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囚歌三首

囚歌三首

来源:99网


拓展阅读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文本解读:

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的血腥,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的英雄写照,表现了无产阶级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这三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富含深情,表达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一腔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

1.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3.初步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2.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体会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价任务:

1、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结合诗句作品中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顾英雄: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伏契克的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就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认识了者的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学习几位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认识英雄: 学生介绍:

★学生1:叶挺(1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的创建者之一。曾当面称他是“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军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和广州。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请求加入中国党,于3月7日经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学生2:吉鸿昌(1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4年11月9日,不幸被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时年39岁。

★学生3:陈然(1923--1949),河北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党。1947年任重庆领导的《挺进报》的特支,1948年四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反对派杀害。

三、朗读诗歌——感受英雄气质: 1、诵读指导、标注节奏。 明确朗读要求:

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 、感情的把握、节奏的划分等。

(选择一首诗歌,用“/”表示节奏,着重号表示重音朗读,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教师板示: (1)《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

我/何惜/此头。 ..

(3)《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由,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 .

——一个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

2、跟读: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体会诗歌情感。 3、自由朗读:

(注重语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充满与敌人斗争到底的无畏气概。)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根据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懂、读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及时指导评议。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比较阅读——感受英雄思想:

1、这三首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有什么相似之处?

2、批注相关诗句,讨论这三首诗歌共同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五、自主小结——倾听英雄心声:

这三首诗都是作者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的血腥,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表现了无产阶级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三首诗歌。

二、合作学习《囚歌》、《我的“自白”书》,探究诗句丰富意蕴: 1、结合《囚歌》,解释下列词语。

①囚歌: ②永生: ③人: ④狗: ⑤地下的烈火: ⑥活棺材: 2、①、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②、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一个真正的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明确:

1、①、囚歌: 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②、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烈士为事业 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③、人:坚定的者。 ④、狗:者队伍中的叛徒。 ⑤、地下的烈火:人民的熊熊大火 。

⑥、活棺材:监牢。又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2、①、第一个“自由”是躯体的自由,是反动派给予的所谓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②、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反

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精神和壮志豪情。

③、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自己连活棺材一齐烧掉,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精神和壮志豪情。

3、结合《我的“自白”书》,回答下列问题:

①、敌人要的“自白”是什么?诗题的 “自白”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②、者与“怕死鬼”是截然不同的,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③、在死亡面前还“放声大笑”、“高唱凯歌”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明确:

①、敌人要的自白是指反动派要陈然同志出卖战友,出卖。 而陈然同志的自白,是对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宣判书。

②、怕死鬼用牺牲自己的人格来换取自由。而者的态度是“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表现了者蔑视敌人,甘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浩然正气。

③、作者对胜利充满信心,坚信必胜的信念。 4、自学《就义诗》

三、合作探究——走进英雄灵魂:

你更欣赏那位英雄人物?请从诗歌的写作意象、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认识英雄思想。

学生畅谈各自心目中的英雄。 参考:

《囚歌》作者先从门和洞两个意象写起,又通过两种自由的对比,充满想象,直抒胸臆,作者为了推翻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一个者坚强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就义诗》作者以头颅为意象,“恨、羞、惜”直抒胸臆,希望为抗日而死,表达了未能“死得其所”的痛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的“自白”书》以“铁镣、皮鞭”下的“我放声大笑”“高唱凯歌”为意象,直抒胸臆,表现一位真正的党员,面对凶残的敌人,面对种种酷刑坚贞不屈,表达了矢志不移、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感受英雄胆识:

1、你学过的或了解的诗歌中,有没有和这三首诗歌相类似的? ★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学生5:

夏明翰《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陈毅《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自由与爱情》

匈牙利 桑多尔.裴多菲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宋]李清照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宋·欧阳修《纵囚论》

生命诚可贵,

2、下面是几则经典遗言,请认真解读人物精神境界,然后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宋代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领袖孙中山: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宋代爱国名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烈士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探究结果:

1、 2、 答案提示:探究结果: 1、为了国家利益乐于牺牲;

2、生命的价值在爱国牺牲中得到了延伸。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囚歌》的作者是( );

《就义诗》的作者是( ) ; 《我的“自白”书》的作者是( ) 。 这三首诗都选自( ) 。 2、默写:

(1)《囚歌》一诗中表达作者对埋葬旧世界的热烈期望和为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决心的诗句是

(2)《就义诗》表现作者为抗日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诗句是: (3) 《我的“自白”书》一诗中表现作者面对死亡,矢志不渝,对胜利充满信心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

3、思考:《囚歌》中诗人说“我渴望自由”而《我的“自白”书》中诗人却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这矛盾吗?怎样理解这两个“自由”?

六、布置作业:

在学了烈士诗三首后,我们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不禁想对他们说„„

写不少于200字的感言。 学生感言示例:

★学生1:烈士的身躯倒下了,可我们仍然好像听到了他的放声大笑,他的党员的自白,他那崇高的精神和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大声朗读背诵,来表达我们对千千万万位陈然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学生2:烈士们虽然英勇就义,但是的鲜血没有白流。红旗就是千千万万个者的鲜血染成的。他们没有死,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英勇的中国人民前进。

教学反思: 亮点:

1、首先学生的预习非常充分,其次引领学生慷慨激昂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这对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这三篇课文是拓展篇目,所以在教学中没有对文本内容作过多的引导和分析,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以及写作的运用,这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借助拓展阅读、相关作品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深刻认识作品思想内涵,加深文本的理解,学生对此反映比较好。

不足:

1、课堂上应关注全体学生,程度差点的学生,自觉性不太高,预习做得不够到位,忽视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一部分学生在探究感知诗歌的思想内涵环节中,不愿意借助诗句思考探究,忙于在自己的资料书中去找答案,不利于诗歌欣赏能力的培养。

建议:

由于年龄的,学生对人生、信仰、对历史的感悟还不那么深刻,所以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应结合背景及有关诗作,有选择地作启发式讲解,不宜进行太多显性的课堂对话和讨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