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

工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

来源:99网


.

..

.

一、演习目的:
为了提高生产部员工对突发工伤事故的应对能力,各相关部门责任
人及员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合理、快速以及公司制定“工伤事故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特进行本次“工伤事故应急预案”演习。

二、演习依据:
相关人员依据“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见附件:1)阐述的权责处置事故。

三、责任部门:安全生产部、技术管理部。

四、演习人员:
总指挥: 兆雄

组 长: 友平
副组长: 明玲 许梦华

五、演习分工:

1.

2.
3.

现场受伤模拟由施工项目部负责组织,其他部分施工人员参加。

其他相关责任人按照各自职责应对演习。

演习总指挥兆雄,发布演习开始和结束口令,负责检验各个环节及演习时间计时,

评估演习成绩。

六、演习方案:
1.由安全员权组织,模拟生产现场发生一起因违章操作造成的人员骨折安全事故,

2.

.

伤员疼痛倒地,现场生产停止,安全员组织施工人员保护现场并上报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立刻赶赴事发地,查看伤情,组织人员做好伤者急救和保

.资料.

..



.

..

.

护现场工作,通知总指挥紧急调派车辆(或者拨打120)至2#楼施工通道等待

送医救治。

3.

项目经理调派人员,分工做好伤者紧急救治和医疗器械的准备,将伤者用担架抬

2#通道门口,同时安排人员迎接管理部安排的送医车辆(或医院救护车)至

2#通道门。

4.

公司安全员组织抢救工作,指导人员将伤者谨慎正确送上紧急护送车,避免因为

救治不良造成伤者二次伤害,安排人员护送伤者送医院救治。

5.

伤员安全送上车子后模拟演习结束。

6.

公司安全员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并制定整改措施。

附件:1 七、演习时间2017 7 7 日。

通报有关部门

报告人

项目分部安全生

外部报警


产领导小组、安质

内部电话

消防 119

部及相关部门

救护 120

匪警110

批示
项目经理部

确认

分管领导

事故现场

.

项目经理.资料.

..



.

..

.

附件:2 演习检查评估表

演习检查表

检查项目

www

.

处理方法


预案的有效性


附件:3 事故现场急救与处理

事故现场急救与处理

在作业现场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科学、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就可大大降低受伤人员的死亡率或减轻受伤人员伤愈后的后遗症。因此,每位从业人员都应熟悉并掌握现场急救的简单方法,以避免或防止延误救护时

.

.资料.

..



.

..

.

间和采用不正确的救护方法,使事故发生以后的自救与互救更具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 止血法

人体在突发事故中引起的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和血管的损伤,可能是闭合性的或是开放性的损伤,造成出血征象。一般来说,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8%左右,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血液约为4800毫升。出血量少时,一般不引起伤员血压、脉搏的变化;若出血量超过总量的20%以上时,出现头昏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皮色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出血量超过总量的40%就有生命危险。因此,止血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迅速准

确有效地进行止血,这对抢救伤员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用止血方法及适用部位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及加垫屈

1.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迫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能很快起到临时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带止血法
只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其他止血方式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一般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布制(纱布、毛巾、布带等)等,医务人员多用橡皮止血带止血。布制止血带的方法:绕受伤肢体一圈绑扎打结固定,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直到不流血为止。在绑扎和

.

.资料.

..



.

..

.

绞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造成皮肤或神经损伤;过松则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3.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是一种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应用最广泛。方法:先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敷在伤口上,然后用绷带紧紧包扎,包扎围应比伤口稍大。若伤肢有骨折,还要另加夹板固定。

4.加垫屈肢止血法
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在肘窝或腘窝放入棉垫或布垫,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

把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

二、身体不同组织出血的止血方法 1.毛细血管出血

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再加上棉花团或纱布卷,然后用绷带扎紧即可止血。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处理时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3.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出血来自伤口的近心端,呈搏动性喷血,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动脉出血一般使用压迫法止血,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三、身体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方法

.

.资料.

..



.

..

.

1.头部出血
头部前面出血时,可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点压迫颞动脉,如图62a所示;头部后面出血时,应压迫枕动脉止血,压迫点在耳后乳突附近的搏动处。

2.面部出血
要压迫面动脉,压迫点在下颌角前面约2cm处,用手指正对着下颌骨压住。

3.颈部出血
要压迫颈总动脉。用手指揿在一侧颈根部,向中间的颈椎横突压迫,如图62b所示。但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以免引起大脑缺氧而昏迷。


62 颞动脉和颈总动脉压迫部位
4.腋部和上臂出血
可压迫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向后方第一肋骨压迫。

5.前臂出血
可压迫肱动脉,使伤指外展,用四指压迫上臂侧。

6.手掌出血
将患肢抬高,可用两手的拇指放在手腕横纹上方的两侧桡、尺动脉搏动处,将其分别压于桡、尺二骨上。

7.手指出血

.

.资料.

..



.

..

.

将患肢抬高,用食指拇指分别压迫手指掌侧的两侧的指动脉。

8.大腿部出血
可压迫股动脉。压迫点在腹股沟皱纹中点搏动处,用手指向下方的股骨面压迫。

9.足部出血
用两手的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踝与跟腱之间胫后动脉。

四、止血时的注意事项
1.采用压迫止血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受伤部位,正确选择指压点。

2.采用止血带止血时,注意止血带不能直接和皮肤接触,必须先用纱布、棉花或衣服垫好并做时间标记,在转送医院途中,要每隔1小时松解止血带1-2分钟,用

指压法代替止血。

一般绑止血带的位置是上臂或大腿上的1/3 处。

3.扎止血带的部位不要离出血点太远,以避免使更多的肌肉组织缺血、缺氧。
第二节 包扎法

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及时、正确的包扎,既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又可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污物进入,避免细菌感染。当伤员有骨折或脱臼时,包扎还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作用,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为安全转送医院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颈部、腕部和额部等处。绷带每圈须完全或大部分重叠,末端用胶布固 定,或将绷带尾部撕开打一活结固定。

.

.资料.

..



.

..

.

2.螺旋包扎法
多用于前臂和手指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绷带渐渐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1/3,呈螺旋形,尾端在原位缠两圈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
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开始先用螺旋包扎,待到渐粗处,以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并盖前圈的一半或1/3。各圈反折须整齐排列,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的部位。

48字包扎法
多用于肘、膝、腕和踝等关节处。包扎是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

圈向上一圈向下地包扎。

5.回转包扎法 用于头部的包扎。自右耳上开始,经额、左耳上,枕外粗隆下,然后回到右耳

到枕外粗隆下面,由伤员或助手按住此点,绷带在中间绷带的两侧回返,直到包盖住全头部,然后缠绕两圈加以固定,如下图所示

回转包扎法
二、三角巾包扎
1.头部包扎法

.

.资料.

..



.

..

.

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成两指宽,放于前额并与眼眉平齐,顶尖拉向脑后,两底角拉紧,经两耳的上方绕到头的后枕部打结。如三角巾有富余,在此交叉再绕回前额结扎。

另外,可将三角巾的顶角和底部各打一结,形似风帽。把顶角结放于前额,底结放在后脑部下方,包住头部,然后再将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包绕下颌拉至脑后枕部打结固定,如下图所示。


2.面部包扎法

枕部,左右角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扎后,可根据情况,在眼、口处剪开小洞。

3.上肢包扎法
当手臂受外伤时,可将伤臂的手指尖对着毛巾一角,把这一角翻向手背,另一角从手掌一侧翻过手背并压在掌下,再把三角巾的另一端翻过来,包绕前臂,最后用带子结扎。

上臂受伤时,可把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受伤的那只手臂的手指上,把另一底角拉到对侧肩上,用顶角缠绕伤臂并用顶角上的小布带结扎,然后把受伤的前臂弯曲到胸前,成近直角形,最后把两底角打结。

.

.资料.

..



.

..

.

手部受伤时,可将手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手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向腕部,把顶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手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在腕部打结,如下图所示。

三角巾手部包扎法
4.下肢包扎法
膝关节(肘关节相同)受伤时,应根据伤肢的受伤情况,把三角巾折成适当宽

度,使之成为带状;然后把它的中段斜放在膝(肘)的伤处,两端拉向膝(肘)后交叉,再缠绕到膝(肘)前外侧打结固定,如下图所示。
足部受伤时,将脚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脚趾朝向三角巾的顶角;把项角

三角巾膝部包扎法
三、包扎时的注意事项
1.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就是包扎动作要迅速、敏捷、熟练;“准”就是包扎部位要准确;“轻”就是包扎动作要轻柔,不能触碰伤口,打结也要避开伤口;

牢”就是要牢靠,不能过紧或过松,。过紧会妨碍血液流动。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容

易造成绷带脱落或移动。

.

.资料.

..



.

..

.

2.头部外伤和四肢外伤一般采用三角巾包扎和绷带包扎。如果抢救现场没有三角巾或绷带,可利用衣服、毛巾等物代替。

3.在急救中,如果伤员出现大出血或休克情况,则必须先进行止血,不要因为忙于包扎耽误了抢救时间。

第三节 断肢(指)与骨折的处理

一、断肢(指)的处理
发生断肢(指)后,除作必要的急救外,还应注意保存断肢(指),以求进行再植。保存的方法是:将断肢(指)用清洁布巾包好,不要用水冲洗伤面,也不要用

各种溶液浸泡。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指)置于冰块中,快速送往医院。

二、骨折的固定方法 对于骨折的伤员,在送往医院前,需对伤肢进行固定。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固定,即就地取材,如木板、竹片、条状物等,放在上臂外两侧,并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然后把前臂屈曲固定于胸前。也可用一块夹板放在骨折部位的外侧,中间垫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2.前臂骨折的固定
用长度与前臂相当的夹板,夹住受伤的前臂,再用绷带或布带自肘关节至手掌进行缠绕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前臂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的固定
用两块一定长度的夹板,其中一块的长度与腋窝至足根的长度相当,另一块的长度与伤员的腹股沟到足根的长度相当。长的一块放在伤肢外侧腋窝下并和下肢平行,

.

.资料.

..



.

..

.

短的一块放在两腿之间,用棉花或毛巾垫好肢体,再用三角中或绷带分段扎牢固定,如下图所示。

股骨骨折固定法
4.小腿骨折的固定
取长度相当于由大腿中部到足根那样长的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受伤的小腿外两侧,用棉花或毛巾垫好;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分段固定。也可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受伤

的小腿和另一条没有受伤的腿固定在一起。

5.脊椎骨折的固定
这是一种大型固定。由于伤情较重,在转送前必须妥善固定。取一块平肩宽长木板垫在背后,左右腋下各置一块稍低于身厚约2/3 的木板,然后分别在小腿膝部、

臀部、腹部、胸部,用宽带予以固定。颈椎骨折者应在头部两侧置沙袋固定头部,使其不能左右摆动,如下图所示。

胸腰椎骨折的固定
三、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1.骨折部位如有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并包扎伤口,然后再作骨折的临时固定。 2.对于有明显外伤畸形的伤肢,只要做临时固定进行大体纠正即可,而不需要按原形完全复位,也不应把露出的断骨送回伤口,否则会给伤员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

.资料.

..



.

..

.

或因处理不当使伤情加重。

3.进行骨折固定时,要注意防止伤口感染和断骨刺伤血管、神经,以免给以后的救治造成困难。

4.对于四肢和脊柱的骨折,要尽可能就地固定。在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员和伤肢。为了尽快找到伤口,又不增加伤员的痛苦,可剪开伤员的衣服和裤子。

5.临时固定用的夹板和其他可用作固定的材料,其长度和宽度要与受伤的肢体相称。夹板应能托住整个伤肢。除了把骨折的上下两端固定好外,同时要把上下两个关节固定好。

6.夹板不能同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或毛巾、布单等柔软物品垫好,尤其在

夹板的两端,骨头突出的地方和空隙的部位,都必须垫好。

手指或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发冷并呈青紫色,说

7.固定时不可过紧或过松。四肢骨折应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下端,并露出
明包扎过紧,要放松后重新固定。

第四节

伤员的搬运

经过急救以后,就要把伤员迅速地送往医院。搬运伤员也是救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搬运不当,可使伤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甚至瘫痪,难以治疗。因此,对伤员的搬运应十分小心。

一、单人搬运法
如果伤员伤势不重,可采用扶、掮、背、抱的方法将伤员行走。有三种方式:单人扶着行走,即左手拉着伤员的手,右手扶住伤员的腰部,慢慢行走。此法适于伤员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时使用;肩膝手抱法,若伤员不能行走,但上肢还有力量,

.

.资料.

..



.

..

.

可让伤员钩在搬运者颈上。此法禁用于脊柱骨折的伤员;背驮法,先将伤员支起,然后背着走。

二、双人搬运法
有三种方式:平抱着走,即两个搬运者站在同侧,并排同时抱起伤员;膝肩抱着走,即一人在前面提起伤员的双腿,另一人从伤员的腋下将其抱起;用靠椅抬着走,即让伤员坐在椅子上,一人在后面抬着靠背部,另一人在前抬椅腿。

三、几种伤情的搬运法
1.颅脑伤昏迷者搬运
首先要清除伤员身上的泥土、堆盖物,解开衣襟。搬运时要重点保护头部,伤

员在担架上应采取半卧位,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呕吐时呕吐物阻塞气道而窒息,若有暴露的脑组织应保护。抬运应两人以上,抬运前头部给以软枕,膝部、肘部要用衣物垫好,头颈部两侧垫衣物使颈部固定。

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抬运。应由24人,使伤员成一线起落,步调一致。切忌一人抬胸,一人抬腿,如下图所示。伤员放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根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


.

.资料.

..



.

..

.

脊柱骨折伤员的错误搬运法
3.颈椎骨折搬运
搬运颈椎骨折伤员时,应由一人稳定头部,其他人以协调力量平直抬到担架上,头部左右两侧用衣物、软枕加以固定,防止左右摆动。

4.腹部损伤搬运
严重腹部损伤者,多伴有腹腔脏器从伤口脱出,可采用布带、绷带做个略大的环圈盖住加以保护,然后固定。搬运时采取仰卧位,并使下肢屈曲,防止腹压增加而使肠管继续脱出。

四、搬运伤员时的注意事项

1.在搬运转送之前,要先做好对伤员的检查和完成初步的急救处理,以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 2.要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

4.用担架抬运伤员时,后面的抬送人员及时留意伤员的面部情况。

5.为防止伤员在抬运转送过程中受寒受冻,要注意给伤员盖好毯子,使身体保暖。


.

.资料.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