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99网
166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ei.Bul1.2011,17(03) 浅谈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贾桂燕 王艳红 余丽芸 王景伟 潘春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中药鉴定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其教学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提高其教学 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其课程体系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并对 课程教改后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培养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3—166—03 中药鉴定学是高等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 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以及药品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课 程。本课程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鉴 别手段,系统研究中药的真伪优劣和质量标准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药材的真伪及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用 地被应用于中药鉴别的实践中,这些都使得中药的鉴定显 得更加复杂,对此我们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1重视传统技术的继承 中药鉴定技术现代化是时代 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做到既体现现代 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又能保持其传统特色。中药鉴定 技术中最能体现传统鉴定技术的是性状鉴定,性状鉴定是 长期鉴别经验的积累,它在中药鉴定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具简便、迅速、准确的特点。通过调查往届就业毕业 生,了解到性状鉴定仍是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最实用的鉴定 方法。因此,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在介绍现代研究信息 的同时应着重强调性状鉴定。同时由于性状鉴定理论较 药的安全及疗效。许多毕业生就业流向药检所、医院中药 房、药材公司、药厂质检室、药店等单位和部门,在工作第 一线最先直接用到的就是中药鉴定知识,辨识药材是中药 从业人员的基本功。要使毕业生在中药研究领域中更具 有竞争力,中药鉴定学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是一切中药 生产、应用、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学好中药鉴定学显 得尤为重要。而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却极其枯燥,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质量, 使所学药材更加易学易认,是多年来同仁们不断研究和商 讨的课题。审视当前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活动,结合多年从 事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对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 浅显,因此,对于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以及药品市场营 销专业,均应当压缩课堂讲授,主要通过药材标本展示直 观教学、开放药材标本室、组织学生到原植物药圃、药材经 销公司、药店、医院中药房以及野外实习基地等进行性状 识别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对中药在形、色、气、 味、质等方面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 效果明显。性状鉴定学习时要注意特殊的专业术语,其不 仅描述了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组织结构,甚至可以说 是某种中药的代名词,如黄连的“过桥”,川贝母的“怀中 1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加 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等真伪鉴别项目,并涉及药材质 量标准建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方面,所涵盖的知识 面广,涉及到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和中药化学分析等相关学科知识。药材鉴定品种多,现用 抱月”,党参的“狮子盘头”,野山参的“芦长碗密枣核芋, 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防己的“车 轮纹”,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这些形象直观的描述对 中药的性状鉴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掌握中药鉴定学大纲规定的重 本科教材共载药300余种…,涉及范围广,同名异物、同物 异名、真伪混淆、掺杂制伪、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加之 品种中又存在南北差异、野生与栽培差异、国产与进口差 异等影响药材质量,而在鉴定时需要综合运用相关学科众 点、难点、一般要求,教材将中药材分为植物类药、动物类 药、矿物类药3大类,其中植物药和动物药是重点,而动物 药是难点。植物药种类繁多,其中根及根茎类药大多为一 多知识,这些因素都使其显得较为复杂。目前在国家倡导 中药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院校专业课程和学时均在变 般常用药,可列为重点。全草类药器官复杂而且切碎后难 以辨识,饮片经过炮制且大多为切制成块、片、丝、段状而 化,课程科目设置增多,而课程学时相对减少;另一方面随 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药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 项目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NDJY09232。 难以辨识,因此,也可作为难点。每一味药材需要掌握的 作者简介:贾桂燕(1977一),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讲师,从事中药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10—01—06 17卷03期 贾桂燕等浅谈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67 内容不尽相同,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将重点知识和 一调的是教师提出的各种关键性和概念性问题,以集体或个 人形式回答,并注意要使学生形成争先恐后、踊跃回答的 热烈气氛,这样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概念及疑难问题的思 般知识分别处理,对于重点药材要细讲、精讲,一般的 药材引导学生自学,点到即可。而鉴别方法分为来源鉴 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其中性状鉴定、显微 鉴定是重点,而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是难点。来源鉴定可 考、理解和记忆,同时,避免使学生产生压力、紧张、焦虑等 思想负担。针对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听讲与记笔记 往往不能兼顾的问题,笔者强调学生的临场听课效果,要 求学生课堂认真听课而不必赶记笔记,课后再将整理好的 讲稿资料及时交给学生,但要注意避免学生对笔记产生依 赖性。防止有的学生拿到讲稿后干脆不来听课、考试时就 结合药用植物学,理化鉴定可结合中药化学,性状鉴定浅 显易懂,结合实践教学后很容易掌握,而显微鉴定相对难 度大。但每一大类药材在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面是有 规律可循的,并且植物类药中根及根茎类、茎木类、叶类、 花类、果实及种子类等每一类药材有各自相似的基本结 构、制片方法和观察方式。如植物类药粉末在显微镜下主 要观察有无分泌组织,如油室、树脂道、乳汁管等;有无草 酸钙或碳酸钙结晶,如簇晶、方晶、砂晶、针晶等;有无厚壁 组织,如石细胞、纤维、导管等;有无气孔及其类型以及淀 粉粒、糊粉粒、菊糖、钟乳体等;而动物类药根据观察对象 不同,如制备成磨片或粉末片,在显微镜下主要观察纵、横 磨片纹理或光泽,肌纤维、刚毛、骨碎片等。因此,对药物 制剂、制药工程专业,每类药材特征的观察方法将是我们 课堂讲授的重点,应仔细讲解。而每类药材中同科属来源 药材又有其共性特征,如我们对于药材种类多的根及根茎 类药材按照毛茛科、伞形科、五加科、桔梗科、百合科等每 类药介绍其共性特征,重点代表药材如川乌、防风、人参、 桔梗、川贝母等详细介绍,对于其它同类药材可略讲,只强 调主要区别点。找出规律后精选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合理 安排学时,又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纵横联 系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3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经历了手 绘挂图及板书教学的传统手段,发展到今天的多媒体教 学,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上发生了彻底的、根本的变 革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采用数码相机拍 摄药材图片、显微图片,用摄像机拍摄传统牛黄、西红花水 试、海金沙、青黛火试鉴定等视频、粉末制片过程短片等题 材内容制作PPT课件,图、文、声并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 直观、生动、清晰地看到中药的植物形态、药材的性状形 象、药材显微组织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颜色、所包含内 含物等各种特征,包容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能极大地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多媒 体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生动、清晰地把植 物性状、显微形态学特征表现出来,使教学效果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 j。 1.4注重教学技巧不论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还是采用 多媒体电脑设备教学,如何真正上好中药鉴定学理论课, 对于教师来说,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手法与技巧尤其重要。 针对本课程要点庞杂,采取课前复习提问、课后及时总结 重点内容等方式与学生呼应,进行互动式教学,保证学生 有一定的复习时间,且对所学内容能够抓住重点。需要强 靠背笔记来应付的现象产生。针对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 很多药材不能在课堂上讲解的问题,采用预留PPT.作业 让学生准备课堂讨论,对于次重点药材让学生白选题目准 备作业,抽查或自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再加以讲评、 打分,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口才,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工作,即使 遇到新的中药材,也可以一定的工作思路展开鉴定研究。 2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理论联系 实际,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目前多数中医院校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为1:1,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着药学专业毕业生的 素质。为避免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单一,我们尝试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2.1加强实验室建设,灵活安排课程 建立显微镜观察 室之初就设立多媒体设备,使得多年教学中收集、编制的 一些药材原植物图片、视频、性状、组织结构形态及显微鉴 别等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在实验课时也可充分利用,解决 实验中缺乏部分实物标本的问题,使实验内容更为具体地 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利于学生熟悉实验及牢固记忆,更加 直观地加深印象。另外,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总论 内容讲授结束后,课程安排上采用一次理论一次实验同步 进行,将各章节内容紧密结合。 2.2注重教学设计加强体验式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 中,教师完成了实验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包括玻璃器皿的 清洗、仪器的选用、试剂的选择与配制等,学生对实验前的 准备工作一无所知,学习上仅仅按要求做,完全处于被动 的学习地位;在实验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应用这个或者那 个,仅机械地应用、操作,这种单调的“注入式”的实验教 学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淡漠、自主性差,实验过程中不 思考,形成思维定式,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融 会贯通,达不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不符合高素质鉴定 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把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 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16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1.201 1,17(03) 加强互动式、开放式教学,开展辨识药材竞赛。对于 性状鉴别内容,在每次实验课中均安排2O余味药材进行 性状观察和描述,结合理论课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 过动手摸、亲口尝、用眼看、用鼻闻,调动各感官对药材的 本,参观药材公司、药店等实习内容,问卷结果显示同学反 应必要性为100%,感兴趣率为98%,并且建议提供更多 的实习实践机会,甚至有条件的同学自行从家乡带来所产 道地药材,亲自动手制作标本,充实学院标本室。 3.2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药材识别比赛及综合性实验 性状进行鉴别,加深对理论课学习的印象。课程后期,将 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制定比赛规则后定期开放标本室, 开展辨识药材竞赛,评m优胜个人及小组,进行一定的奖 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设计,均由同学自由组合成组,大部分同学都取长补短,整 个团队共同努力完成比赛及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发挥团 队协作精神优秀的比例为62.5%,良好的为19%,一般的 增加综合性设计实验。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 为11.8%,不好的为6.7%,学生在团队协作、知识运用等 显微鉴定为主,即用一般的光学显微镜验证理论课所讲粉 末或组织显微特征,教学内容、方法单一。适当增加安排 TLC、UV、lR等内容的理化鉴定,使本门专业课与其他专 业课、基础课如中药化学知识衔接起来;另一方面把学生 分成小组,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安排未知药材、中成药鉴定 等内容,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 作、分析实验结果,在教学方法上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将 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 ,走 出校门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中药鉴定工作。 2.3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为避免学生对实验不重视、 不动手和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我们改变了以往仅以实验报 告撰写优劣的单纯评分方式,采取课堂目标跟踪的教学 方法,根据每位同学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具体 实验结果,综合性实验方案设计可行性程度等来综合评 分,即让每位同学提前撰写实验步骤、方案设计,在实验课 上展现实验结果,当堂上交实验报告,对不明白的地方当 堂加以指导,直到掌握为止,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实 验的掌握情况。 3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目前,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过了2005到 2007级的实践,通过在这3届学生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设置了lO余项指标,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条件、 实验管理、实验设计、考核内容、实践学习等,结果显示受 到学生普遍欢迎,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获 得了较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学能 力、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创新能力均得到提高,同时加强了 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认知能力,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3.1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了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改 革后的理论课内容及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应良好,满意 率为80.4%,一般率为15%,不关心率为4.6%,并且课后 同学总结重点内容知识点,在互联网上共享,资源共享的 同时满足了个人自我实现需求。实验课教学方法及内容 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比例为85%,一般乐趣的比例 11.5%,没有乐趣的比例3.5%。通过积极动手操作,对得 到的理想实验结果有较大的成就感。实践教学中,开放标 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锻炼。 3.3激发创新潜能,提高综合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 94。5%的学生认为通过综合性实验,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 识用之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如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理论知识的教学点得到了应用 与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有 难度,占用课余时间过多,总之综合性实验设计环节使学 生创新思维、协作意识、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潜能都得到了 一定的开发。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重在抓住重点带动 全体,贵在实践。以上介绍所尝试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 克服了内容上的“千篇一律”,方法上的“满堂灌”、“填鸭 式”、“一言堂”的教学弊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 高了学习效率。注重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 际鉴别药材的能力。打破传统评价学习效果方式,使之贯 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方面多渠道考核,更加切合实际,真 实可信。 总之,中药鉴定学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处于 不断的发展当中,教学内容将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将不断 更新的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平,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又能与学生一起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互相探讨,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 达到教学相长,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中药专业 人才。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车苏容.《中药鉴定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药学教育,2000, 16(3):61. [3]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综合分析与探讨[J].中华中西医 药研究与临床杂志,2003,12(6):76—77. [4]林丽,杨扶德,李成义,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 [J].中医儿科杂志,2007,3(1):53—54. [5]韩梅.浅谈改革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必要性[J].浙江工商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7,6(4):69—71.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