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P小T是在网络环境中用来形容个人的性取向或性别身份的俚语。具体来说:小P:代表“婆”,通常用来形容女性同性恋者。这个称呼可能源于地区的用语,后来逐渐在和海外华人社群中传播开来。小T:代表“公”,通常用来形容男性同性恋者。与“小P”类似,这个称呼也反映了社群内部的文化和习惯。这些称呼在相对私密的网络环境中使用,旨在
经常有人说自己是小P小T,这通常是在网络环境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中,用来形容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身份的俚语。小P和小T的称呼源于对“P”和“T”的简化。在同性恋社群中,“P”通常代表“婆”,是对女性同性恋者的称呼,而“T&rdquo...
2. P则是指外表女性化的女生,同样对女生有感情,通常被视为老婆。3. H是指外表既可以是男性化也可以是女性化的女生,对女生的感情角色较为灵活,可以充当老婆或老公。4. TPH是特定于女同性恋领域的术语,用来描述性别角色和性取向的多样性。
2. "P"是与"T"相对的角色,指那些性格、行为、着装偏向女性化的女性,也就是“老婆”。这个用法起源于。3. "T"这个词最早出现在60年代,特别是在作家邱妙津的小说《鳄鱼手记》中,并于1990年代在开始流行。4. "P"一词最初由的拉拉(lesbian)用来指代那些男性化的,或者扮演男性...
T就是英文“Tomboy”的缩写,是les中打扮或性格偏男性化一点的一方。P就是"Pretty girl"的缩写,les中打扮或性格偏女性化一点的一方。T和P是相对的,没有谁是绝对的T或P,所以判断自己是T还是P要看双方相处的具体感觉,谁能在心理上压倒对方,谁就是T。不分就是不分TP,(也称H)即自己也无法决定...
小t和小p在一起其实和普通情侣也一样,只不过因为都是同性别的会遇到很多社会的压力,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彼此也需要更多的体谅和包容。 t与p为女同性恋中的两种类别简称。 T:是指比较男性化的女性同性恋者,其特质偏向男性化,比较阳刚,打扮比较中性化。P:是指正常女性化的女性同性恋者,其性格...
T与P为女同性恋中的两种类别简称。T:是指比较男性化的女性同性恋者,其特质偏向男性化,比较阳刚,打扮比较中性化。P:是指正常女性化的女性同性恋者,其性格比较阴柔,打扮、行为上和平常女生一样。其中还有H:是介于P和T之间,外形特征一般中性,角色也可因对象角色而定,即TP不分。
指的是具有男性特质的女性;P则对应于Pure girl(小底),指的是具有女性特质的男性。H则代表了一种中间状态,即不分性别的角色,对应于Half(不分),可以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特质,其角色可以灵活转换。这种角色划分在拉拉文化中是非常灵活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偏好来决定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女同性恋中,P指的是在女同性恋情中充当女友的女性,在攻受关系中属于受的一方。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情感的人类同性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
在中国lesbian群体中,角色划分的术语与国际标准有所不同,主要通过"T"、"P"和"H"来标识。这里的"0"并非指代男同性恋中的女性角色,而是与男同中的"0"(受、小受、受受)有所区别。"T"通常表示在女同关系中扮演男性角色,相当于"假小子",但在中国社群中,她们被指代为男性化或扮演男性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