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力网技术线损及降损对策分析

电力网技术线损及降损对策分析

来源:99网


电力网技术线损及降损对策分析

摘要:用线损理论结合实测电网负荷,分析电网技术线损分布构成情况。同时,笔者根据所拿到的国家电网2005年线损计算结果,对电网技术线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问题提出了能够有效降低技术线损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网技术;线损;线损率;线损构成;对策

电网电能损耗就是线损,线损量占供电量的比例则构成了线损率。线损率是一个对电网设计规划、装备技术及其经济运行的综合技术性指标。

实际售电量和供电量之间的差额称为统计线损,是电网实际线损量。但是,在进行线损的实际统计时,表计、抄表误差和窃电等会造成不明损失,因此电网技术线损通过此法得不到准确反映。线损理论计算基于负荷实测结果,它既反映了特定情况下电网结构、负荷变化和运行方式对线损影响,从而较真实体现电网技术线损实际。因此通过深入分析电网技术线损构成、分布,找出电网薄弱环节,针对性调整节能降损措施。

本文汇总了2005年底电网各省电力公司负荷较大代表日线损计算结果,对电网技术线损分压、分元件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降低技术线损的对策。

一、代表日线损理论计算

35 kV及以上电压电网用潮流计算,35kV及以下电压电网用平均电流法或均方根电流法。35kV电网线损计算,取实测值作为功率因数,无实测数值的采用推荐值:城区0.85;发达城市0.88;城乡交界、远郊取0.8。理论线损计算时对于高压电网电压、绝缘子泄漏损耗和谐波对线损影响不予以考虑。

二、代表日技术线损构成

1、线损率情况

通过各电网代表日线损理论计算结果汇总,我们看出理论线损率多在5%~7%之间,最高为7.98%,最低为3.43%。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理论线损率如下:10(6/20)kV电网线损率多在3%~5%,最高为5.70%,最低为2.27%;35kV电网线损率多在1%~2%,最高为3.12%,最低为0.56%;220 kV电网线损率多在1%~3%,最高为6.96%,最低为0.65%;500(330)kV 电网线损率多在1%~2%,最高为3.15%,最低为0.26%。线损率最高的是380 V电网,多在6%~10%,最高为11.93%,最低为5.43%。线损率最低的是110(66)kV,多在1%~2%,最高为2.84%,最低为0.%。

2、线损分压构成情况

代表日各电压等级损耗电量百分比分布见图1。

图 1 线损分压构成

通过图1我们发现,500(330)kV电网损耗电量较低,约为总损耗的8.2%,说明超高压电网损耗较低,各网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网不完备,要加大资源配置。220kV电网损耗量占总损耗23.2%,明显高于最高电压电网,这是由于220 kV电压等级较低、供电量较大造成。另外,我国500(330)kV电网还不够坚强,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有些地区220kV电网做不到分网运行,存在迂回供电,这也造成了220kV电网损耗增加。110(66)kV电网损耗占总损耗17%,低于220kV电压等级,因为该层供电量整体上低于220kV电网,存在部分直供趸售用户。35 kV电网损耗量占总损耗6.7%,处在各电压等级电网损耗量最低端,这是因为该层供电少,有很大比例直供趸售用户。10(6/20)kV电网损耗量占总损耗24.7%,处于各电压等级中最高,表明该等级是重损区。原因多种,如供电半径过大、高损耗设备过多、无功补偿不足、线径小、配电变压器“大马拉小车”等。380V电网损耗量占总损耗20.2%,是重损层。其原因主要为线径小、供电半径大、三相负荷不平衡、功率因数低、接户线和户表老旧等。

3、线损分元件构成情况

变压器损耗、线路损耗和其它元件损耗构成技术线损,线路和变压器损耗在各等级电压层所占损耗比如图2。

图 2 线损分元件构成

500(330)kV电网线路损耗占82.7%,变压器损耗只占11.8%,线路损耗占主导地位。500(330)kV电网是主输电网,承担大容量、远距离电能输送,但其网架结构相对于承担的输电任务较为薄弱。另外,500(330)kV电网用损耗相对低的大容量变压器,也成为线路损耗比重大的原因之一。220kV电网线路损耗占75%,变压器损耗占22.8%,线路损耗同样占主导地位,220kV电网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较大容量范围的电能输送。与前两者相比,10(6/20)kV配电网变压器损耗比例明显升高,与配电网中变压器容量较小数量较多有关。另外,10(6/20)kV配电网配电变压器“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高损耗配电变压器较多,也造成该电压等级配电网变压器损耗比高。

三、存在问题

1、电网结构不合理

(1)电网结构薄弱

500(330)kV主干网架不坚强,电力交换不足,输电断面设备过载重载较普遍,潮流优化,输电线路损耗所占比明显偏高。500(330)kV电网输电线路损耗占比达82.7%。220kV电网在部分地区不具分网条件,电磁环网迂回供电,增加主网损耗。此外,农村偏远地区用电量少、供电距离过长,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线损率增加。

(2)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

电力短缺,各地电源建设加快,部分线路出现送电极限,输电容量过大与电网结构薄弱固有矛盾加剧,电厂出力受限。如某电厂受送出断面稳定极限,窝电达数百兆瓦。

(3)电压等级配置不合理

电压等级多,层次复杂,变电环节损耗增加,如西北电网330V、220V和110 kV电压等级同时存在,东北地区110V、66V和35 kV电压同时存在,电压等级配置不合理。

2、电网经济运行水平亟待提高

(1)电网负荷分布不均衡

同一电网轻载重载变压器同时存在,变压器运行严重偏离经济,增加电能损耗。

(2)无功管理和控制难以满足

主网无功补偿不足,无功功率不能分层就地平衡增加主网损耗。低压和中压电网无功补偿度较低,运行调节差,损耗增加,电能质量下降。用户电容器投入不足也增加电能损耗。

(3)站用电使用管理不规范

部分电网站用电损耗偏高,基建用电算在站用电范围,站用电量虚高,个别电网35kV电压等级站用电损耗甚至高达40%。

3、老旧高损耗设备存在

资金等影响,配网建设相对落后,老旧设备做不到及时更换改造。部分高损耗设备较多地区,大量老式机械电表和S7型及以下配电变压器仍在用。

4、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突出

社会对供电安全关注加大,供电可靠性要求也愈发高涨,电网运行经济性与

安全性矛盾突出。为满足电网可靠性要求,部分地区采取高低压电磁环网,造成环流在高低压电网间存在,增加电网损耗。同时,也有部分电网为限短路电流,用开环、拉停线路等方式调整运行,造成潮流迂回,增大电能损耗。为确保供电安全,重要负荷大多采用多电源供电,即使负荷极轻,仍保持变压器并列,变压器损耗显著上升。每年保证供电任务的不断增加,保障负荷安全而导致的电网损耗将不断增加。

四、降低技术线损对策

1、加快电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

做好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结合能源及特高压电网建设,用电网发展带动电源发展,合理规划主干网架,减少薄弱环节,为电网降低损耗打下物质基础;配合超高、特高压建设,科学建设规划中低压电网,实现220kV电网开网分片运行,提高中低压电网可靠灵活性,提高负荷平衡、调整能力;结合地区负荷情况,提高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水平,新变电站和扩建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同时设计、建设、投产;较多电压层级地区,优化等级减少层次,降低变电损耗。

2、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以安全经济为导向,分析制定年度经济运行。调度机构提高降损意识,及时调整电网运行,合理分配主变负载率及潮流,停运空载变压器;加强配网管理,依据负荷变化,调整负荷分布、配变运行,减少空载损耗。加强三相负荷平衡,调整配变低压侧三相负荷,不平衡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加强设备维护,减少非计划停运所造成的电网损耗。根据电网负荷,安排设备检修,推广带电作业,提高检修质量,缩短停电时间。

提高无功设备管理,完善自动监测,提高装置投运率。分析各级电压质量及无功电力平衡现状,控制无功补偿设备投切、变压器有载调压,全网无功分层就地平衡,改善电压,降低损耗;加强站用电管理,推广无人综合自动变电站。

3、加大电网设备技术改造

结合不同电网实际,简化变电电压等级、升压改造电网、环网开网、增加并列线路等方法措施,降低电网电能损耗;延伸高压供电至负荷中心,缩短配网供电半径,增大导线截面,减少迂回供电,淘汰更换高损配电变压器,更换老化进户线。加大电能计量装置改造,降低装置损耗,提高装置准确性和精度。

五、结束语

按照“电网坚强,资产优良,业绩优秀,服务优质”的现代电业公司发展目标,各级电网公司摸清自身不同负荷下技术线损率和技术线损构成分布,加强对线损理论研究,降损措施常抓不懈,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涛,张坚敏,李小平.计划线损率的计算及其评价[J].电网技术,2003,27(7):40-42.

[2] 江北,刘敏,陈建福.地区电网降低电能损耗的主要措施分析[J].电网技术,2001,25(4):62-65.

[3]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Z].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