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浇筑混凝土出现问题,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是迫切需要的。
一、建筑施工混凝土的概念以及浇筑技术分类 1.建筑施工混凝土的概念
混凝土是把水泥、砂石、水充分的搅拌之后,水泥通过水化反应而形成凝胶,在砂的表面包裹了一层泥浆,在砂的缝隙之间用水泥浆填充满,形成了砂浆,这就是一个整体,强化混凝土在施工中需要的耐久性和强度。另外,由于混凝土这种特殊的性能,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浇筑技术的分类
①小直径钢管浇筑: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小直径钢管混凝土浇筑技术,通过C50的自密实机库,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要求,采取有效的混凝土混合方法,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还要结合相应的振捣措施,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②输管大直径浇筑技术:在房建施工中,预应力输管大直径薄壁混凝土浇筑技术被广泛应用,通过预应力输管,把混凝土浇筑的过程简化,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效率。
③加固浇筑技术:水下双管加固浇筑技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混凝土不能同水接触,这类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浇筑、安装模板、基础开挖等工序,而且对混凝土浇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重要的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非常广泛。
二、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1.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彻底清理仓面,保证仓面的干净整洁,要对浇筑面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检验达到相关标准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2.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特别是顶板的浇筑工程,要设置变形位移观测点,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经常性的进行检查,观察模板是否出现偏移的现象,及时调整、加固模板。
3.要使新、旧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良好的融合在一起,可以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之前,保证水泥砂浆的厚度在3厘米作用,水泥浆和混凝土要有一致的标号,混凝土的强度要同砂浆的面积相同,铺设时要保证厚度均匀,避免铺设过薄或过厚的问题出现。
4.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来进行施工,杜绝使用滚浇法,要顺序的、有方向的分层进行浇筑;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保证层面的平整度,对墙体进行浇筑时,要均匀的上升,通常情况下浇筑的厚度约为40厘米。
5.首先要进行平仓,然后开始振捣,要尽最大的可能提高浇筑施工的整体质量,防止使用振捣代替平仓的问题出现;振捣的时间要掌握好,通常要控制在骨料没有下沉的时候,骨料产生泛浆;振捣的作用是为了除去混凝土内部的气泡,要防止过振、漏振的情况;振捣时,半径要控制在有效半径的2倍左右,振捣器不能插入太深;振捣完成后,要慢慢的拔出振捣棒,降低拔出的速度。
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1.框架浇筑
在建筑施工时,如果建筑物为多重框架的结构,在选择浇筑技术的方式上、层次的划分上就要依照建筑的框架来进行,可以水平也可以垂直,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当的方法。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层与层浇筑时要依照从柱到梁的方向施工,要优先考虑柱,然后再分析梁板的浇筑施工。在浇筑建筑物框架时,为了给浇筑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浇筑的时间可以选在安装模板之后、捆扎钢筋之前,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支撑能力。
2.位置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控制好钢筋所处的位置,一旦钢筋的位置出现偏移,要立即进行矫正,要尽最大的可能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建筑物中的主梁,是钢筋最为密集的位置,这个现象为浇筑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建筑的浇筑施工,可以适当的加入细石混合水泥来进行浇筑,通过人工振捣的方式,能够保证浇筑工作顺利的进行,还能大大提高浇筑的效果。
3.剪力墙浇筑
浇筑剪力墙时,是依照长条形流水线的方法来施工的,在完成一段浇筑工作之后慢慢提高浇筑的高度,要在建筑的地面均匀的浇筑一层5厘米厚的混凝土,在这种浇筑条件的基础上,混凝土浇筑可以有一定的施工缝隙,当缝隙位于窗口或门洞上时,要提高注意力。
剪力墙的浇筑,浇筑过程要保证连续,施工中不能间断,位于接口位置的混凝土,振捣的程度要提高,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同接口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在对墙体孔洞进行浇筑施工时,混凝土的高度需要同孔洞的高度齐平,要保证在同一水平线上,墙柱的浇筑要同墙体的浇筑一同结束。
在振捣时,振捣棒和洞口要维持在0.3米以上的距离为最佳状态,为了防止力量过大对洞口造成变形的情况,洞口两侧振动要同时进行。在浇筑剪力墙时,要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降低浇筑工程对剪力墙造成的破坏,在浇筑时不能轻易改变刚进的位置,另外还要采用严谨的保护策略。
4.基础浇筑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对建筑基础进行浇筑时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分别有阶梯状、大体积和条形三种类别:
①阶梯状:依照台阶的类型进行浇筑,不能存在任何缝隙;对杯口状的柱基础浇筑,为了使杯口的标准高度控制在范围之内,在浇筑时要先把杯口底部的混凝土振实,稍等片刻之后再进行浇筑,另外要尽量采用两侧对称的形式进行浇筑,防止一侧混凝土过重出现不良的施工现象。
②大体积:大体积施工对混凝土的整体性要求很多,因此要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办法,层和层之间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不能存在缝隙;如果一次浇筑不能完成,可以设置基础后浇带,需要对混凝土凝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③条形:由于水平距离较长,所以在浇筑前要把标高线标志出来,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办法,对层段之间进行仔细的浇筑,段和段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3厘米内。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加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浇筑技术一方面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实现工程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廷学.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149-150.
[2]张龙.关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