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监外执行手续及条件:被判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哺乳妇女、生活不能自理但不危害社会,可暂予监外执行。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65条。醉驾是否可判缓刑:犯罪较轻、有悔罪表现、不危害社区、非累犯/首要分子。会考虑自首、赔偿和谅解、认罪态度等因素。被告应积极陈述辩护争取缓刑机会。
法律分析
一、醉驾监外执行回家需要什么手续
1、因醉驾行为被判处刑事处罚,监外执行所需要的条件规定如下: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5)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6)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7)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机关批准。
二、醉驾是否可以判缓刑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较轻,而且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3、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5、若醉酒驾驶的犯罪分子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的,则会根据具体情况下对其使用缓刑,如是否属于自首、是否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认罪态度是否良好等。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应积极向陈述辩护为自己争取缓刑的机会。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醉驾罪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申请监外执行,如严重疾病、怀孕哺乳或生活不能自理。而对于醉驾罪是否可以判缓刑,需考虑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社区影响等因素。被告人在庭审中应积极陈述辩护,如自首、赔偿受害人并取得谅解、良好认罪态度等。将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决定是否适用缓刑。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机动车驾驶人管理第三节校车驾驶人管理第八十九条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