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护文化生态推进文化建设

保护文化生态推进文化建设

来源:99网


保护文化生态推进文化建设

1、什么是文化生态?

就是原封不动得保留历史文化遗产、传统风格等人类历史文明。

2、文化生态的特点

文化生态具有民族性;历史传承性;不可再生性,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毁损,传统风格一旦变异,人居环境一旦破坏,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因此在文化生态上绝不能搞“先拆毁、后重建”。

3、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哪些危害性?

①破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②使人的心灵受到腐蚀伤害;③败坏社会风气;④有损国家和民族的形象;⑤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⑥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⑦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4、生活中破坏文化生态的行为有哪些?

光着膀子搂住圣人雕像的脖子拍照,甚至骑在黄帝的头上张牙舞爪;在旅游景区乱写乱画、到处留言;为搞形象工程而拆毁古老建筑;对古村落、古技艺不管不问任其破损或遗失等。

5、保护文化生态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保护和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②有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③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④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⑤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⑥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等。

6、保护文化生态应坚持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

原则:坚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原则,坚持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整体性保护原则,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原则,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坚持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7、为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①将文化生态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②选择若干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的街道、社区或乡镇、村落等,作为实施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③建立文化生态档案和数据库;④对文化生态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⑤将文化生态保护知识纳入当地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设置文化生态保护的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文化生态保护专业人才,为文化生态保护提供人才支撑;⑦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的宣传,增强人们自觉参与文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努力营造文化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等。

8、列举河南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木兰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愚公移山传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唢呐、豫剧、曲剧、皮影戏 、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唐三彩 、汴绣工艺 ,马街书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功夫、太极拳、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等。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

河南物质文化遗产:郑州二七纪念塔、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安阳殷墟等。介绍: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南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