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强化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发的多元化,而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每年都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确保人才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关键。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中职语文教学,探讨基于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专业课
引言:
中职院校相比较普通院校而言,承担着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上,除了文化课程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开展专业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这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导致一部分学生和教师开始轻视文化课程或忽视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促使两者的融合仅仅停留在浅层阶段,致使学生的发展的天平倾斜。
一、定位与必要性
在中职院校中,语文学科的定位可以凝练为两个字“基础”。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交际能力、职业操守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是贯穿其学习生涯的始终,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内容。基于中职院校语文学科的定位,不难发现,语文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客观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的融合,学生的专业不同,对于课程要求和专业导向的实际需求不同,因此,面对传统的依照教材开展教学,不深入到专业领域延伸教学的语文课程而言,自然就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重视,也无法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发挥出重要意义[1]。而学生的人文素养、交际能力等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导致学生在学习或进入社会后,由于成长阶段的天平发生倾斜,导致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无法得到较好的就业环境与就业空间。
基于此,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与专业课应当进行融合,且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开展深度融合,确保两者都能够在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发挥其重要意义,形成对于学生而言一生受用的宝藏。
二、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分别是基于职业岗位设计互动、基础内容的深度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专业特点及语文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职业岗位设计互动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岗位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职业岗位的设计规划,既能够帮助学生看清对于未来人生发展的规划设计,又能够实际提升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到“口语交际”这一重要能力,通过口语交际,实现自我能力的一种展示。
因此,语文教育与专业课的强化,可以从与职业岗位设计互动方面来展开。具体到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方面,是基于理论层面,教师可以借助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性,开设一些相关的口语训练交际活动,再通过在活动中开展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掌握口语交际的礼仪与一些技巧层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口语交际意识与基础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从实践入手,根据不同的专业课课程需求,可以形成不同的实践内容。如学生的专业课程是广告装饰专业,教师就可以尝试制定特定的口语交际练习主题,如“某活动宣传海报业务洽谈”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来帮助学生展开对话,在实践对话中,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或者学生是旅游专业,就可以指定“某知名景点导游解说活动”,让学生模拟旅客,为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些“实践口语”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及重要作用,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改变认为语文课程不重要的错误想法,形成对于语文课程的有效学习,同时,也促使与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了深度融合,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多元化的成长[2]。
(二)强调语文教学的基础性
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而言,由于万丈高楼的地基,是基础性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时,还需要强调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突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重要价值,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教学本身,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来。
具体到实际中,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强化这一点,其一是基于教学内容,从内容上来
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的联系十分松散,这就导致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成了“两张皮”,教师很难在两者之间找到可以联系的共同点,也无法将语文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因此,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进行改编,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练习,确保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同步与时俱进,促进其深度融合[3]。其二是基于教学方法,中职语文教学现阶段开展的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还是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相对年龄小、文化课基础薄弱,因此,更需要多元化的、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于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并深入学习。其三是基于教作,强化对于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是必要的,只有提升文化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等其他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才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并通过语文课程,培养自身的素养与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专业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专业特点是两者深度融合的一个关键,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专业特点的本质,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两者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要注意在体现的过程中,同时要保留语文教学的基本特色,避免语文教学的“过度退让”,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同时,也体现出适度性,最终都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与个人素养提升奠定基础[4]。
具体到实际中,可以从教学内容上来体现。如专业是幼师的学生,在上语文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基于个人想象,对于文学作品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领悟到作品本身的文学魅力,同时在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现,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课程中的幼儿心理,通过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形成对于专业课更好的理解。
(四)重视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较为缺乏的就是对于语文的应用能力培养。中职生本身就基础薄弱,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跟不上”“学不进”“学困生”的情况,这就需要将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化,增强其应用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当中来。
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来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专业背景,形成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写作要求,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自信,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的同时,也强化了语文课程本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如何理性看待不同课程的重要意义,积极的根据实际诉求调整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才是关键,就现阶段的中职教育而言,语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极为关键的,是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步,也是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紧跟时代变化的重要转变。
参考文献:
[1] 李现.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J].职业,2017(06):123-124.
[2] 吴玉婷.翻转课堂视域下艺术元素与中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则[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68-68.
[3] 谢雍微.深化教学改革 优化职业中专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8-29.
[4] 郑振山.中职学校语文课现状及与专业课融合方法浅探[J].心事,2019(03):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