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同学,今年18岁,筠连县中学高20__级16班学生,家住筠连县双腾镇酸草村6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毕业于双泉职业中学,20__年以班级第三名的成绩考入筠连县中学。
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记忆中的母亲就是一个“特别”的人,不像其他的母亲会照顾自己的孩子,会对自己的孩子嘘寒问暖,甚至连正常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不会;而父亲也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是对于小杜来说这样的家还是幸福的,因为有哥哥的陪伴,有父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但是幸福的生活在他七岁的那一年戛然而止。20__年10月,父亲因意外去世,小杜刚踏入学校大门,那是父亲为他交的第一次学费也是最后一次学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为父亲的离去更是雪上加霜,哥哥也因此辍学,为一家三口的生计奔波。年幼的小杜同学也从那时开始慢慢体会什么叫做“糊口”,也是,就是那种吃了上顿担心下顿的生活。但是年幼的他没有忘记父亲把他送到学校的期盼的眼神,他决心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些年里,他一边上学,一边学着营生。从养鸡放牛到犁地播种,他和哥哥一起维持着他们的家,贫寒但是还是有依靠。可是在他小学还没有毕业,哥哥为了挣更多的钱供他上学而外出务工,从那以后他便失去了哥哥的消息,与他相依为命的便只有他那“特殊”的母亲。没有了哥哥的支撑,他们的生活更难了,但是小杜同学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求学梦,在校努力学习,放假就去挣钱做生活费。去别人的工地做小工,帮别人家做农活,他不怕苦不怕累,只想让母亲可以生活得好一点。上高中了,在刘玉忠和余小琴两位好心人的资助下,他不再为生计发愁了,但是他从来不会乱花一分钱,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留给家里的母亲。期间也有个别老师表示想要帮助他,但是他拒绝了,他说,他现在已经获得了别人的帮助,大的困难已经解决了,其他的小困难他想自己解决。他还一笔一笔的记下两位好心人对他的资助,他说等他将来工作了,也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是回报今天帮助过他的人。
在学习上,他努力刻苦。由于成长的环境和长期的营养不良,学习对于他来说,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别人轻易就明白的问题对他来说还是会有些吃力,别人看两遍就记住的内容,他可能要背好多遍,但是他从不放弃。他几乎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别人复习一遍的内容他要复习好多遍,困了就掐掐自己。就是这样在别人看来没有学习天赋的他从班级的倒数到中考班级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了筠连县中学。到了高中以后,“不太有天赋的他”在学习上也没少受打击,数学需要超强的逻辑,语文需要广泛的阅读,英语需要的语感......他都没有,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气馁。清晨,室友们还在睡梦中他便早早的起床去教室开始晨读;课间休息时间,他便认真的整理课堂笔记;晚上同学们都走了,他还在教室里学习。就是这样,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从第一次月考的班级几十名到期末考试的班级前十名。
在生活中,他的'自强自立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大家都很喜欢他,信任他,并亲切的叫他“二哥”。班级的重活脏活他都抢着做,劳动卫生最积极,别人下不去手的卫生死角他轻松搞定。开学搬书,他就比别人多跑几趟。一次打扫除,厕所的下水道堵了,一时联系不到修水管的师傅,他二话不说,卷起袖子硬是把堵在下水管的脏东西掏了出来;还有一次,一位同学的脚扭了,他背着同学就往医院里送;经常在老师收拾办公室时,他都会抢着给老师扫蜘蛛网、倒垃圾。他不仅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还是这样的朴实无私,乐于助人。
他自强的品德,感染了班上的同学们,他们不再攀比衣着是否华丽,言谈是否流行,手机够不够高端。在小杜同学的影响下,同学们开始比较机会会做什么而不是拥有什么,不再炫耀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对班级贡献了什么。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存钱,想要像小杜一样放假了可以给自己的母亲带好吃的、穿的。他们从小杜的身上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开始懂得体会父母的艰辛,懂得了感恩父母,自立自强。他们都为有这样一个不向命运低头,自强自立的同学而骄傲。而小杜同学,在面临命运的不幸时,他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坚持了,选择了迎难而上,选择了自己解决困难,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人生自强自立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