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来源:99网
南华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 第 18次课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理及特点;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作用机理及种类;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增殖指标。 (2) 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3) 了解细胞免疫抗病毒作用特点及机理;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1. 主要知识点 (1) 抗病毒固有免疫。 (2) 抗病毒适应性免疫。 (3)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4)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5)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6) 病毒感染的治疗。 2.重点 (1)干扰素定义、种类及抗病毒机理和特点。 (2)中和抗体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机制。 (3)病毒的培养方法。 3.难点: (1)干扰素诱生、抗病毒作用机理。 (2)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增殖指标。 (3)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教学媒体选用、板书、互动设计等): 讲授内容和时间分配 (1) 抗病毒固有免疫(25min):干扰素、先天不感受性、屏障作用、细胞作用。 (2) 抗病毒适应性免疫(10min):体液免疫的用、细胞免疫作用。 (3)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10min):与有无病毒血症、病毒血清型别的多少及病毒表面抗原是否易发生变异有关。 (4) 抗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25min):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毒感染的诊断。 (5)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10min):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6) 病毒感染的治疗((10min)):抗病毒化学制剂、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中草药防治病毒感染、新抗生素、治疗性疫苗、治疗性抗体、基因治疗剂。 媒体选用 采用具体的举例和多媒体、彩色投影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 板书设计 (1) 抗病毒免疫。 (2)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3) 抗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4)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教学小结 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IFN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效应;病毒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其作用机制为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感染细胞内病毒的清除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构成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因素是:CD8+ CTL 和 CD4+ Th1细胞;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与是否是全身性病毒感染、病毒血清型种类和是否易发生变异有关。 用于分离病毒或检测病毒及其核酸的标本应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血清学诊断标本需采集血液;病毒的分离培养有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采用形态学方法、病毒血清学方法和病毒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毒;用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对病毒感染进行的特异性预防;病毒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吸附、穿入及脱衣壳、病毒核酸复制及装配与释放等不同环节而设计。 复习思考及作业题 (1)简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及特点。 (2)简述抗病毒适应性免疫作用机制。 (3)什么是中和抗体?简述其抗病毒机制。 (4)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简述其优缺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