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 应 商 评 审 项 目
报告编码:
序号1*1.11.21.31.41.51.61.71.81.922.12.22.32.42.52.633.1*3.23.33.43.53.63.73.83.9评审项目管理职责供应商是否有品质保证体系管理者是否规定了切合本公司实际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并形成文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否与顾客的期望相符合?并有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证据?组织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是否被清晰的定义并形成文件?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保存完整的记录?是否检测有关顾客感受到的有关信息,以了解顾客满意的趋势和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是否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将质量和运行绩效的趋势与组织的业务目标的进展进行比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否有证据证明在质量(延伸至产品特性)、服务(时间安排和交付)和价格方面实施了持续改进以利于所有顾客?是否经常举行QC小组活动及生产品质会议供应商实际自评评定备 注文件图纸控制是否制定了文件、图纸等的控制规定受控文件、图纸等是否有接收及发放的台帐受控文件、图纸等的变更管理是否实行且有效是否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是否在使用处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并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是否建立过程以保证、及时评审、发放和实施所有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及基于顾客要求时间进度的更改?进料检验原材料的选用是否符合客户及适用的、安全和环境法规要求?是否有足够的控制以保证原材料与规范相符受入检查记录是否齐备,并保存检验标准与规范是否符合客户要求检验测试设备是否足够且合适是否有效的对不合格来料进行处置,是否对供应商品质改善的效果进行确认对来料的接收、检验、接受、拒收等是否有适当的状态标识,并保持其追溯性?临时采购时是否有足够的控制措施,保证追溯性是否建立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准则并建立合格供应商清单?供 应 商 评 审 项 目
报告编码:
序号4*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55.15.25.3*5.45.55.666.1*6.26.36.46.56.66.76.86.96.10评审项目过程控制各操作工位是否有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各过程是否有对应检验标准是否按标准检验,有无记录,并规定相应的记录控制以供追溯是否通过实施且符合控制计划、测量技术和未满足接收准则时的反应计划以保证过程能力及产品规格的符合性?是否对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了标识对客户特殊要求的附加标识能否得到满足产品是否有可追溯性,以便不良追溯对包装、运输要求是否规范,符合客户要求是否提供了防止产品损坏或变质的搬运方法?是否采用SPC进行过程研究及控制针对不稳定的过程是否采取足够的补救措施是否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清洁、整齐、有序、按照“5S”要求运作)?供应商实际自评评定备 注最终检验是否使用符合客户要求的抽样标准是否使用书面的检验、测试标准?检验、测试标准是否符合客户要求?对各类检验测试是否有足够的记录以供追溯?成品合格出厂时是否经过审批,并做相应的记录是否有足够的检验、测试设备,并采用对最终检验的结果是否反馈到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品的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对各阶段(来料、生产过程、成品、客户退货等)的不合格品以及可疑的材料或产品的标识、计量、评价、隔离和处置是否进行了控制?是否对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有可视的标识,并提供了隔离场所,以防止误用?是否研究客户及生产现场不合格反馈的信息,并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是否有记录表明返工的产品被重新检验?是否发出失效分析报告包括了事件描述、根本原因分析、过渡期和牵制行动、长期纠正行动及预防不符合再发生的措施?改进措施是否涉及了所有不符合可能的原因,包括设计、生产、检验、流程、设备等?对于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是否进行监控,当规定的目标不能按期达到时是否进行及时的修整?管理层是否监控改进行动的实施情况?对于不合格品是否进行定量化和分析,根据优先程度制定减少不合格品的计划并进行跟踪?对于使用或返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是否向顾客提出让步申请?是否有程序保证顾客的投诉和有关的不合格报告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顾客退货及投诉状况是否进行统计并向管理层汇报?供 应 商 评 审 项 目
报告编码:
序号77.17.27.3*7.47.57.67.77.87.97.107.1188.18.28.38.4*8.58.68.799.19.29.3*9.49.51010.110.210.3评审项目设备、仪器管理所有的测量仪器、生产设备有清单台帐吗?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使用时,是否能确定知道其测量不确定度,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是否具备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仪器、设备的检验方法、验收标准是否制定?合格设备、仪器(尤其)是否有记录或标签以明确状态?检验、测量或试验设备的校准是否有具备资格的实验室或顾客承认的部门承担?对仪器和设备是否有保养计划或校验计划并按期实施?当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对先前的检验和试验结果是否进行评定?如产品发运能及时通知顾客?能否防止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硬件和试验软件),因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失效?所有的量具的使用人员是否有意识未经过计量,受损的测试装置不可用于最终产品的确认?是否采用MSA分析量测系统的可行性是否有专门人员在维护现有设备及仪器供应商实际自评评定备 注计划、产能是否对合同或订单进行评审,以保证所有要求能够满足是否有书面化的规定以确保在开发阶段的合同产品或项目及其相关的产品信息的保密?任何影响产品实现的内部更改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到其认可?是否制定生产计划,并明确传达至生产性部门?生产计划是否按出货期安排,并确保交货期?有无明确产能分析,对客户订单增加有对策吗?是否建立确保百分之百按期发货的管理系统,以满足顾客生产和服务要求?对未按百分之百交付,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并与顾客就交付问题的信息进行沟通?仓储管理部品(来料、成品、半成品)是否隔离放置?帐目是否明晰,帐、物是否一致?是否有措施保证最终检验和试验后,储存产品质量不受损、变质,合同要求时,这种保护应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是否有库存管理系统,确保货物周转,实施先进先出?仓库是否标识清楚且贮存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贮存的要求?是否按适宜的时间间隔检查库存品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变质情况?培训对各岗位是否有上岗培训及相应的资格考核?是否定义重要工作岗位,并按照所要求的必要的教育、培训和/或经历进行资格考核,且培训记录完整清晰?是否对员工的是否能持续胜任相应的岗位进行定期评估?供 应 商 评 审 项 目
报告编码:
序号1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11评审项目基本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否尊重工人基本的,是否因为年龄、种族、性别、宗教、性倾向、婚姻或孕产状况、政治见解或族群背景歧视工人,是否让工人了解受雇的基本条款和条件,是否所有的工人都是自愿受雇,且工作过程中不对工人实行身体、心理、经济上的惩罚?员工每月加班时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且获得适当报酬?建筑物是否通过消防验收,是否具备必须的消防设施?安全出口是否有明显标识,且工人均知道?是否有急救培训和急救措施?是否对搬运、使用、贮存化学品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以保证所有与化学品接触的人员都能保证不被伤害,且正确地处理化学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工作环境的温度和噪音是否有超过容许的限度?通风,采光照明是否充分?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如何进行控制或改善?工作场所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清洁卫生设施?在提供工作人员住房措施的情况下,是否提供了每个工人最低法定要求的居住空间且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生产的产品或进行服务的过程中是否遵守相关的环境要求和环境法规?是否禁止雇佣不满15周岁的童工?是否15周岁至18周岁的儿童每天的总工时和执行合适的加班规则,禁止此年龄组的儿童从事危险工作?供应商实际自评评定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