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新形势下对陕南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99网
汉中科技 2016年第3期 蚕茶科技 食品安全新形势下对陕南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唐志刚 (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陕西镇巴723600) 摘 要:土壤、水、大气等源头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威胁,也成为陕南茶产业安 全威胁的主要因素,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因素。 关键词:茶叶;陕南;安全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让消费 者对食品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 了食品安全风险。 2.2茶叶的生产工艺提升 茶叶加工是将茶鲜叶变为干毛茶的过程,为 消费者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缺乏信任。面对当前 形势,以绿色、生态、保健为主要特性的陕南 茶产业将如何应对,值得思考。 1陕南茶产业基本情况 陕西产茶在陕南,陕南做为“一江清水送北 了蒸发水分,降低含水量,加工全程高温操作。 根据食品生产许可要求,各加工企业都引进了 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实现了茶叶加工全程 不落地,降低了其从田间收获后变污染的机会。 2.3茶叶的饮用方式降低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陕南茶业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这类茶叶的 饮用方式为直接冲泡饮用,茶叶冲泡的水温为 85~100℃,沸水冲泡减少了茶叶的生物污染, 减少了农残等物质对人身体安全的危害,从而 京”的水源地,生态条件十分优越,这也是陕 西茶叶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在出台了系列 优惠后,陕南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质 量不断提高,茶叶品牌整合成效明显,品牌的 培育打造卓有成效。 2陕南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 2.1茶产业发展主体转变 近年来茶产业的迅猛发展,茶叶种植由千家 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3茶叶食品安全的风险点 3.1源头污染 土壤、水、大气等源头污染己成为我国农产 品安全的重要威胁。陕南目前工业欠发达,做 万户转变为经营大户、茶叶企业、茶场业主等。 主体转变提高了生产者的整体素质,从而降低 作者简介:唐志刚,(1981年一),男,本科学历。现为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助理农艺师,参与 的《镇巴县茶网蝽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汉中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一62— 蚕茶科技 为“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水源地,需要持续投 入人力、物力来保护治理水、空气、土壤。 3.2投入品污染 汉中科技 2016年第3期 训,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掌握提高茶 叶安全质量的业务知识。 4.3制定标准,确保陕南茶产品安全 陕南茶叶独特的品质是国内其他茶区无法比 拟的,建议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地茶叶特 点制定高于国标的地方标准,供省内茶企使用, 也利于消费者辨别、购买;同时鼓励省内茶企 结合自身企业特点量身打造高于国标、地标的 企业标准,让企业给自身产品安全质量提出更 高要求,也为企业自身创立品牌奠定基础。 4.4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茶产品多年来一直被当做粗放的农产品。茶 农缺少食品安全意识。通过“三品一标”认证, 强化茶叶生产过程管理和投入品管理,建立产 品可追溯制度,建立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 体系,以有效保障茶产品安全。 首先茶园管理过程中过量施入化肥、农药, 造成产品残留,尤其是幼龄茶园前期管理过程 中,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除草剂, 对茶园造成了一定污染;其次生产加工过程中 不良商人非法添加造成的产品污染也会危及茶 叶的质量。 3.3间接污染 在产品精选、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疏忽 大意对产品的污染。 4新的食品安全形势下陕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4.1强化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茶产品的认识 通过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开办微信公众号 宣传茶叶安全知识,让消费者对陕南茶叶有一 个深入的了解,提高其对陕南茶叶的食品安全 信心。 4.5严格监管、严厉处罚、杜绝人为食品安全 依照《食品安全发》、 《农产品质量安全 法》,对茶叶业主从严监管,一经发现违法添 加,违法使用投入品,从严处罚,食品筑牢安 全的法律底线。 4.2重点培训,提高茶叶从业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由农业、食药部门共同组织,在每年春茶生 产前和秋冬季茶园管理前对茶农企业、茶企生 产、 加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及茶叶理论知识培 (上接第6l页) 右。生根后移入大床苗圃,继续培育至所需用的 苗木。 嫩枝不易采集。 通过以上育苗方法观察比较,以马褂木种子 参考文献: 郑万钧 《中国树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2 育苗效果为较好,选取饱满的种粒,经过催芽处 理,可使出苗率达N7o%以上;扦插育苗次之,扦 插育苗中又以嫩枝扦插成活率稍高些,硬枝插条 由于木质化程度高,生根不易,成活率稍低,但 罗伟祥等《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中国 林业出版社,2007.8 一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