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要区别是:爆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侵犯的是财产权利;爆炸罪的危害结果难以预料和控制,而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故意毁灭或损坏财物的行为。
法律分析
爆炸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两者的区别主要是:
(1)侵犯的客体不同。爆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特定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不同。爆炸犯罪行为人引发爆炸物或以其他方法制造爆炸,造成或足以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其危害结果是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拓展延伸
爆炸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比较与区分
爆炸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是刑法中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爆炸罪是指以爆炸物、燃烧物等危险物质为手段,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进行爆炸破坏的行为。而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损毁、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
这两种罪行在行为方式和犯罪对象上有所区别。爆炸罪主要以爆炸物为手段,针对的是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等具有大规模破坏性的目标。而故意毁坏财物罪则是以对他人财物的损坏为目标,犯罪对象更为具体。
此外,两者在犯罪动机和社会危害性上也有所不同。爆炸罪常常涉及恐怖主义、破坏社会秩序等严重犯罪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而故意毁坏财物罪则更多地与个人的报复、敌意等因素相关,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爆炸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在行为方式、犯罪对象、犯罪动机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和区分这两种罪行对于司法实践和维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爆炸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在客体、客观方面存在差异。爆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侵犯的是个人财物。爆炸罪造成的危害结果难以预料和控制,而故意毁坏财物罪则是故意毁灭或损坏财物。此外,爆炸罪涉及恐怖主义等严重犯罪活动,对社会危害更大。了解和区分这两种罪行对司法实践和社会安全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