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来源:99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作者:杨冰

来源:《科技资讯》2011年第11期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诗词文学和哲学思想以不同的文化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及其意境的表达。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典园林 自然 意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b)-0223-01

中国是东方园林艺术的发源地,是世界上自然山水园的精神发源地。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中国古典园林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文学的影响,讲究意境创造,力求达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盛唐吴门画家张璪在《绘境》中提出的“外事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造园艺术遵循的原则。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佛家的讲情义、尊崇自然、谈玄论道、崇尚隐逸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文人特有的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这也决定了中国造园的自然情调和诗情画意的美学思想。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意画境

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具有田园诗与山水画的特质。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中国园林品题内容常采用古代诗文名句,或借助典故中优美意境来深化景观文化内涵,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美感。这些文学性品题与园林空间环境相融合,诗化了园林景观,升华了景观意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风采。如匾额“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空幻、悔悟和淡漠感。中国古代画家在遍游了名山大川之后,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园空间,要像绘画那样,把对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如同《园冶》所说:“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真实自然山水的缩影,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极强的感染力。另外中国山水画的画面安排,十分讲究构图层次。园林的空间构图在布局上就是成功的运用借景、障景、对景、点景等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中国古典园林与儒家思想

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学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倡“天人合一”之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在物质层面上,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布局、方位、尺度、装饰、色彩,植物等方面都被融入了儒家“礼”的思想规范。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用色要按等级来定,明黄最为显贵,为皇室所独有,而黑、灰、白则为民居专用色。在非寺庙园林及建筑的整体布局中,采用对称均衡布置的中轴线,以体现严格的礼制观念,强调尊者居中和皇权至上的等级制度。比如,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城市中轴线、颐和园仁寿殿建筑群中轴线等。在精神层面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植物等设计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等文化思想。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3 中国古典园林与道家思想

道教是本土宗教,它与儒、释并称三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老庄尊崇的天道是纯粹的自然之道,认为天道无为,人性应与天道同化,万物皆应顺应自然,保持自然之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形势动荡,政治斗争矛盾突出,士大夫阶层在政治理想破灭后,寻求新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他们躲避政治斗争,遨游名川大山以寄情于山水,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求不能满足的社会审美情感。在这种情况下,道家哲学思想应运而生。由于隐逸思潮的影响,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审美意识逐渐形成,中国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正如《园冶》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是道家的“师法自然”在造园中的精妙体现。另外,道教的神仙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得到深刻再现。如秦汉宫苑运用蓬莱神话的仙海神山景观,创作了“一池三岛”的布局,成为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模式,并影响到宫苑以外的园林,如拙政园的中部三岛“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象征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神仙。

4 中国古典园林与阴阳五行思想

中国早期的阴阳说与五行观念是殷周宗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世间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作用的推动下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代造园讲究风水,又称堪舆,它糅合了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的哲理学说,通过审查山川形势、地理脉络、时空经纬,以择定吉利的建筑基址和布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是我国古代造园、建宅的重要理论依据。风水术在古典园林选址时一般要求“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这对园林空间布局以及造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在皇家园林颐和园内,它的主体建筑佛香阁位于整个园子的构图中心,背靠万寿山,前临昆明湖,恰好处于理想中的基址位置。

5 中国古典园林与佛教思想

佛教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我国,禅宗是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老庄思想及魏晋玄学相合而形成的宗教流派。佛教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国寺庙园林的形成与发展,而禅宗思想促成了古典园林造园风格上“意境”这一概念的形成。禅宗追求的是在空心澄虑、心物交融之际,心海中万象奔腾、联想万千。在园林艺术创造手法上,以有限的“笔墨”去表达无限的“意境”,唤起人的联想并达到某种审美的体验。

中国寺庙园林在地理位置上,选择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参禅的清净场所。在建筑上,由殿堂为中心的建筑群落组成,采用四合院或廊院的格局,以对称规整和封闭静态的空间,表现宗教的神圣。寺庙园林在营造上以禅宗精神贯穿始终,由于寺庙园林面积有限,造园家常常运用借景、障景和虚景等手法,对空间进行组织与扩大,使得“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境得以体现。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它以道家思想为底蕴,融合儒家礼教、佛家禅宗、阴阳五行说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精华,是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铸造了东方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魅力,成为整个国家文明和品质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15~17. [3] 宗伯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科学出版社,19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