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目前,国际社会一般是以物流成本占GDP 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环境悄然改变,绿色物流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发展绿色物流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节约是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绿色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障碍。本文系统分析了阻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各种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绿色物流 发展障碍 发展对策
China's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general is the proportion of logistics costs to GDP, measuring the level of a country'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quietly changing environment, green log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green manufacturing, green consumption constitute the green econom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rculatory system.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not only reduced emissions, but also can save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but just the rise of knowledge in it is also very limited, in the ideological concept, system policies,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 there are still many obstacles to development. This systematic analysi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obstac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Obstacles to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目 录
1引言……………………………………………………………………………………………1 1.1绿色物流兴起的背景……………………………………………………………………2 1.2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2 2绿色物流的概念、理论基础及系统结构……………………………………………………2
2.1
绿
色
物
流
的
概
念„„„„„„„„„„„„„„„„„„„„„„„„„„„„2 2.2
绿
色
物
流
的
理
论
基
础„„„„„„„„„„„„„„„„„„„„„„„„„„3
2.3绿色物流的系统结构„„„„„„„„„„„„„„„„„„„„„„„„„„4 3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多元因素………………………………………………………………5 4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问题分析………………………………………………………………6 5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及方法…………………………………………………………………8 5.1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8 5.2实施绿色物流的方法„„„„„„„„„„„„„„„„„„„„„„„„„ 10 6结语„„„„„„„„„„„„„„„„„„„„„„„„„„„„„„„„„„ 12 谢 辞……………………………………………………………………………………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1.1 绿色物流兴起的背景
在世界生产力突飞猛进,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过度消耗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制约着经济更好更平稳的运行。“绿色”作为当今人类经济社会的共同主题,也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主题。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而在物流行业占较大比重的货物运输领域一直被视为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在全球倡议低碳环境的大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材料,低碳物流已逐渐引起全社会关注 。
如今,低碳经济已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响应全球保护环境倡议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的认识,身体力行发展绿色物流是每一家物流企业,每一位物流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1]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推行自由经济,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异常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更大关注。美国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宏观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
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危害人类生态最烈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把物流行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忽视物流绿色化的重要意义,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的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方面加大部门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来降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1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出标准降低3成到6成,颗粒物排出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1/10;1992年日本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法,并规定了允许企业使用的5种货车车型,同时在大都市特定区域内强制推行排污标准较低的货车允许行使的规制;1993年除了部分货车外,要求企业必须承担更新旧车辆、使用新式符合环境标准的货车的义务。
中国目前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 , 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 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压力下,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各级地方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例如北京市非常重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实施绿色物流; 重视商品流通领域环保形势的严峻性,将其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体系;倡导绿色流通,强化绿色流通意识;加快物流社会化建设,建立北京市宏观绿色物流服务体系;强化流通企业责任,促进废弃物回收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绿色流通体系;运用税收及收费 调节手段,促进企业主动实施绿色物流行动此外,还有一些城市也在国际化城市目标中引入了绿色物流理念[3] 。
2 绿色物流的概念、理论基础及系统结构
2.1 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定义,但是在国际上,绿色物流已作为继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之后的有一个新的绿色亮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有A.M.布鲁尔、K.J.亨舍尔合著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手册》一书中,认为由“绿色”和“物流”组合在一起的“绿色物流”一词,代表着与环境相协调的高校运输配送系统。所为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它要求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
2.2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5]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三)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
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2.3绿色物流系统结构
[6]
一个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通过各项物流的功能要素,再实现物流效益、服务、信息的同时,还会对环境产生大量的污染。绿色物流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目标。
绿色物物流系统的实现非为两个层次,包括微观方面 (如图2-1)所示和宏观方面 (如图2-2 所示)。
图2-1微观绿色物流结构图
图2-2宏观绿色物流结构图
3 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7]
第一,运输是使商品发生场所、空间移动的物流活动。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耗能,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大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降低了环境效益,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交通导致道路需求面积的增加,道路修建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形式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损害了道路周边植物的健康生存,加剧了生态失衡。第二,保管具有商品储藏管理功能,在其过程中有两方面的非绿色因素。一是在对商品进行养护保管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化学养护方法,如喷洒杀虫剂等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二是有些商品,如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等,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第三,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等的总体名称。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如白色塑料污染等;另一方面则是过度包装和重复包装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第四,流通加工是物品在商品从身材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差别化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作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依然存在着非绿色因素影响。在加工过程中资源的浪费或过度消耗,加工产生的“三废”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第五,装卸搬运伴随着物流的始终,联系着物流的其他功能。在装卸搬运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包括装卸不当,商品损坏,化学液体商品的破漏,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第六,物流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物流不仅包括对商品的转移,也包括对信息的搜集与整 理。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信息的延误、不畅通则会导致对相关规定不清,进行违禁
商品贸易而引起的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
4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 类紧缺人才之一[8] 。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 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影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物流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高水平的信息化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实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另外,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二) 缺乏对企业物流活动的法制监管
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渐形成环境产业,然后通过环境市场自发调节实施。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产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他们在环境市场的开拓上,除了通过制定与推行严格的环境法规外,一切都借助于已成熟的市场制度来进行。然而,我国的环境市场远没有发达国家那样完善、成熟和稳定,因此,还必须从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强化管理,构建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性建设。虽然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和法规建设,但针对物流行业的和法规还不是很多,企业的非绿色物流作业(如违规生产,违法排放)往往
屡禁不止,常死灰复燃。总的来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缺乏对企业物流活动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三)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物流观念仍然不太强
当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和法规扶持、规范企业的物流活动并大力提倡和开展绿色物流的时候,我国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还很淡漠,置若罔闻。企业和消费者这种观念上的淡漠,使得绿色物流的开展止步不前。 (四)企业间缺少合作与交流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绿色物流涵盖整个链条上的各个企业和环节,它的成功实施与运作有赖于各个节点企业的交流与通力合作,然而现实中,由于企业往往仅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来考虑问题,没有进行必要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更别说有成效的合作,从而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低效甚至无效运作,这给绿色物流的实施带来很大的不便。
(五)一般物流企业经验不足
一般来说,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化,使得它在实施绿色物流时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从而成为绿色物流实施的最佳主体。目前,我国虽然存在数目繁多的所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但其中的大多数企业并非专业的物流公司,而是从主要从事仓储和运输业务的公司挂牌而成的所谓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仍局限于原来的业务范围,缺乏业务创新和作为专业物流公司所必备的技能和经验,希望他们能够坚决而有效地实施绿色物流战略恐怕尚为时过早。
(六)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 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但我国目前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9]。
对于企业而言,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绿色物流中的供应链的运作与控制与传统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的运作与控制比较,在技术上要求更高。由于绿色物流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因此与传统模式下的供应链相比, 绿色物流的供应链的运作与控制的内容与范围要广得多。这加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难度,如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考察其价格、质量等传统因素,而且要充分考虑其绿色度;其次,绿色物流模式强调在供应链成员内实现知识创新,而由
于知识具有区别于传统的要素特征,因此在其管理上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5 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及方法
5.1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 加强绿色物流观念
观念是一种带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世界观,是一定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和思想素质的 反映,是人们活动的指南。由于长期的低生产力,人们更多地考虑温饱等低层次问题,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为了个体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企业因这种非理性需求展开掠夺式经营,忽视长远利益和生态利益及社会利益,进而导致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人们开始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取之于大自然,复归于大自然。于是乎,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应运而生,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变化,甚至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一系列新的市场制度和经济法规,迫使企业降低环境成本而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绿色物流等经济活动。许多专家认为,21 世纪是绿色世纪。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00 年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到3000 亿美元,以后还会大幅度增长。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决策的时时刻刻,综合考虑人们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并以此观念,策划绿色物流活动。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决不能存在“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二)科学规划网点布局,优化整合物流流程
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整个物流企业的灵魂所在,针对我国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设迟缓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绿色运输,以此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网络体系。这样,可在整体上保证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高效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据国内有经验物流供应商提供信息显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工业的采购、库存、运输、销售流程,我国可降低现有物流成本的50%~60%。另据匡算,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降低1%,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 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倘若我国能逐步逼近工业化国家物流的平均成本(物流成本占GDP 的12%),则可节约当年物流成本8000 亿元。因此,优化和整合我国工业的物流流程,有希望成为当前很具操作性且收获丰厚的改革发展思路,并促使我
国国民经济实现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 (三)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同样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物流机械化方面、物流自动化方面、物流的信息化及网络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 年至20 年的差距。要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否则绿色物流就无从谈起。 (四)制定绿色物流法规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强化管理。一些发达国家的非常重视制定法规,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主要表现在: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流通加工的废水排放污染 水质,一次性包装的丢弃污染环境。因此,他们制定了诸如污染发生源、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的相关和法规。国外的环保法规种类很多,有些规定相当具体、严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最新国际环境标志也已经颁布执行。尽管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或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明确方向,克服障碍,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12]。
(五)加强绿色物流理论研究,大力培养物流人才
人才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首先,应发挥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学术优势,加强关于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其次,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绿色物流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物流专业的人才相当匮乏,高级人才更是难求,许多企业的相关人员都是半路改行,难以在绿色物流的研究中有深入的发展。所以,必须大力加强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全面进行企业物流人才的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迅速成为既懂得物流知识和管理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技 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如此,我国的绿色物流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缺乏绿色物流应用和发展的适宜环境。但笔者相信,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绿色物流这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一定会被我国企业所采纳,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2实施绿色物流的方法
(一)绿色供应商管理[13]
供应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产成品的性能,所以要实施绿色物流还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由于对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严格管制,并且供应商的成本绩效和运行状况对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绿色供应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要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例如: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被课以罚款?潜在供应商是否因为违反环境规章而被关闭的危险?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是否采用绿色包装?供应商是否通过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二)绿色生产管理
绿色生产又包括绿色原材料的供应、绿色设计与制造以及绿色包装。绿色产品的生产首先要求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具有绿色特性,绿色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环境友好性;不加任何涂镀,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能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易加工且加工中无污染或污染最小;回收、易处理、可重用的材料,并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这样有利于原材料的循环使用。 绿色设计要求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在产品再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产生毒副作用及保证产生最少的废弃物。绿色制造则追求两个目标,即通过可再生资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措施缓解资源枯竭,实施持续利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业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而造成环境问题。例如现在我国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随地遗弃引起的。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其特点是材料最省,废弃最少且节约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包装材料可自然降解并且降解周期短;包装材料对人的身体和生态无害。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包装是在商品输送
或储存过程中,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物流活动。 (三)绿色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噪音污染;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露等事故。都会对环境造成很 到的影响。因此构建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定配送计划,提高运输效率以降低货损量和货运量[14] 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共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 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
(2)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15] 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件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柱之一。
案例:船舶运输是贝克啤酒出口业务的最重要运输方式。贝克啤酒厂毗邻不来梅港,是其采取海运的最大优势。凭借全自动化设备,标准集装箱可在8分钟内罐满啤酒,15分钟内完成一切发运手续。每年,贝克啤酒通过海运方式发往美国一地的啤酒就达9000TEU(为货柜容量的计算基础)。之所以选择铁路运输和海运方式,贝克啤酒解释为两个字:环保。欧洲乃至世界范围陆运运输的堵塞和污染日益严重,贝克啤酒选择环保的方式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还为自己贴上了环保的金色印记。
(3)评价运输者的环境绩效,有专门运输企业使用专门运输工具负责危险品的运输、制定应急保护措施[16]
现在部门对运输污染采取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北京对机动车制定了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同时交通部门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根据机动车的排污量来收取排污费。
由此,企业如果没有绿色运输,将会加大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影响企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象。 (四)绿色储存管理 [17]
储存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储存的主要设施是仓库。现代化的仓库是促进绿色物流运转的物资集散中心。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
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 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是实现绿色储存的重要方面,如气幕隔潮、气调储存和塑料薄膜封闭等技术。 (五)绿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六)绿色装卸管理
装卸是跨越运输和物流设施而进行的,发生在输送、储存、包装前后的商品取放活动。实施绿色装卸要求企业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正当装卸,避免商品体的损坏,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绿色装卸还要求企业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活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机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七)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标识
绿色物流建设应该起自于产品设计阶段,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术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在推动绿色物流建设上发挥先锋作用。包装是绿色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度的包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也是绿色包装的例子。在日本,经营食品的商人已放弃塑料包装,在食品界掀起“绿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们的食品包装已不只是要好和实用,照顾环境需要也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现在的日本商人在给食品包装时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原料,用纸袋包装取代塑料容器,这也减少了将用过后的包装收集到工厂再循环所面对的技术和成本困难,绿色包装设计在这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7 结语
7.1本文的研究成果
在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访问相关网站的基础上,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对绿色物流兴起的背景及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其次,对绿
色物流的内涵理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分析了绿色物流的系统结构和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目前中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7.2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虽然本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各种因素以及个人能力、实践等的影响,本文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仅是重点了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实施绿色物流的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指出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绿色物流管理在物流行业会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缺乏绿色物流应用和发展的适宜环境,因此,实施绿色物流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研究和分析,所以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是绿色物流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笔者相信,通过更多学者的研究,可为我国物流行业在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时提供借鉴意义。在开放市场条件下,绿色物流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降低资源消耗,节约成本,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谢 辞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关心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工作的实施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谨向张老师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文献。在此,谨向这些文章的作者表示感谢,他们完成的工作是我们深入研究的基础。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三年多以来,在自考过程中鼓励我,关心我的同学、同事以及朋友,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高本河,魏际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2):20-24
[2]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北京:物流技术,2005(9):20-24 [3]邹辉霞.绿色物流在中国[J]物流科技,2004(9):P15-16
[4] 吴彬 ,孙会良.物流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06(1):25-30 [5] 刘和平,刘敏.物流管理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157-161 [6] 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2006(6):P140-141
[7] 刘和东,石岿然.循环经济下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7(22):56-60
[8] 王乾.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黑龙江: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P72-74 [9]刘晖.对物流企业实现绿色物流的思考与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4):20-24 [10] 孟祥茹.论绿色物流[J].物流科技,2001(4):P34-37 [11]周宁武.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探析[J]科技信息.2007(2):P40-43
[12] 曾国平.绿色物流:未来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主流[J]经济师.2006(2):P32-36 [13] 方秦盛.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和途径[J]科技咨询导报.2006(20):P41 [14] 肯尼斯 巴顿.运输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2.P38-39
[15] 杨浩,赵鹏.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M]中国物资出版.2001(5):P44-45 [16]方芳.运输管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P18-19.
[17] 邓世祯.高效库存管理技法[J]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P50-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