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作业参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A 4 B 5 B 6 A 7 C 8 D 9 B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 ABC 3 CDE 4 ABCDE 5 ACDE 6ACD 7 DE 8 ABDE 9ABCD 10 ABE 三、概念题
1基础设施:《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4年》对基础设施作了定义。基础设施是指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共同需要的服务。
2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3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 4:是以商品和劳务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征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5公共规制:公共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相对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6鲍温模型:美国经济学家鲍温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提出了公品和私人产品需求曲线的主要差别在于: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而公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 7中间投票人定律: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8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个人收入发生变化而对福利水平产生的影响。收入效应不会带来经济的无效率,它只是表明资源从纳税人到的转移。
9经济性规制: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价格、产量、进入与退出等方面的规定而对企业等经济利益主体的决策所实施的各种强制性约束,其存在领域主要包括自然垄断领域和信息不对称领域。
10财政:是指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运作,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市场失效有哪些表现?
答案要点:1)公品;(2分)2)外部性;(2分)3)自然垄断;(2分)4)信息不对称;(2分)5)社会分配不公;(1分)6)宏观经济总量失衡。(1分) 2简述瓦格纳法则。
答案要点:1)德国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考察了19世纪许多西欧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的公共部门增长状况之后,最早提出的财政支出扩张论。具体表述为:随着人民实际收入的提高,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也会提高。(5分)2)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因素是因为工业化导致市场关系复杂化和市场中人与人的关系复杂化,导致立法和司法组织的建立;经济因素是工业化推动都市化,产生拥挤性需要的管理和调节。瓦格纳法则的局限在与主要是对工业化国家的解释,也未深刻探讨公共支出增
第 1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长的根本原因。(5分) 3现代税收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1)税收的财政原则,包括税收的充分性和弹性;(2分)2)税收的稳定原则,包括税收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和相机抉择作用;(2分)3)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1)税收总量应该体现整个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2)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应当最小;(3)税收的征收成本最小化;(4分)4)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利益原则和能力原则。(2分) 4简述现代公债理论。
答案要点:1)现代公债理论主要是从公债的挤出效应对公债的发行利弊进行的分析。(2分)2)社会资金是有限的,公共部门占有意味私人部门的减少,如果私人资金属于生产性,则公债会导致社会配置效率的下降,如果私人资金闲置,则公债会提高社会配置效率;(4分)3)利率是资金市场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增发公债会扩大资金需求,抬高市场利率,可能导致私人投资的下降。(4分) 5简述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答案要点:1)1)资源配置;(3分)2)收入分配;(3分)3)经济稳定。(4分) 6简述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时间形态模型。
答案要点:1)皮科克和怀斯曼基于10-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支出的演变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公共支出增长的时间型态模型,该模型假定,喜欢多花钱,百姓不喜欢多纳税,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公共支出增长规模的约束条件。(3分)2)模型表述为:在正常时期,公共支出随时间的推移缓慢上升,在特殊时期,公共支出会出现阶梯式的突增。(3分)3)这种变化源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是指由于税收容忍度的影响,人们不赞同活动的增加,但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公共支出仍呈现相对增长;外在因素是指意外事件导致公共支出的剧增,由于替代效应、审视效应和集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共支出的渐升变成剧升,并上升到新的水平。(4分) 7商品税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1)税收负担的间接性;(2分)2)直接影响市场活动;(2分)3)一般具有累退性;(2分)4)征管简便;(2分)5)收入稳定。(2分) 8预算制度有哪些基本性质?
答案要点:1)计划性;(3分)2)归一性;(3分)3)公开性;(2分)4)法制性。(2分) 9简述公品提供的维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答案要点:1)又称W-L模型,是一个局部均衡模型,提出的时间早于萨缪尔森模型。和鲍温和庇古的模型的区别在于它考虑了政治因素。(2分)2)W-L模型试图找出民主社会中公品产出的合理水平,以及在不同的人之间如何分摊公品的成本即税收负担问题。模型描述的是公品的虚拟均衡过程,假定两个消费者都准确报告自己公品需求的情况下,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一个拍卖过程:两个消费者共同承担不同纳税份额,当两人偏好的公品数量不一致时,通过重新调整纳税份额调整公品需求量,最终会达成在不同纳税份额下的公品供给水平。也即存在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公品供给数量。(8分)
第 2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10中国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一些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2分)2)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2分)3)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2分)4)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消费品;(2分)5)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2分) 11中国的公债市场发展需要哪些完善?
答案要点:1)公债利率市场化;(4分)2)调整公债的结构;(3分)3)公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3分) 12税种划分的两种基本思路是什么?具体如何划分?
答案要点:1)根据税种本身属性划分:一般认为,哪级征税效率高,就由该级征税;税基大的税种归,税基小的税种归地方;实现公平目标的税种归;税种归属以有利于经济发展为目标。(5分)2)根据受益原则划分:遵循“谁受益谁付款”原则,根据支出需要课征税收。(5分) 13公共选择理论是如何界定政治家的?布雷顿的政治家效用函数模型是什么?
答案要点:1)政治家是从投票人中分化出来,专门代行全部投票人职责的人。(3分)2)布雷顿政治家效用函数为Up=Up(∏,am)。(3分)Up是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是当选和再次当选的主观概率,am包括个人的金钱收入、个人的权势、自己的历史形象、对崇高的个人理想的追求、个人对公品的看法以及政治家特有的其他东西。(4分)
14公共支出的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要点:1)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在收益既定时,选择成本最低方案;(3分)2)对于单一方案,选择净收益大于零的方案;对于多个方案,选择净收益最大的项目。(3分)3)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和成本都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1分)4)方法要求计算项目的全部收益(包括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和全部成本(包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并进行量化。(3分) 15米尔利斯对最优所得税分析的一般结论是什么?
答案要点:1)边际税率应该在0~1之间;(4分)2)高收入者的个人原边际税率应为零;(3分)3)最低收入者最优工作条件下的边际税率应为零。(3分) 16预算编制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1)公开性;(2分)2)完整性;(2分)3)可靠性;(2分)4)年度性;(2分)5)统一性。(2分) 五、论述题
1、你觉得我国的1994分税制改革存在哪些不足?
答案要点:1)事权划分:(1)应该承担的职责不清,较多承担了经济建设职能;(2)和地方间经济职能的划分缺乏明确标准;(3)级次过多,人为增加了事权划分的困难。(5分)
2)收入划分:(1)税种划分尚存在调整的空间;(2)建立地方税收体系,明确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5分) 3)转移支付调整:(1)规范转移支付形式,改基数法为因素法;(2)适当降低无条件转移支付比重,采取三种补助形式:用一般补助弥补财政缺口,用有条件补助缓解横向非均衡方面,用有条件补助体现导向。(5分)
第 3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2、试述税制设计理论。
答案要点:1)税制设计理论,是对西方学者偏离标准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成果的概括。从西方税收理论的发展来看,标准的最优税收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因税制的强制性所带来的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问题,税制设计理论试图弥补这个缺陷。标准的最优税制设计理论试图充分考虑这些条件,提出相应的税制设计方案。(4分)
2)真实世界中的最优商品税。最优商品税率很大程度上应该实行比例税率,对那些就价格变化无法作出反应的商品实行边际高税率,对带来显著负外部性的商品,实行高税率。(4分)
3)真实世界中的最优所得税。所得税应该实行不变的边际税率。对定义较广的税基,高于一定水平的所得,免税额和(标准)扣除,最大限度上少用特别税收激励措施。(4分)
4)真实世界中的最优税收组合。一国税制要同时征收商品税和所得税。这样可以有更大的灵活度,以实现公平目标和财政目标。(3分)
3、试述李嘉图等价定律及其经济意义。
答案要点:1)李嘉图等价定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1817年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巴罗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因此也称为“李嘉图-巴罗等价定律”。(4分)
2)李嘉图最早表达了征税与举债在经济上是一样的思想,巴罗进一步表述为:如果个人和家庭是理性的,能够认识和预期到在债务与税收上的不同选择的博弈规则及其后果,那末未来予以偿还的公债本息总额的现值,应等于因借债而产生的即期减税额,由此储蓄的减少便被家庭和个人的储蓄增加所抵消,国民经济的总储蓄并没有因为是举债还是征税而变化,个人的消费和投资也不会发生变化。(5分)
3)李嘉图等价定律本身的假定过于严格,影响了其定律的适用性。但对我们客观地认识赤字财政有一定的借鉴。(6分)
4、试述中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改革的内容。
答案要点:1)事权与支出划分:财政主要负责、外交、国家机关的运转,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以及由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等事务所需支出;地方财政主要负责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及本地区经济及事业发展所需支出。(4分)
2)收入划分:(1)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所必需的税种划为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2)固定收入:关税,海关代征和消费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3)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等;(4)地方共享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2002年起,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改为共享税。(4分)
3)转移支付体系:包括补助与上解、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对地方财政的专项补助以及与地方财政年终结算补助、其他补助等形式。(3分)
4)分税制改革提高了财政收入的比重,保证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强了的宏观能力及平衡地方财政差异的能力,但是也存在县乡两级财政困难的问题。(4分) 第 4 页 共 4 页
以上仅为参,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