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的吉林查干湖导游词范文(4篇)

最新的吉林查干湖导游词范文(4篇)

来源:99网

最新的吉林查干湖导游词范文

  查干湖,又名查干卓尔,位于吉林省前郭县的西北部,总面积60万亩,蓄水量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达6米,与附近的辛甸泡、新庙泡和库里泡三个姊妹湖泊相通,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年产鲜鱼3000吨,鱼苗350吨,芦苇3万吨,渔业产值1200万元,利税135万元。整个湖泊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湖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28公里,四周环境优美,景色秀丽,风光迷人,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芦苇生产基地和天然旅游胜地。

  查干湖的自然资源丰富,除了盛产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15科68种虾类、芦苇、珍珠水产资源外,这里自古至今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鸟类的乐园。据初步调查,草原上、树林间、田野忠、有狐、兔、貉、獾等野生动物20多种;在水肥草美德绿野平畴上,栖息者野鸡、野鸭、大雁、灰鸥、鹭鸟、天鹅、丹顶鹤等珍贵鸟类80多种;同时,也是个天然植物园,有野生动物2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49种。

最新的吉林查干湖导游词范文

  游客朋友们:

  您乘坐的查干湖一号游船已经使离码头,正通过“草原运河”——引松渠驶向充满神秘色彩的查干湖。进入湖区以后,游船将加速行驶,峰会很大,在船头站立会很凉爽惬意,但是提醒您在船边站立时要扶紧站稳,注意游湖安全,同时,要注意要携带您的物品,以免失手落入湖中。

  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进入查干湖。

  查干湖在蒙语中叫 “查干淖尔”,意为白色的湖。查干湖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

  水域总面积大约420平方公里,在全国十大淡水湖中排列第七位,他的蓄水量约7亿立方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

  查干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鲤鱼、鲢鱼、鲫鱼、武昌鱼等15科68种,年产鲜鱼5000多吨,其中“查干湖胖头鱼”经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AA级绿色食品、远销省内外。近年来查干湖的虾类、珍珠类等水产资源也得到有效的开发,肥美的鱼虾早已摆上了游客的餐桌。查干湖四季分明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的自然资源,为野生、水生动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存环境,使查干湖又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鸟类的乐园。在湖畔草原和湖中小岛有狐、兔、獾等野生动物20多种、有野鸭、天鹅、大雁、丹顶鹤等珍稀鸟类80多种,其野生动物种类之多,密度之大,是省内外许多旅游景区都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风光独特的自然资源,使查干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神牵梦绕的风水宝地。辽代自圣宗起,直至天祚帝、每年都要带领群臣嫔妃,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查干湖巡幸、春猎,在湖面凿冰捕鱼、用辽帝亲自钓上来的“头鱼”在岸边大摆“头鱼宴”,因为初春的湖鱼最鲜、最肥、最香、当春风吹绿前郭尔罗斯草原的时候,查干湖畔大雁鸣、天鹅叫、百鸟咽啾,此时的帝王们又开始放鹰搭箭捕捉天鹅、大雁,并用辽帝亲自放飞的“海东青”捕来的头鹅,举行头鹅宴,在湖畔歌舞狂欢,饮酒作乐,直至春尽方还。由此可以想象当年查干湖那种恢弘壮观的场面。

最新的吉林查干湖导游词范文

  水域面积420多平方公里的查干湖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盛产鲤、鲢、鳙等鱼类15科68种,年产鲜鱼5000多吨,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查干湖鳙鱼(胖头鱼)是经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的AA级绿色食品。

  查干湖四季分明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查干湖春有生机之光,夏有佳境之美,秋有诗画之绝的秀丽景色。然而,只有在千里冰封、雪覆沃野的冬季,查干湖才名符其实地显露出银湖的本色,只有冬季的查干湖才能最完整、最准确地展现出她壮观、博大、 富饶、最具马背民族韵味的雄浑、俊美与彪悍。北国的冰,飘洒的雪,使查干湖活化出天堂般的美丽,伸展出天使般的姣容。

  查干湖的冬捕早在辽金时期就享有盛名,历代君王都曾携群臣嫔妃来此凿冰捕鱼,大摆“头鱼宴”。 虽然岁月更迭,但查干湖的紫光灵气犹存,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每年冬捕前都要举行传统的“祭湖醒网”仪式,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这一千百年来延袭下来的、带有传统宗教色彩的“祭湖醒网”仪式流传至今天,所表达的则是湖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大自然恩惠的感激,也是成吉思汗的后人精心打造的一张民族旅游的特色牌。

  “祭湖醒网”的场面非常壮观,而且还略带几分神秘与神奇,随着身穿蒙古袍,落腮虬髯的渔把头“祭湖醒网仪式开始”的喊声,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身着紫红色蒙古袍,肩披红色袈裟,头戴僧帽,手持法铃、奔巴(圣水瓶)的喇嘛吹奏着海螺、牛角号围绕摆放着九种供品和点燃九柱檀香的供桌、挂满哈达插满松柏枝的敖包和熊熊燃烧的碳火转三圈后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经;身着传统查玛服、头戴鹿、牛、蝴蝶、骷髅等面具,手舞刀、叉、剑等道具,打着旗幡罗伞的舞者,伴着鼓乐跳着传统的查玛舞;身穿白茬羊皮袄,脚穿皮靰鞡,腰系宽板皮带的渔工和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拉着装满冬捕鱼具的爬犁刹是威武地进入祭湖醒网场地。在渔把头“请喇嘛诵祭祀”的号令中,喇嘛手中摇动法铃,边将“奔巴”中的圣水向空中弹洒并齐声诵念祭祀天父、地母、湖神的。渔把头左手端起盛满醇香奶酒的檀木大碗,面对苍天圣湖高声呤诵祭湖词:

  啊,长生天,先祖之灵;庇护众生,求昌盛,求繁荣。

  查干湖,天父的神镜;查干湖,地母的眼睛,万物生灵,永续繁衍;都聚在查干湖天源的怀中,握在查干湖地宝的手中。

  献上九九礼品,奉上万众心诚,湖上层层冰花,闪动八方精灵。敬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献上九条哈达,摆上九种礼供。

  啊,千里冰封望祭湖,万顷湖面竞纷呈。开冰拉网出鱼喽,“头鱼宴”上登——

  一祭万世不老的天父!

  再祭赐于我们生命的地母!

  祭祀万灵的湖神,让湖神保佑查干湖连年有余、永世昌盛!

  随后双膝跪在冰面上,用右手中指沾酒分别弹向天空、地面,然后将碗中的酒倒入湖面凿出的冰洞,众喇嘛也边诵边将供桌上的供品抛入冰洞。渔把头从蒙古族姑娘手中接过哈达系绕在插满松柏枝的敖包上,蒙古族青年欢跳着将手中的糖果抛向人群,将桶里的牛奶洒向天空、冰面。此时鼓乐大震,法号长鸣,充满民族特色的查玛舞把祭湖醒网仪式推向高潮。

  之后还要为进湖开网的渔工献上奶干、炒米“饱肚”,用大碗敬上壮行酒。吃罢喝得,众渔工飞身跃上马爬犁,大老板儿长鞭一甩,马爬犁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在喧闹的鼓乐声和炸响的鞭炮声中,在查玛舞的跳动中,溅起层层积雪向湖中急驰而去…… 到达冬捕作业点,渔工们按渔把头选择的地点,开始在湖面凿冰破洞,然后串杆下网,一张张数千米长的大网相距百余米一字排开。几个小时后,随着马拉绞盘的转动,一张张大网从“玉门”似的冰洞缓缓而出,两旁的渔民手持挠钩期待着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壮观场面。一会儿的功夫,一条又一条的“胖头”、鲤鱼、鲫鱼、鲶鱼、草鱼争相跃出冰洞,转眼之间就在湖面上码起一个个高高的鱼垛。悠扬的马头琴拉响了,拉出了查干湖连年有余的喜庆;欢畅的盅碗舞跳起来了,跳出了查干湖永世昌盛的希冀。聚纳四海紫光灵气的查干湖之冬,神奇、神秘、神圣的查干湖冬捕,多像月宫的嫦娥,正含情脉脉地掀起金红的盖头,舞动碧蓝的彩裙,以北国特有的神韵,从雪原的牧歌中走来,又向着马背民族特有的风情奔去……

  查干湖冬捕一网捕鱼的最高纪录是40多万斤,难怪目睹过查干湖冬网捕鱼壮观场面的人们都把查干湖冬捕称为世界奇观

最新的吉林查干湖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到查干湖旅游不得不看的就是冰雪捕鱼(冬捕)的过程。冬捕的第一道程序就是“祭湖醒网”。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祭祀仪式,盛装的蒙古族姑娘为渔工们献上奶干,喇嘛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渔把头,渔把头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之后率众喇嘛按顺时针方向绕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转三圈并诵经。之后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端起酒碗,双手举过头,开始朗诵祭湖词。

  第二道程序是“拉网捕鱼”。喝完壮行酒之后,随着渔把头一声“上冰”,所有参加冬捕人员,跳上拉网车或爬犁,三挂大马车,60多号人,浩浩荡荡开赴冰上作业。这时鞭炮齐燃,赶马车的吆喝声、渔把头的号子声、爆竹声、喇嘛的诵经声、马铃声、鼓声、号角声,在神秘的查干湖面上飘荡。网车到达网场后,渔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开凿第一个冰眼为下网眼,再由下网眼向两边各数百步确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或灯),渔把头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为圆滩旗,再由两个圆滩旗位置去前方数百步处会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渔把头插出翅旗后,由打镩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约15米凿一冰眼,之后下穿杆(长18-20米的细杆),由走钩将插人冰下的穿杆用走钩将之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后端系一水线绳,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网,跑水线的水股子拉着水线绳带动大绦向前走,马拉马轮子绞动大绦带着大网前进,后面是跟网把头用大钩将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轻与沉。两侧网前进到出网眼后,已将整个网全部下人水中,此时水中的鱼全部围在网中。接下来是出网。由三匹马拉动出网轮,由出网轮上的旱绦和卡钩配合将双侧网合并一起,96块网组成的一张大网,一次同时拉出。每翅的3块,称为一拉,分16次拉出。第一拉没鱼,第二拉开始出鱼。最后,因网肚是网后端的一个兜,一个网肚最多能容纳百万斤的鱼,捞完网肚中的鱼后,将网肚拽出冰面,将鱼装车运走。由打镩、扭矛、走钩的将网再次装到爬犁上,到此,一网次冬捕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