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结构》教案首页

《建筑结构》教案首页

来源:99网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第二节 混凝土结构 第三节 砌体结构 第四节 钢结构 第五节 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1.了解建筑结构的类型;2.理解各类结构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和发展简况; 3.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从事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2.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3.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1.建筑结构的组成与基本概念;各类建筑结构的概念、优缺点及其应用; 2.本课程的特点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的特点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建筑结构的组成与基本概念;各类建筑结构的概念、优缺点及其应用;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观察→归纳→总结→思考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校园有代表性的,学生熟悉的建筑重点讲述建筑结构的组成,分类。 1、建筑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2、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 3、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等 1、建筑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2、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内容边讲叙,出现图片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1、课后观察学校各建筑物的承重骨架。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 2、请同学们上网搜集与建筑结构现状相学生记录。 关的资料。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教研室主任签字 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二章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发展简史 第二节 结构的功能及其极限状态 第三节 结构的可靠度和极限状态方程 1、建立基本概念,主要指标能查表应用,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2、掌握:荷载分类与荷载代表值的概念,会查表计算; 3、熟悉:结构的功能要求、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结构抗力等概念。 4、了解:设计基准期、设计使用年限、极限状态等概念。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结构的功能要求、极限状态,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和结构的抗力。 极限状态方程,结构的可靠度、失效概率。 结构设计要求的整体思路清晰和相互关系明确。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由常见的结构形式以及同学们已学过的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力学知识,引入荷载、极限状态的概念。 1.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发展简史; 2.结构的功能及其极限状态; 3.结构的可靠度和极限状态方程。 教师边演示课件内容边讲叙,出现图片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2.强调作用、荷载、可靠性、极限状态、→课件展示结果 设计基准期、设计使用年限等概念。 思考题(1~3)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教研室主任签字 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二章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第五节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建立基本概念,主要指标能查表应用,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2.了解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的概念,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 3.掌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的应用; 4.理解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和材料的分项系数,荷载组合; 根据可靠度设计标准的规定,学会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标准值、准永久值的计算能力。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实用设计表达式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实用设计表达式 可靠度指标和目标可靠度指标。 1.各项荷载的查表计算和材料强度指标的查表应用。 2.结构设计要求的整体思路清晰和相互关系明确。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由常见的结构形式以及同学们已学过的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力学知识,引入荷载、极限状态的概念。 教师边演示课件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新授 1.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 2.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2.强调各项荷载的查表计算和材料强度指标的查表应用。 思考题(4~9)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教研室主任签字 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三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 钢筋 第二节 混凝土 1.钢筋和混凝土主要指标能查表应用,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2.了解钢筋和混凝土的种类;钢筋的冷加工及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3.掌握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掌握钢筋和混凝土的选用; 4.理解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理解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 混凝土结构设计当中,钢筋和混凝土的合理选用及强度和变形指标的查用能力。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钢筋的强度和变形、级别和品种,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变形性能。 钢筋的强度与塑性指标,混凝土的强度及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设计当中合理选用材料及指标的查用。 实物(钢筋和混凝土试块)、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和实物(钢筋和混凝土试块)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结合同学们建筑材料的知识,通过钢筋的拉伸试验录像演示,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组成材料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对结构的影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教学目标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8’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和视频内容1.钢筋:钢筋的种类,钢筋的力学性能,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2.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 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2.强调说明新规范对对钢筋的种类和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新规定。 思考题(1~8)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实物、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研室主任签字 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三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 1. 掌握粘结作用的组成; 2. 了解粘结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 了解加强砼与钢筋粘结强度的构造措施。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及工程中的构造措施 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强度及影响因素。 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因。 实物(钢筋和混凝土试块)、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和实物(钢筋和混凝土试块)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性能截然不同的材料如何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1.讲述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的组成; 2.分析粘结强度的分布规律、应力计算公式; 3.分析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 4. 本章小结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和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6’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80’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2.强调钢筋与砼的粘结作用的组成;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 思考题(9)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实物、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 1.了解受弯构件的破坏形式与设计内容; 2.掌握梁板的有关构造规定(截面、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以及截面的有效高度等);3. 了解截面有效高度的定义与取值。 掌握梁板钢筋的正确配筋构造,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打下基础。。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梁、板的配筋构造要求; 2.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与取值; 3.截面有效高度的概念与取值。 截面有效高度的概念与取值。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模型(梁板的钢筋模型)、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和模型(梁板的配筋模型)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以教室的梁和板为例,配合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进行讲解受弯构件的破坏形式与设计内容。 1.板一般构造(厚度、支撑长度、配筋); 2.梁一般构造(截面、配筋); 3.混凝土保护层; 4.有效高度。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模型和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个完整的设计,应该是既有可靠的结构计算为依据,又有合理的构造措施。对于受弯构件与承载力有关的基本构造问题,应有较清楚的认识。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课后小结 5’ 布置作业 P67 思考题(1)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模型、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二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点 1. 了解配筋率对梁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 2. 熟悉适筋梁三个受力阶段的工作特点; 3. 了解钢筋混凝土梁与材料力学中梁的不同。 掌握适筋梁的工作状态,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打下基础。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适筋梁的工作阶段; 2. 配筋率对梁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破坏特点。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特征及正截面工作阶段。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钢筋与混凝土组合形成钢筋混凝土梁,在弯矩作用下如何保证其正截面承载力?其受力性能及可能的破坏形式如何? 1、以实验录像导入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讲述配筋率的概念;2、分析适筋梁受力全过程及应力三阶段;3、从配筋率的增减分析超筋梁、适筋梁、少筋梁的破坏特征,从中归纳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计算依据。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等题;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钢筋砼梁的破坏取决于ρ,可分为适筋、超筋、少筋破坏,其相应特点应掌握;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2.适筋梁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应了解各→课件展示结果 阶段的特征及其作用。 5’ 课后小结 5’ 布置作业 P67 思考题(2)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模型、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掌握单筋矩形截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基本公式法和表格法 2.掌握单筋矩形截面复核的基本步骤 3.了解适筋梁的工作状态,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1.掌握单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设计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掌握公式法计算与步骤,了解表格法的计算方法) Mu影响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措施。 单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如何进行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Mu的计算?Mu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提高? 1.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2.截面设计与截面复核; 3.例题; 4.影响Mu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措施。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运用基本公式和表格进行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2.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的作用及意义; →课件展示结果 3. Mu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措施须掌握。 5’ 课后小结 5’ 布置作业 P67 思考题(3、4)习题(1、2)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习题课(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通过完成思考题,能够从概念上对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 2.能够熟练的进行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3.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掌握单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能够对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力特征、破坏形式、计算方法以及具体步骤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进行学习总结,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单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如何指导施工?应以何种方式表达?表示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 3.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4. 阶段性小结。 给出计算题、思考题等;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5’ 课后小结 1.运用基本公式和表格进行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2.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的作用及意义; →课件展示结果 3.Mu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措施须掌握。 5’ 布置作业 P67 习题(3、4)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了解采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使用情况;2.了解受压钢筋的强度取值及保证措施; 3.掌握双筋矩形截面梁与单筋矩形截面梁在受力时的异同点。 1.掌握双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设计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双筋矩形截面梁与单筋矩形截面梁在受力时的异同点; 2.双筋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适用条件。 双筋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适用条件的应用; 双筋矩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出现当M很大(X>ξbh0)时,且h又不能再提高时怎么办? 1.双筋截面及其适用情况; 2.受压钢筋强度的利用 ; 3.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4.设计计算方法。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双筋截面可提高构件承载力并改善构件的延性,但不经济; 2.受压钢筋可协助砼承压,但在构造上对箍筋也有一定的要求; 3.单、双筋截面梁在受力时的异同点。 5’ 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5’ 布置作业 P67 思考题(5)习题(4、5)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T型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了解T形截面梁的特点及应用; 2.了解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bf'的取值原因及决定因素; 3.掌握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掌握T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T形截面梁与单筋矩形截面梁在受力时的异同点; 2.T形截面梁的截面分类及其判别;3.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bf'的取值。 T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适用条件的应用。 T形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梁和次梁是否按矩形截面来计算? 1.T形截面的特点及应用; 2.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bf'的取值; 3.T形截面分类及其判别; 4.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5.计算方法。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T形截面较矩形截面承载力有所提高且经济; 2.T形截面可分为两类,其划分主要取决于受压区砼形状为T形或矩形; 3.翼缘计算宽度bf'的确定及决定因素。 5’ 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5’ 布置作业 P67 思考题(6~8)习题(7)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教研室主任签字 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习题课 1.通过完成思考题,能够从概念上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 2.能够熟练的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3.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能够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力特征、破坏形式、计算方法以及具体步骤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进行学习总结,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如何指导施工?应以何种方式表达?表示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3.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4. 阶段性小结。 给出计算题、思考题等; 1.运用基本公式进行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2.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的作用及意义。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P67习题(6、8)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教研室主任签字 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六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腹筋梁的抗剪性能 1. 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2.熟悉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 3.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受力特点。 1.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受弯构件斜截面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理解。 斜截面受剪的相关概念。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及受力特点。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受弯构件的破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截面破坏,另一种是斜截面破坏,本节介绍斜截面破坏。 1、受弯构件斜裂缝的出现; 2、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⑴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⑵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87 思考题(1、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七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有腹筋梁的抗剪性能 1. 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2.熟悉:计算过程; 3.了解:公式的由来及含义。 1.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受弯构件斜截面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配箍率对梁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破坏特点。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计算步骤及计算位置的确定。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及受力特点。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要想防止受弯构件发生斜截面受剪破坏,就必须设置合理的截面和配筋,本节主要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学习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2、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截面的位置; 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例题讲解)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87 思考题(3~5)习题(1、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四节 构造要求 授课班级 第八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掌握相关构造要求;2.熟悉钢筋弯起和切断的要求;3.材料图和包络图; 4.掌握钢筋锚固长度的概念;熟悉锚固长度的重要性;了解锚固长度的具体规定。 1.具有进行一般建筑结构受弯构件斜截面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受弯构件中钢筋的相关构造要求。 2.钢筋锚固长度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材料图和包络图;锚固长度的作用。 受弯构件斜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理解受弯构件相关构造要求。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分为斜截面受剪和斜截面受弯,本节介绍斜截面受弯及介绍钢筋的锚固长度。 1、抵抗弯矩图Mu ; 2、纵筋的弯起; 3、纵筋的切断; 4、鸭筋; 5、纵筋的锚固。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理解钢筋弯起和切断的相关规定;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理解材料图和弯矩包络图的概念和关系。 →课件展示结果 5’ 5’ 2’ P87 思考题(3~5)习题(1、2)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设计实例 习题课 1.通过完成思考题,能够从概念上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 2.能够熟练的进行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3.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设计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能够对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受力特征、破坏形式、计算方法以及具体步骤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进行学习总结,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本次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3.习题练习; 4. 阶段性小结。 给出计算题、思考题等; 通过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斜截面受剪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5’ 5’ 2’ P67习题(6、8)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六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第三节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理解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及破坏特征; 2.掌握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及构造要求; 3.了解间接钢筋柱的特点与应用。 1.掌握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轴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 教材分析 2.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和螺旋式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密排环式箍筋柱的设计。 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 模型(柱子的钢筋骨架模型)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和模型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课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2.轴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 3.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受力特点、计算方法、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有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22 思考题(1、2) 习题(1、2)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六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第四节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 第五节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理解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形成条件; 2.理解偏心矩增大系数和附加偏心矩的意义及其对承载力的影响。 1.掌握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偏心受压构件的两类破坏形态及区分界限,偏心距增大系数。 偏心受压构件的两类破坏形态及区分界限,偏心距增大系数。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模型(柱子钢筋骨架)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和模型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考, 1.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力过程与破坏形态;2.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影响; 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 4.不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122 思考题(3~6) 习题(3、4)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六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第六节 对称配筋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七节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 掌握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 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掌握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对称配筋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设计步骤 教材分析 对称配筋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对称配筋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和模型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考, 1.对称配筋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大、小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设计步骤; 2.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22 思考题(9、12) 习题(10)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六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小结 习题课 1.通过思考题,能够从概念上对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 2.能够熟练的进行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3.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掌握受压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能够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力特征、破坏形式、计算方法以及具体步骤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进行学习总结,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受压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受压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本次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3.习题练习; 4. 阶段性小结。 给出计算题、思考题等;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P122 习题(9)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七章 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授课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1. 掌握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特点及构造措施。 2理解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原理; 3.了解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1.具有进行一般混凝土结构受拉构件截面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原理; 2.了解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及受力特点。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纵向受力构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受压构件,另一种是受拉构件,本章介绍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轴心受拉、大偏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2.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受拉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128 思考题(1、2)习题(1)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教研室主任签字 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八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1.明确扭矩与弯矩的区别及受扭构件的种类 2.理解受扭构件的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的应用 3. 熟练掌握矩形截面纯扭构件配筋计算 1. 具有进行一般混凝土结构受扭构件截面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 2.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受力特点的理解。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在实际中应用也较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多,那么它的受力特点和构造要求如何? 考, 1.受扭构件的定义及类型; 2.受扭构件的受力特点 ; 3.影响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承载力的因素及计算公式和适用的条件;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通受扭构件的开裂扭矩与配筋率关系不大,但破坏扭矩与配筋率有关; 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破坏形式与配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筋率有关,有少筋、超筋、部分超筋、适→课件展示结果 筋破坏,适筋破坏时理想的破坏形式; 3.受扭构件的配筋必须符合构造要求。 5’ 课后小结 5’ 布置作业 P146 思考题(1、2)习题(1)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八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第三节 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1. 明确影响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承载力的因素和计算要点; 2.明确剪扭相关性,掌握剪扭构件配筋计算原理; 3.熟练掌握弯剪扭构件配筋计算; 4.了解弯扭构件配筋计算原理。 1.具有进行一般混凝土结构受弯剪扭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影响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承载力的因素和计算公式; 2.剪扭相关性,掌握剪扭构件配筋计算原理; 3.弯剪扭构件配筋计算。 考虑剪扭相关性后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 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考, 1.弯剪扭构件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2.剪扭相关性及剪扭构件计算公式; 3.弯剪扭构件配筋计算步骤。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1.弯剪扭构件配筋计算是建立在剪扭构件和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2.理解弯剪扭构件配筋计算和应用其原理和构造要求解决实际问题是最终目的。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新授 78’ 课堂练习 5’ 课后小结 5’ 布置作业 P146 思考题(3)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八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第四节 T形和I字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构造要求 1. 熟练掌握T形和I字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2. 掌握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1.具有进行混凝土结构T形和I字形截面受弯剪扭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T形和I字形截面受弯剪扭构件截面设计。 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设备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考, 1. 混凝土结构T形和I字形截面受弯剪扭构件截面设计; 2. 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1.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构件一般都是弯剪扭构件,弯矩剪力的计算基本同受弯构件;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8’ 课堂练习 5’ 课后小结 2.钢筋混凝土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采用叠加法计算,即分别进行剪扭计算和抗弯计算,其配筋在相应位置叠加,并且还要符合构造要求。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5’ 布置作业 P146 习题(3)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八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第六节 设计实例 习题课 1.通过完成思考题,能够从概念上对受扭构件承载力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 2.能够熟练的进行受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3.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具有能受扭构件承载力的设计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能够对受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受力特征、破坏形式、计算方法以及具体步骤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进行学习总结,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受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承载力的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本次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3.习题练习; 4. 阶段性小结。 给出计算题、思考题等; 通过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受扭构件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分别让学生解答,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5’ 5’ 2’ P146习题(6、8)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 变形、裂缝及耐久性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 1. 掌握最小刚度原则; 2. 熟悉影响变形的因素 ; 3.了解受弯构件变形的特点; 4. 掌握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1. 具有进行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挠度验算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1. 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掌握最小刚度原则; 2.熟悉影响变形的因素 。 最小刚度原则。 挠度的相关知识及其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裂缝与挠度是相关的,本次课学习挠度的相关知识。 1.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的特点; 2.短期刚度BS ; 3.长期刚度BL ; 4.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熟悉受弯构件的挠度变形过程,及影响因素。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166 思考题(1~3)习题(1)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 变形、裂缝及耐久性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验算 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1. 熟悉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 2.了解裂缝的开展; 3.了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1.具有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宽度的验算能力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 2.耐久性的概念设计; 3.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验算。 裂缝开展过程。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验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正常使用状态分为变形和裂缝,本节课学习裂缝相关知识。 1.裂缝的产生、分布和开展——以纯弯段为例; 2.平均裂缝间距; 3.平均裂缝宽度; 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 通过本节学习,初步了解受弯构件裂缝开展的影响因素。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2’ P166思考题(5~7)习题(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授课班级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 1.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先张法及后张法的概念、张拉控制应力的概念、预应力损失的概念; 2.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 3.了解预应力损失的种类、减小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1.具有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预应力砼的基本概念; 2. 预应力砼的材料; 3.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前面几章介绍了普通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我们已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经知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是解决问题的考, 有效措施。下面讲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原理; 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特点; 3.预加应力的方法;4.预应力损失。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8’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 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的原因、预应力的特点;2.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及预加应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后小结 力的方法; →课件展示结果 3.预应力损失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布置作业 5’ P204 思考题(1~5)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授课班级 第三节 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 第四节 预应力构件的构造要求 1.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的设计要点; 2.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1. 具有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的设计要点及主要构造要求,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状态; 2.预应力混凝轴心受拉土构件的设计要点;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构造要求 1.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的设计要点; 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主要构造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明确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阶段的应力状态,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使用阶段的各阶段荷载的基础上,那么如何进行轴拉构件的设计呢?以及构造要求是什么? 1.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 2.预应力构件的构造要求。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导入新课 8’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包括使用阶段的承载力计算和抗裂度或裂缝宽度验算,5’ 课后小结 以及施工阶段的承载力计算等; 2.合理而有效的构造措施是保证设计意图的实现和方便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5’ 布置作业 P204 思考题(8~10)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一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 第一节 概述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1. 具有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现浇整体式的特点 肋形楼盖、井式楼盖、无梁楼盖 。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以教学楼的梁板结构为例,配合多媒体演示进行讲解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与设计内容。 1.现浇整体式(肋形楼盖、井式楼盖、无梁楼盖); 2.装配式楼盖 ; 3.装配整体式楼盖。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各类梁板结构的特点及应用,尤其重点学习现浇整体式楼盖。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262 思考题(1~4)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一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二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 (第一讲) 掌握组成,结构布置以及承重方案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1. 具有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理论及其步骤。 包络图等概念。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计算简图;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和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的内力计算;单向板肋形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2.楼盖的传力路线; 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P262 习题(1)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一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二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 (第二讲) 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思路; 2.熟悉:按塑性理论的设计计算; 3.了解:塑性铰、塑性内力重分布和截面配筋。 1. 具有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理论及其步骤。 塑性铰、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塑性法计算内力; 2. 截面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步骤。 预习设计实例 P230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一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 授课班级 第二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 (第三讲) 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的设计计算; 2.熟悉: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内力的设计计算; 3.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截面配筋。 1. 具有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理论及其步骤。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理论。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 2.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实例;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5’ 5’ 2’ 布置作业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P262 习题(2);预习设计实例 P245 录。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堂评价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一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 第三节 双向板肋梁楼盖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掌握: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思路; 2.熟悉: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 3.了解:了解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1. 具有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塑性计算内力要点。 塑性理论(如塑性铰线法)的设计方法。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的受力特点; 2.双向板的内力计算要点; 3.双向板的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 4.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双向板的内力计算要点和构造要求 复习设计实例 P245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一章 混凝土梁板结构 第三四节 楼梯、雨蓬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熟悉: 楼梯的组成、布置;雨篷的组成、布置 ; 2.了解: 楼梯设计计算;雨篷设计计算。 1. 具有钢筋混凝土楼梯和的雨篷设计,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楼梯的组成、布置、设计计算; 2.雨篷的组成、布置、设计计算。 1.楼梯设计计算;2雨篷设计计算。 楼梯设计、雨篷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现浇板式楼梯梯的受力特点与构造; 2. 现浇梁式楼梯的受力特点与构造; 3. 雨篷板的受力特点与构造; 3. 雨篷梁的受力特点与构造。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学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梯和雨篷的受力特点、构造及设计计算。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262 思考题(11~13)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二章 单层厂房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层厂房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1.熟悉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传力途径;2.熟悉单层厂房的柱网布置及变形缝设置原则; 3.熟悉单层厂房支撑的作用、种类及布置原则;4.熟悉围护结构的作用与布置。 1. 具有单层厂房结构构件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 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传力途径; 2.单层厂房支撑的作用、种类及布置原则。 单层厂房支撑的作用、种类及布置原则(单层厂房结构的支撑布置) 单层厂房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单层工业厂房主要承重体系是什么?有哪些构件组成?传力途径是怎样的?结构布置有何特点? 1.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⑴.承重结构:可分为屋盖结构、横向平面排架和纵向平面排架; ⑵.围护结构2.单层厂房结构的传力途经(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传递路线); 3.单层厂房结构布置⑴.柱网布置;⑵.变形缝设置;⑶.支撑布置;⑷.围护结构布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排架结构单层厂房一般由屋盖结构、横向平面排架、纵向平面排架、支撑体系、基础及围护结构等几部分组成;2.支撑体系是使厂房形成空间整体结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5’ 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布置作业 P312 思考题(1~5) 2’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堂评价 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二章 单层厂房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三节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要点 (第一讲) 1.掌握排架计算简图、计算单元; 2.掌握排架上的荷载计算及各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1.具有单层厂房结构构件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计算。 吊车竖向荷载计算。 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如何确定?荷载如何计算?各荷载作用下如何 计算内力?怎样进行内力组合? 1.排架的计算简图⑴.计算单元;⑵.计算简图 2.排架上的荷载⑴.恒荷载;⑵.屋面活荷载;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新授 ⑶.吊车荷载①吊车竖向荷载②吊车横向水平荷载③吊车纵向水平荷载 ⑷.风荷载①均布风荷载 ②柱顶集中风荷载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排架结构单层厂房一般由屋盖结构、横向平面排架、纵向平面排架、支撑体系、基础及围护结构等几部分组成;2.支撑体系是使厂房形成空间整体结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5’ 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布置作业 P312 思考题(1~5) 2’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堂评价 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二章 单层厂房结构 授课班级 第三节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要点 (第二讲) 1. 熟悉各荷载作用下排架的内力计算方法; 2. 熟悉排架内力组合原则。 1.具有单层厂房结构构件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内力组合。 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内力组合。 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排架结构在各荷载作用下如何进行内力计算?怎样进行内力组合? 1.排架内力计算方法简介⑴.恒载及屋面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⑵.吊车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新授 ⑶.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2.排架内力组合 ⑴.控制截面;⑵.内力组合及注意事项。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排架结构内力分析时,需对每种荷载单独作用下进行排架内力计算,然后再进行最不利内力组合;;一般带牛腿柱有三个控制截面即:上柱底截面、下柱牛腿顶截面和下柱底截面。 5’ 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布置作业 P312 思考题(1~5) 2’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堂评价

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二章 单层厂房结构 第四节 单层厂房排架柱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1. 熟悉排架柱截面设计要点; 2. 熟悉牛腿的受力特点与构造; 3. 熟悉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 1.具有单层厂房排架柱的设计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排架柱截面设计与牛腿设计,柱与其它构件的连接构造。 排架柱截面设计与牛腿设计。 排架柱截面设计与牛腿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排架柱是厂房中受力最复杂、最重要的受力构件,一般为现场预制,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的受力状态不同,在有吊车的厂房中还设有牛腿。 1.柱截面设计⑴柱计算长度的确定; ⑵柱截面配筋计算;⑶柱运输、吊装阶段验算;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2.牛腿的受力特点与构造⑴. 牛腿的受力特点;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⑵牛腿截面尺寸的确定; ⑶牛腿纵向钢筋的计算;⑷.牛腿钢筋的构造要求 3.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构造。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新授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排架柱除进行使用阶段验算外,还需进行运输、吊装阶段验算;牛腿是排架柱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短牛腿可简化为由水平拉杆和斜压杆组成的三角形桁架来进行计算。 5’ 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布置作业 P312 思考题(6、7) 习题(1) 2’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堂评价 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二章 单层厂房结构 第五节 柱下基础设计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柱下基础的受力特点与配筋构造; 2. 掌握柱下基础的型式、柱下扩展基础的设计。 1.具有单层厂房柱下基础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柱下单独基础的受力特点、计算及构造。 柱下单独基础的受力特点、计算及构造。 柱下单独基础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基础的作用及设计要求; 2. 轴心受压柱单独基础计算; 3.偏心受压柱单独基础计算; 4.柱下基础的构造要求。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基础的作用、设计要求及计算; 2.柱下基础的构造要求。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312 思考题(8) 习题(3)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二章 单层厂房结构 第六节 单层厂房设计实例 授课班级 1.能够熟练的进行单层厂房柱内力组合、配筋计算及基础设计; 2.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具有单层厂房柱和基础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单层厂房柱内力组合及配筋计算; 2. 柱下单独基础设计。 1.单层厂房柱内力组合;2. 牛腿的设计。 单层厂房柱和基础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单层厂房柱内力组合(例12-1); 2. 单层厂房柱配筋计算(例12-2); 3. 单层厂房基础设计 (例12-3)。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单层厂房排架的内力计算(计算简图、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荷载作用、内力组合);2.排架柱的设计→课件展示结果 (柱截面设计、牛腿受力及配筋构造)。 5’ 5’ 布置作业 P312 习题(2、4)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三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节 框架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原则 1.掌握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掌握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受力特点及计算简图的确定。 1. 具有框架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框架结构的布置。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多层房屋结构体系简介; 2.框架结构的布置,框架的计算简图和受力特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多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条件结构的平面布置; 2.多层框架的类型及布置; 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5’ 课后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布置作业 P342 思考题(1~3)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三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二节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实例 熟悉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内力计算(分层法) 1.具有框架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内力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内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内力计算;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2. 例题的讲解。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内力计算(分层法)的计算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2’ 布置作业 P342 思考题(4) 习题(1)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三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三节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1.了解反弯点法求水平荷载下的内力 2. 掌握D值法,并能区分两种方法的区别 1.具有框架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内力计算(反弯点法、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内力计算(反弯点法、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内力计算(反弯点法、D值法)。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反弯点法; 2. D值法; 3. 例题的讲解。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分层法)的计算例题的讲解、注意事项及两种方法的区别。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P342 思考题(5) 习题(2)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三章 框架结构设计 习题课 (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1. 掌握分层法; 教学目标 2. 掌握D值法。 1. 具有框架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分层法; 2. D值法。 1. 分层法; 2. D值法。 1. 分层法; 2. D值法。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反弯点法(例题的讲解); 2. D值法 (例题的讲解)。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方法、计算例题的讲解、注意事项等。 自编补充作业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三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四节 框架侧移近似计算及限值 第五节 内力组合 1.掌握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方法; 2.掌握内力组合的内容和步骤;包括控制截面的选取;最不利内力组合;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荷载效应组合;梁端弯矩调幅等相关内容。 1. 具有框架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方法; 2. 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1.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方法; 2.控制截面与内力组合。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方法; 2.内力组合的内容和步骤;控制截面的选取;最不利内力组合;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荷载效应组合;梁端弯矩调幅。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方法 ;2.控制截面与内力组合。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342 思考题(6)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三章 框架结构设计 第六节 框架结构构件设计 第七节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 1. 掌握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 了解多层框架结构基础类型。 1. 具有框架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2. 框架的构造要求 ; 3.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类型。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342 思考题(7、8)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四章 砌体结构 第一节 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 1.了解块材、砂浆的种类及强度等级的划分,砌体的种类,砌体的受压性能; 2.理解砌体的抗压强度、破坏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影; 3.掌握砌体的强度设计指标与调整。 1. 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砌体材料种类及强度等级; 2. 砌体的力学性能。 砌体的力学性能 砌体材料的合理选用及强度设计指标的查用。 实物、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实物(烧结普通砖、多孔砖、砌块),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时间 2″ 8’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先讲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况,优缺点,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应用范围及发展方向,借助提问的方式,考, 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 块体材料和砂浆; 2. 砌体的种类;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3. 砌体的抗压强度;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4. 砌体的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 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砌体的材料,砌体的种类,砌体的力学性能。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2’ 布置作业 P55 思考题(1~4)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四章 砌体结构 第二节 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 一) 1. 掌握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方法; 4. 了解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 1.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 2.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砌体结构的设计原理; 2.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例题的讲解)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设计。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55 思考题(7) 习题(2、3)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教材分析 难点 2.砌体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受剪构件的计算。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砌体结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局部受压计算 (例题的讲解); 2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受剪构件的计算(例题的讲解)。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四章 砌体结构 第二节 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二) 1. 掌握局部受压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方法; 2. 了解砌体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受剪构件的设计; 1.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3.局部受压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 1.砌体结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设计。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55 思考题(8~11)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四章 砌体结构 第三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一) 1.了解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 2.掌握三种静力计算方案及划分依据; 3.掌握墙、柱高厚比的验算方法。 1.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房屋的结构布置及静力计算方案 2.墙、柱高厚比验算 墙、柱高厚比验算 墙、柱高厚比验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房屋的结构布置及静力计算方案 2. 高厚比验算 3. 例题的讲解。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设计。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55 思考题(13、14) 习题(5)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四章 砌体结构 第三节 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二) 1.掌握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方法。 2.了解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的设计方法。 1.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1. 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2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 刚性方案房屋(例题的讲解);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2.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例题的讲解)。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刚性方案房屋的墙、柱设计要点;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5’ 5’ 2’ P55 思考题(15、16)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教研室主任签字 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建筑结构》 第十四章 砌体结构 授课班级 第四节 过梁、圈梁、挑梁及墙体的构造措施 1.了解过梁、悬挑构件(挑梁)的受力特点; 2.了解多层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 3. 掌握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及抗震构造措施。 1.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过梁、悬挑构件(挑梁)的设计; 2.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及抗震构造措施。 1. 过梁、悬挑构件(挑梁)的设计; 1.过梁、悬挑构件(挑梁)的设计; 2.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及抗震构造措施。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过梁(例题的讲解); 2. 圈梁; 3. 墙体的构造措施。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 过梁; 2.圈梁; 3.墙体的抗震构造。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55 思考题(20~2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教材分析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第十四章 砌体结构 小结 习题课 1. 熟练掌握墙、柱高厚比验算方法; 2. 熟练掌握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3. 掌握局部受压的受力特点和承载力计算方法。 4. 理解过梁、挑梁、墙梁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要点。 1.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墙、柱高厚比验算方法; 2. 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墙体设计; 3.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4. 过梁、悬挑构件(挑梁)的设计。 1.梁端柔性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2.挑梁的抗倾覆验算。 1.过梁、悬挑构件(挑梁)的设计; 难点 关键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2.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及抗震构造措施。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总结基本概念; 2.例题的讲解。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总结墙、柱高厚比验算,墙体设计,及过梁、梁挑设计的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55 习题(5)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名称 授课时间:《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教课程名称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五章 钢结构的材料和计算方法 第一节 钢材的力学性能 1.了解钢的两种破坏形式2.掌握钢材物理力学性能的五项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促使钢材可能脆性破坏的诸因素。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对钢结构用材的要求 2.建筑钢材的可能破坏形式及各主要因素对其影响。 钢材的冲击韧性、防止钢结构脆性断裂的设计要求。 钢材物理力学性能的五项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实物、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实物(型钢),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先讲钢结构的发展简况,优缺点,应用范围及发展方向,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钢结构对材料的要求,钢结构破坏形式,钢结构主要性能,各种因素对钢材主要性能的影响,复杂应力作用下钢材的屈服条件,钢材的疲劳等。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钢材两种破坏形式;2.钢材物理力学性能的五项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71 思考题(1、2)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教研室主任签字 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教课程名称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五章 钢结构的材料和计算方法 第二节 钢材的选用及规格 第三节 钢结构的计算及设计指标 1.了解钢结构中所使用的钢材的品种、规格和命名规则。 2.掌握钢材的品种和牌号的表示方法。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钢材的品种、规格和命名规则;2.钢结构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指标。 钢材的选择。 1. 钢材的品种和牌号的表示方法;2.设计当中合理选用钢材料及指标的查用。 实物、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实物(型钢),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1.钢材的种类、规格及其选用。 2.钢结构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指标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 钢材的品种和牌号的表示方法; 2. 选用钢材及指标的查用。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71 思考题(5)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教课程名称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六章 钢结构的连接 第一节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第二节 焊接方法、焊缝形式、质量级别 1.了解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和各类连接的适用条件;2.掌握各类连接的优缺点; 3. 掌握焊接方法、焊缝类型和质量级别; 4. 授课班级 掌握焊缝的表示方法。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各类连接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2.焊接方法、焊缝类型、焊缝质量级别及焊缝的表示方法。 1.焊缝质量的检验 2.焊缝常用的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1.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2. 焊缝的表示方法。 实物、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实物(有连接的型钢),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钢结构的连接 2. 焊接方法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3.焊接接头及焊缝的形式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4.焊缝质量等级 5.焊缝符号及标注方法 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焊接连接;焊接结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构的特性;焊接的形式;焊接质量检验;→课件展示结果 常用焊缝的表示方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P102思考题(1、2)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六章 钢结构的连接 第三节 焊缝连接(一) 掌握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截面特性值、计算长度取值。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钢结构对接焊缝的计算及构造要求。 钢结构对接焊缝的计算。 钢结构对接焊缝的计算及构造要求。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对接焊缝的形式与构造; 2.对接焊缝的计算: (1)轴心受力对接焊缝的计算; (2)弯矩和剪力作用下的计算。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对接焊缝的形式与构造; 2.对接焊缝的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02习题(1)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六章 钢结构的连接 第三节 焊缝连接(二) 1.掌握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2.了解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侧面角焊缝和正面角焊缝的受力原理。 钢结构角焊缝的计算及构造要求。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角焊缝的形式与构造; 2.角焊缝的计算: (1)轴心受力对接焊缝的计算; (2)角钢连接的角焊缝计算; 3.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角焊缝的形式与构造; 2.角焊缝的计算步骤; 3.减少和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措施。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02习题(3)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六章 钢结构的连接 习题课 (焊缝连接) 1.掌握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2.掌握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2. 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角焊缝的计算。 钢结构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计算及构造要求。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钢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如何指导施工?应以何种方式表达?表示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3.习题练习; 4. 阶段性小结。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对接焊缝的计算步骤; 2.角焊缝的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02习题(2、4)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六章 钢结构的连接 第四节 螺旋连接(一) 掌握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工作原理、普通螺栓强度和计算方法。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普通螺栓连接的计算。 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普通螺旋的连接构造; 2.普通螺旋连接的受力性能和计算; 3.例题。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 普通螺旋的连接构造构造要求; 2. 普通螺旋连接的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02习题(5)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六章 钢结构的连接 第四节 螺旋连接(二) 掌握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工作原理、高强度螺栓强度和计算方法。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计算。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 高强度螺旋的连接构造;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2. 高强度螺旋连接的受力性能和计算;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3.例题。 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 高强度螺旋的连接构造构造要求; 2. 高强度螺旋连接的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P102习题(7)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教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六章 钢结构的连接 习题课 (螺旋连接) 1.掌握普通螺旋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2.掌握高强度螺旋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普通螺旋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2. 高强度螺旋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高强度螺旋连接的计算方法。 钢结构螺旋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钢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如何指导施工?应以何种方式表达?表示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3.习题练习; 4. 阶段性小结。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 普通螺旋连接的计算步骤; 2. 高强度螺旋连接的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02习题(6)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课程名称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七章 轴心受力构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了解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形式和受力性能; 2.掌握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3. 了解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依据及影响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的因素; 4. 掌握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概念。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和截面形式 2.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实物、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实物(有连接的型钢),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钢结构轴心受力构件概述; 2.轴心受力构件强度计算; 3.轴心受力构件刚度计算; 4.轴心受力构件整体稳定性计算;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129思考题(1、2、6)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教课程名称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七章 轴心受力构件 第二节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掌握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2.了解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依据及影响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的因素;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3. 掌握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概念。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轴心受力构件整体稳定性计算 2. 例题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步骤。 P129习题(1、2)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七章 轴心受力构件 第三节 实腹式轴心受压柱 1.掌握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校核内容和方法; 2.了解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验算; 2.受压构件局部稳定的概念、设置加劲肋的规定及构造要求。 翼缘自由外伸宽厚比的限值,腹板高厚比的限值。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2.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 3.例题 。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截面设计和验算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129思考题(7)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七章 轴心受力构件 第四节 格构式轴心受压柱 1. 了解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组成形式; 2. 掌握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计算及该构件的设计方法。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双肢格构件换算长细比计算; 2.格构件分肢稳定及缀件内力计算。 1.单位剪力之剪应变计算; 2.格构件杆身剪力确定; 3.格构柱稳定计算; 4.缀材计算。 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的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的截面形式; 2.换算高厚比; 3.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的设计步骤。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布置作业 P129思考题(9)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七章 轴心受力构件 第五节 柱头和柱脚 1.了解柱头和柱脚的设计; 2.了解框架中梁与柱的连接; 3.了解框架柱的柱脚构造和计算。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梁与柱的连接。 柱脚处焊缝种类过多,注意区分,并明确各焊缝的受力情况。 柱子的连接构造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柱头的构造; 2.柱脚的计算与构造; 3.例题。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柱子的连接构造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29习题(6)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课程名称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八章 受弯构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了解常用钢梁的截面形式; 4.了解不需做稳定校核的条件; 2.掌握梁的设计验算内容(强度验算和刚度验算表达式);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3.掌握梁整体稳定的概念及整体稳定的计算表达式。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梁的设计验算内容; 1.抗弯强度截面应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抗剪强度,局部压应力,折算应力; 2.当取不同截面时稳定系数的选取。 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受弯构件概述; 2.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例题。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156思考题(1、2、4)习题(1)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八章 受弯构件 第三节型钢梁设计 第四节 组合梁设计 掌握型钢梁和组合梁的设计。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型钢梁和组合梁的设计 组合梁的设计。 型钢梁和组合梁的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型钢梁的设计步骤; 2.例题; 3.组合梁的设计步骤; 4.例题。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 5’ 型钢梁和组合梁的设计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布置作业 P156思考题(5)习题(2)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八章 受弯构件 第五节 梁的局部稳定 掌握梁的整体稳定,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设计。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梁的整体稳定,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设计 如何进行梁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验算,腹板加劲肋。 梁的局部稳定。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梁的局部失稳现象; 2.保证梁局部稳定措施; 3.例题。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梁的局部稳定验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56思考题(6)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教课程名称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九章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第三节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 1.了解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2.掌握压弯构件的稳定; 3了解框架中梁与柱的连接; 4.了解框架柱的柱脚构造和计算。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概述;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2.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3.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 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P165思考题(1~3)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十九章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习题课 1.了解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2.掌握压弯构件的稳定;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例题的讲解; 2.思考题的讲解; 3.习题练习; 4. 阶段性小结。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压弯构件的稳定性计算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65习题(1、2)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课程名称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二十章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 第一节 特点与应用 第二节 形式与布置 第三节 计算特点 1.了解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特点、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2.了解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计算特点;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3.掌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常见节点构造。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特点、结构组成、结构布置和;2.常见节点构造。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计算和节点构造。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计算和节点构造。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特点与应用; 2. 形式与布置; 3. 计算特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2.强调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常见节点构造要求。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173思考题(1、4)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二十一章 钢屋盖 第一节 钢屋盖结构的组成 1.了解屋盖结构的基本组成; 2.掌握钢屋架的选形与主要尺寸的确定; 3.掌握支撑的布置与连接构造。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屋盖结构的基本组成 2.有檩和无檩体系屋盖的受力特点。 3. 钢屋架的节点构造要求。 屋盖结构的基本组成。 钢屋盖结构的组成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 钢屋盖的组成及应用; 2. 屋架的选型与主要尺寸; 3. 檩条的形式与构造; 4. 支撑的布置与连接构造。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2.强调钢屋盖结构的组成。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2’ P217思考题(1、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教课程名称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二十一章 钢屋盖 第二节 普通钢屋架的杆件设计 掌握普通钢屋架的杆件设计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 屋盖结构的基本组成 2.有檩和无檩体系屋盖的受力特点。 屋盖结构的基本组成。 钢屋盖结构的组成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屋架杆件的内力计算;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2.屋架杆件的计算长度与容许长细比;;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3.屋架杆件截面选择。 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布置作业 P217思考题(3)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二十一章 钢屋盖 第三节 普通钢屋架的节点设计 掌握普通钢屋架的节点设计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屋架杆件的内力计算; 2.钢屋架的节点构造要求。 屋架杆件的内力计算。 普通钢屋架的节点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1.屋架杆件的内力计算; 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2.屋架杆件的计算长度与容许长细比;; 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3.屋架杆件截面选择。 出正确答案。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5’ 5’ 2’ 布置作业 P217思考题(3)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二十一章 钢屋盖 第四节 屋架施工图 1.了解钢屋架施工图的内容和图示方法; 2.了解施工图翻样的内容。 授课班级 《建筑结构》 1.具有钢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钢屋盖施工图。 1.施工图翻样; 2.钢屋盖施工图。 普通钢屋架的节点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1.钢屋架施工图的内容; 2.钢屋盖施工图的图示方法; 3.焊缝符号及标注方法; 4.螺栓连接的标注方法;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施工图翻样的方法 施工图翻样的注意事项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217思考题(3)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教目标 课程名称 学能力 目目标 标 德育 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二十一章 钢屋盖 第五节 钢屋架设计实例 掌握钢屋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建筑结构》 授课班级 1.具有钢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钢屋架设计。 杆件截面的选择。 钢屋架设计。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设计实例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钢屋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217思考题(4)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建筑结构》精品课程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节次

授课内容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德育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第二十一章 钢屋盖 第六节 轻型钢屋架 第七节 网架结构 了解轻型钢屋架和网架结构的节点构造。 1.具有钢结构设计的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作打下基础; 2.具有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认真工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轻型钢屋架的特点及应用,计算特点及构造。 2.网架结构的特点及应用,结构类型及节点构造。 计算特点及构造 轻型钢屋架和网架结构的节点构造。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视频引导,图片展示,以感观启发,分层次教学。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练习→总结。 教学内容 点名 通过对上节的内容的回顾,联系工程实际,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 教师讲述和提问,学生思考, 教师边演示课件、视频内容边讲叙,结合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 2″ 8’ 教材分析 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新授 1. 轻型钢屋架 2. 网架结构 78’ 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 给出思考题、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分别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概述本次课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讲述作业内容;学生记录。 5’ 5’ 布置作业 P217思考题(7~9) 2’ 课堂评价 通过课件、视频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