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来源:99网
分数加减法

信息窗一 裁纸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

步的推理能力。

3. 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

若干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若干张边长1-8厘米的各种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今天,我们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剪纸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活动二

1.要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2、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学生分组进行拼摆并按有剩余和没剩余两种情况进行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教师分类板书。

3.观察,总结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4.学生观察集合图,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活动三

1.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学生交流。

3. 教师教授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1、3题。 活动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的感受。

信息窗二 剪纸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2. 理解掌握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 3. 掌握约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 教学方法: 验证、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二,获取有关信息,提出问题。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

二、 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化简。

a) 化简后结合具体实例,向学生介绍最简分数,并由学生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加以

巩固。

b) 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让学生根据已往经验,完成,然后通过补充练习和充分交

流,师生共同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要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c) 巩固练习:

信息窗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3.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1的改写和计算结果的约分。 教学方法:

验证、归纳。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以前没解决过的问题。 1. 学习同分母分数连加。 2. 学习同分母分数连减。 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解决。

解决完毕交流三个数连加和两个数连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强调计算结果要约分。 三、课堂练习:

108页,自主练习1、2、3、4、5、6、7。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理解算理并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 掌握求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和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并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和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单方法。 教学方法: 验证、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仔细看信息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1. 先组织学生利用教具摆一摆,把摆的结果记录下来,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2. 师生共同归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