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科目二重点考点总结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科目二重点考点总结

来源:99网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科目二重点考点总结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条件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关键)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的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化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教育目的:贤人、君子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仁、礼

教学纲领: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四、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3.教育产生新的科学技术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能够推进科学的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单选、简答】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条件)教育(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拔苗助长。2、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分阶段进行,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3、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4、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二、简述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即体力和智力2.旧式的社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社会为人得全面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三、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为代表。观点:教育目的的立足点是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四、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孟子、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马斯洛、萨特、斯宾塞等人为代表。

教育立足点是人的发展需要;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发展人的本性

五、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单选、简答】★★★★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业者和人”。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

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七、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简答】★★★★(三变两建一营造)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念3.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八、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九、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简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8.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权利的规定,其基本权利可概括为(1)教育教学权(最基本)(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作用【简答】★★★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桥梁、纽带(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键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主导

三、教师职业角色【简答】★★★最大特点:角色多样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家长代理人四、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

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集体性

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简答】★★★(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改(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六、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基本素养、第一要求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核心、灵魂、试金石)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素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5.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和自我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

七、如何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表现?【简答】★★★

1.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爱与尊重、信任结合;3.全面关怀学生;4.关爱全体学生;5.理解和宽容学生6.学生;

7.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八、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简答】

(1)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3)了解所教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4)了解该你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

九、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通过不断努力,从一个新手逐渐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简答】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

1.国家和:加强教师教育;加强立法;提供经济保障2.个人努力:学习、研究、反思、实践十、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简答】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与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与行为习惯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课程

一、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二、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四、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