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旦确定了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就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让“情境”焕发生命的活力。 情境2:词义猜测的四种方法(教学重难点36分钟) (1)Common sense and experience 常识和经验 (2)Definition 定义法 (3)Word-formation 构词法 (4)Context clues 上下文线索
(a)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因果关系 (b)Synonym, Antonym 同义词反义词 (c)Referencing 指代
教师先总体上提出四种方法,然后一条条解释,同时配以大量的例句及练习,并把一些“tips ”展现给学生。学生很投入,倾听认真,思考积极,有个别回答,有集体回答,绝大部分学生能从理解、掌握到运用。四种技巧的训练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
感悟2:情境创设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高涨。老师选择的例句大都数来自于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卷,还有“rear-ended”这个词能结合时事,老师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典型例子,从新闻素材到高考卷的典型题型分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言和所学的技巧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获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情境是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创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大大被激发。
情境3:让学生回忆并默记4种猜词法(巩固 4分钟) 感悟3:情境创设要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英语课程
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等方式,发展综合语言能力。要为学生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四位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有效的情境应具有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功能,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生成对所发现问题自主进行合作与探究的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境3的创设是低效的。我们不妨再增加情境4。 情境4: 课前找四篇阅读材料,最好是学生以前做过的,或者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的,有目的地对原来的问题设置进行改编,每篇材料设置几道猜词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答题。要求: 1、自主学习:个体快速阅读,运用学过的猜词法进行解题。 2、小组合作交流(小组课前分好):有困难时可以小组合作,在讨论基础上组长汇报最佳答案及做题的依据。 3、老师分析 感悟4:情境创设要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服务 这里展现的情境很简单,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而已,为学生进一步探索、交流和辨析提供了资源,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成资源,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经历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带来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发现、概括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三 研修专题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研修形式 讲评 研修地点 富平县职教中心英语组办公室 研修时间 2010年09月16日 学校 教研组长 参与人员 富平县职教中心 刘晓婵 徐杨、奥转利、宁焕、王晓芳 教研组 记录人 英语组 徐杨 研修内容: 对其公开课进行教学思路说明及教学反思,教研组其他老师进行评课,尤其对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研究,从而使得我们组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学所得。 评课: 整节课宁老师创设了三个情境: 情境1: 导入部分:以问题情境法和图片情境法进行导入,既清晰、直观,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What was the amber room made of ? 情境2: 阅读部分:老师创设的情境多种多样,有表格情境、问题情境、选择情境、判断是非题情境,说明老师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学生们在课堂上配合也很密切,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达到了预期的两个目的。 Understand how the strang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happened. Learn the basic method of reading, e.g. skimming & scanning. 情境3: 讨论部分: In October, 1860, the Yuanmingyuan Park was destroyed by the Anglo-French Joint Forces now many people hope to rebuild the Park. 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o rebuild the Park? 学生们讨论积极,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只问学生有没有必要对圆明园进行重建,是否追问学生:how and why, 这样可以对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整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氛围很热烈,学生积极性很高。在重点难点词汇处理上也运用了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来化解和减小难度,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这节课。由于时间仓促,自己能力有限,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组里各位老师给予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学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评课: 本节课宁老师创设了三个情境: 情境1: 导入部分:以图片引出,清晰、直观,学生好奇。但是,时间有点长,可以适当浓缩。 情境2: 阅读部分:老师创设的情境多种多样,有挖词填空情境(for main idea),听力设计(引出作者的观点),表格情境(对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进行明显的对比),说明老师在备课时绞尽脑汁,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的淋漓尽致。 情境3: 创设了debate这样一个情境:Is it better to live in the city or country? 话题选择不够深入,有点重复。 这步主要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 要求学生听第三遍录音时可以看材料,并划出做题的依据,使学生做到自己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从而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能力。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四 研修专题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研修地点 富平县职教中心英语组办公室 学校 富平县职教中心 研修形式 讲评 2011年04月07日 研修时间 教研组 记录人 英语组 徐杨 教研组长 刘晓婵 参与人员 徐杨、奥转利、宁焕、王晓芳 研修内容: 对其公开课进行教学思路说明及教学反思,教研组其他老师进行评课,尤其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研究,从而使得我们组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学所得。 倡导“无缝衔接”的语言过渡 评课:讨论师的一堂课 1、徐杨老师——无论说课还是评课,都是可贵的学习资源。 4、奥转利老师:就像侯老师说的,不管是老师的说课,还是大家的评课,我都觉得学到了很多。英语教学中一直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学习,学习单词最好创设一定的情景,结合句型与课文片段,这样就比较生动。陈老师的单词教学是单独完成的。在完成单词教学后才开始句型练习,觉得不是很合适。 6、宁焕老师:对了,说课中没有体现“课题揭示”这个环节。刚才张老师安排Guessing Game后呈现句子Let’s go to the park.我觉得课题揭示可以安排在这儿。 6、王晓芳老师:是的,单词与句型要结合起来教。第一个单词结合一个祈使句教学,第二个单词结合祈使句和它的一种回答方式教学,第三个单词在上述句型操练中再增加一个回答方式,第四个单词教学就呈现第四种回答方式。这样,单词教学在平行展开,句型练习在层层递进,学生应该能轻松习得。 7、徐杨老师:对于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课堂中加入适当的练习,比如说选择、连线等,来巩固知识。 9、 组长------ 这次说课是相当优秀的。我个人建议陈老师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后,再加以整合,可以试着向外投稿。我特别注意到“说教材”部分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应该不是《教师用书》上公式化的句子,而是充满了陈老师自己的智慧与个性,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特色。活动中有教师前着学生的手一起去,真正体现了教师不仅是个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这个设计非常生活化,让孩子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学英语的快乐。最难得的是,对于课文A部分图片的呈现,有耳目一新之感。在学习单词和图片一之后,教师不是直接呈现图二句型,而是先由教师对背景进行介绍,再请学生据此编对话。这样从学到编的过程,也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授课教师的反思 王晓芳老师:今天的教研组活动我觉得受益匪浅,很感谢老师们毫无保留地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我将努力吸取养分,以此来使我进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我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被局限了。在教学上很多地方都不懂,需要学习,所以我很感谢老师们对我提出的宝贵建议。我期待着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建议。
富平县职教中心校本研修
课 题 名 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 题 负 责 人:徐日 期:
杨 2 0 1 1年4月8日
一、 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学科分类 负责人姓名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主 要 参 加 者 英语 徐杨 中教二级 姓名 徐杨 奥转利 王晓芳 宁焕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开题时间 性别 女 2010.4.13 民族 汉 结题 2011.04.07 时间 职务 最高 学位 教师 最高学历 性别 女 女 女 女 本科 专业 职务 中二 中一 中二 中一 任教年级及科目 高职三年级 英语 高职二年级 英语 高职一年级 英语 高职三年级 英语 课 题 介 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三、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选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要求。 教师明确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会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会学目标,是灵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爱学目标,是动力,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为树立三维目标更能突出学生,淡化老师,为学生的个性张扬。 苏霍姻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益。”巴班斯基指出:“没有教学方法上的丰富多彩,就没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灵活多样的变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时地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进一步开展了有效教学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四、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有以下创新和突破: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中进行创设情境有效性的研究,相辅相成,一举多得,可以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实施。 (2)课题研究和主题教研相结合,以本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和县主题教研相一致,和课题研究相一致,从主题教研中吸取营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特色。 2、学生目标:通过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实验情境的创设研究; 2、有效社会生活情境的创设研究; 3、科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4、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5、不同课型中情境创设方法手段研究。 6、不同学科中情境教学创设方法研究 (三)研究方法、思路 1、行动研究法,这是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 2、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措施,上升到理论。 具体实施:分工合作,组内成员从高中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个不同角度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在充分研究备课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将各种相关情境的运用和实施效率进行对比和不断调整,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有效的,便于教师学习运用、掌握、推广的有效情境课堂教学模式。 五、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10年02月—2010年03月 成立课题组,认真部属实验工作,确定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整体方案,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同时初步研讨整体方案,并组织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二)实验阶段:2010年04月—2011年04月 进行实验研究,收集资料,做好研究记录,定期交流研讨,举行公开课展示;定期撰写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参加优质课、论文、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三)总结阶段: 2011年04月—2011年05月 成果形成阶段: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存档 工作,组织观摩活动。总结验收阶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 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六、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高中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情境研究》研究资料汇编(典型案例、论文、调查报告、结题报告等等) 2、公开课光盘 七、本课题成员及负责情况 刘晓婵 英语 负责课题各方面的研究工作 奥转利 英语 负责有效社会生活情境研究 宁焕 英语 负责课题资料的整理研究 王晓芳 英语 负责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徐杨 英语 负责课题讨论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