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李郑屋汉墓被列为中国法定古迹。 墓主人身份,有的学者认为是盐官,吕沛铭认为是东汉末年的避难贵族。 由2005年1月起,为纪念汉墓出土50周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进行一系列的复修工程,包 至于括在墓室顶部加建一个使用铁氟龙物料制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渗漏,减低被侵蚀的机会,耗资达100万港元。墓室
1955年8月,在李郑屋邨计划修建公共房屋,施工中意外揭示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墓穴。这是一项意外的考古发现,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Frederick Sequier Drake,12-1974)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据老居民回忆,当时有工人曾携带古物离开现场,但具体详情未详。(参见1955年8月11日《星岛日...
地理位置: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位于九龙深水埗东京街41号。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所在的深水埗区,是九龙半岛的一个重要区域,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探寻岭南文化的脉络提供了丰富的线索。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汉朝时期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展览厅:除了展示李郑屋汉墓本身,博物馆旁边还有两个展览厅,进一步介绍汉墓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意义,同时展示更多与汉墓相关的出土文物,丰富了参观者的体验。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展览介绍:汉墓展示:李郑屋汉墓博物馆通过精心设计的玻璃墙,让参观者在不破坏珍贵文物的前提下,有机会窥视到汉墓的内部构造。这种设计既保护了汉墓,又满足了参观者的好奇心,仿佛让人穿越回汉朝的历史深处。展览馆:博物馆内设有展览馆,这里详细展示了汉墓的历史背景、结构设计和地理...
195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西洋菜田和木屋区。然而,1953年石硖尾木屋区发生大火后,开始采取行动。他们先是于石硖尾建立了徙置区,接着是大坑东徙置区,以及最重要的李郑屋徙置区,用以安置灾民。在李郑屋的发展过程中,1955年的一个意外发现让它名声大噪,即著名的李郑屋汉墓,现在是李郑屋汉墓...
,现已在这里建立了博物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Lei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位于九龙深水埗东京街41号,该墓穴是于1955年兴建李郑屋邨时发现的,从发掘出58件文物。从墓砖铭文的字体、内容,以及出土文物等推断,墓穴建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博物馆正门 ——墓穴内部 ...
约2000年前,在汉朝时,中国把纳入版图。坐落于九龙李郑屋的汉墓就建于此时。十四世纪,许多广东人纷纷来定居,还有从中国中部南迁至的(客家人)。许多现代人至今依旧向当日地主的后代支付(佃租),这些族群习称为(新界五大族)。根据一些最早的史册纪录,认定要成为一个经济重镇。
长40厘米、阔20厘米、厚5厘米 根据考古学家推断,该墓建于东汉时期。而于汉墓出土了58件文物,当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屋舍模型和各种陶器及青铜器等。然而,汉墓中并未发现任何骸骨。汉墓的布局为「十」字形,一共有4个墓室。墓室属砖室墓,由长40厘米、阔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砖块砌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