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考察计划

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考察计划

来源:99网


产品稳定性方案

1.1 稳定性研究目的

稳定性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保持产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指标,对产品的生产、运输、保存和使用等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体外诊断试剂本身就是生物试剂,一些活性基团会有不同的化学不稳定性趋向,容易发生水解、酶解和氧化等反应,从而影响到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如含有多肽类的冻干粉试剂,其储存环境中的含水量和含氧量对试剂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包括:

① 确定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开封后的保存条件;

② 确定产品的保存期限和开封后保存期限;

③ 产品储存条件和保存期限等发生变更时,验证变更后的产品稳定性;

④ 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和调整产品组方、工艺、包装材料等。如某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稳定性研究目的:为考察试剂盒的稳定性,对三批产品进行储存温度 2~8˚C的稳定性试验、37˚C的加速稳定性试验、2~8˚C的开瓶稳定性试验、模拟运输稳定性试验等,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产品的有效期、开封有效期并确定试剂盒的运输条件。

1.2 稳定性研究的材料

稳定性研究的材料包括试验仪器、试验试剂(3批)、校准品、质控品等。稳定性研究

中的试验仪器应为产品的适用机型。除试验仪器外,稳定性研究中还会用到恒温箱、冷藏柜、恒湿箱等仪器,上述仪器应定期检查,防止因为仪器的故障导致稳定性试验失败。试验试剂应为实际生产条件下的三批试剂,并分别说明三个批次的批号,三个批次的生产工艺与质量要求均应保持一致。试剂的包装材料应与实际储存采用的包装材料一致。质控品、校准品等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中的相关要求。

1.3 稳定性研究的项目

稳定性研究的项目应根据产品组成和方法学原理来选择评价产品质量和有效性的项目。一般选择产品技术要求中规定的项目,如最低检测限、准确性、重复性、线性范围、特异性、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等。如果稳定性研究结果出现不符合研究方案中确定的评价指标的情况时,应进一步分析原因。导致产品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组分不稳定、包装材料破损或者储存、运输条件变化等因素,企业应在确定原因后采取改进措施,并在改进之后对产品重新进行稳定性研究。

2. 稳定性研究方法

2.1 效期稳定性评价

效期稳定性评价即实时稳定性评价,是将体外诊断试剂置于制造商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或验证试剂保存期的试验。根据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生物制品效期稳定性研究时间设定一般原则是“第一年内每隔三个月检测一次,第二年内每隔六个月检测一次,第三年开始可以每年检测一次。如果有效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则长期稳定性应为前三个月每月检测一次,以后每三个月一次”。体外诊断试剂可根据产品具体情况来确定考察时间,对于产品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时段应进行密集检测。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提交注

册申请前的注册检验和临床试验时间可以一并计入产品稳定性研究时限中。如某体外诊断试剂(效期稳定性定为1年)稳定性研究方法为将三个批号的试剂盒放入2~8˚C的冷藏柜中,自放置之日起分别在0、1、2、3、6、9、12、13个月时各取原装未开封试剂,参考产品技术要求中相关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应符合拟定的技术要求中各性能指标要求。

2.2 加速稳定性评价

加速稳定性评价是通过设定温度、湿度、光或振动等极端条件考察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各项物理、化学、生物性能,从而推断体外诊断试剂有效期的研究。由于大部分诊断试剂中主要组分为蛋白类物质,在进行加速稳定性研究中,升高温度来考察试剂稳定性成为常用的方式,通常是在长期稳定性研究温度条件下至少升高15˚C。如某试剂效期稳定性定为1年。

加速稳定性研究方法为:将三个批号的试剂盒放入37˚C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第0、3、6、10天各取原装未开封试剂,参考产品技术要求中相关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应符合拟定的技术要求中各性能指标要求。一般情况下,加速稳定性研究只能用于产品一般性能研究,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

2.3 运输稳定性评价

运输稳定性评价是基于对试剂实际运输条件的了解(如运输时间、预计温度和湿度)来模拟运输条件存放产品从而评价产品的稳定性。运输稳定性的研究应遵守目前监管部门对体外诊断试剂冷链运输管理的有关法规要求。在运输稳定性考察中主要考虑的条件有:极端温度条件,温度循环条件,冲击与振荡,压力与湿度等。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实地追踪

记录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物流运输情况为模拟运输模式的确定提供参考。如某检测试剂盒模拟运输稳定性研究方法为,将三批试剂盒放在高温37˚C时存放3d,再从1.5m高度,让试剂盒自由落体跌落,反复3次,进行震荡跌落试验,观察试剂盒外包装、内包装等有无破损后,参考产品技术要求中相关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应符合拟定的技术要求中各性能指标要求。

2.4 开封稳定性

即开瓶稳定性,是考察试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外界因素对试剂性能指标的影响。由于试剂、试纸条等在开封后会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降解等反应,部分试剂在开瓶上机后的外界条件与原储存条件差别很大,以及部分试剂还会存在使用者二次配制等情况,所以在制定开封稳定性研究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果试剂中含有碱性物质时,开瓶后长期放在生化分析仪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试剂中的碱性成分反应,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对上述试剂,每次使用之后应盖紧瓶盖,避免接触空气。生化分析仪的试剂盘的温度范围一般为5~15˚C,因此,当试剂中含有对温度敏感的组分时,试剂使用后应立刻放回2~8˚C 冰箱中储存,并尽快使用。通常试剂开瓶7d后,检测前应重新校准,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某试剂盒开封稳定性研方法为:开启三个批号的试剂盒放入2~8˚C的冷藏柜中保存30d,自放置之日起分别在0、15、30、45d时取样,每次取样后拧紧瓶盖并放回2~8˚C 保存,参考产品技术要求中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等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应符合拟定的技术要求中各性能指标要求。

3.稳定性研究结果分析

稳定性研究是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稳定性研究结果应符合稳定性研究方案中设定的结果可接 受范围。企业应对不同批次的产品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

以验证产品是否存在批间差异。同时应在考察期末对同一批次产品在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进行变异分析,考察其性能随时间下降的趋势,最后根据研究方案中设定的可接受结果范围确定产品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