996年在中国《蛇志》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赤链蛇毒器的发现及离体毒腺的产毒量》的论文。

吴卯斌对赤链蛇进行了解剖,发现了赤链蛇体内“毒器”的存在。

赤链蛇的毒器由毒腺、毒牙和毒管三部分组成,另外还发现了赤链蛇独特的达氏腺毒腺。而达氏腺的发现,也丰富了人们对后毒牙类毒蛇的认识。

之后吴卯斌对赤链蛇进行了取干毒实验,共获得干毒1毫克,其中最小6毫克,最大也才25毫克,平均14.9毫克干毒。

但可惜的是,这次研究并没有测试赤链蛇的毒性如何,而这个文献也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和关注。于是在之后国内发布的《中国蛇类》中还是把赤链蛇描述和划分成了无毒蛇类。

此后这个争议就一直存在......

但在2017年,《生物学通报》中的文献里,研究人员又进行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赤链蛇毒性测试和毒器解剖研究。

实验中发现,一般毒蛇的毒牙是管牙或者沟牙类型,而赤链蛇的毒牙却是无沟无管类型的,也就是说没有发现可以用来输送毒液的沟状或管状结构。而是由最末端的两枚上领齿的变形而来,因此活动性较差,但也具有一定的穿刺作用。

另外,赤链蛇毒牙的长度也非常短,平均只有大约2-3毫米,加上长在口角内侧上领的后部,所以人们几乎不会被它们用毒牙伤到,即使被毒牙咬到了也很难有效注毒。

之后对赤链蛇的毒性进行一定的实验,实验的小鼠在被注入相同剂量的稀释毒液后,最短的于2小时后死亡,最长的于36小时后死亡。

综上所述,这些实验初步证明了, 赤链蛇的达氏腺毒腺中的提取物还是对小鼠有一定的致死作用, 虽然其半数致死量(LD50)的准确数值还有待进一步测定,但至少证明了赤链蛇确实是一种毒蛇。

结语

即便赤链蛇毒素对人体没有什么大的伤害,但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防范。尤其是易过敏人群,因为毒蛇的口腔本就含有大量细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所以,赤链蛇是属于一种后毒牙毒蛇,即使毒性微弱,而且被注毒的概率极低,仅发生在部分人身上。但它也是毒蛇的一种嘛。大不了,就叫作微微毒蛇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