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99网


2017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真题试卷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

1. “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命题出自蒋孔阳的 【 】

A.《美学新论》 B.《美的历程》 C.《美学散步》 D.《新美学》

正确答案:A

解析: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他晚年的著作《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他认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美

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问题,但主要是通过艺术来进行研究的。

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说明 【 】 A.肉体享受高于精神享受 B.精神享受高于肉体享受

C.精神享受与肉体享受密不可分 D.肉体享受与精神享受毫不相干

正确答案:B 3. 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 】 A.审美形态 B.审美经验 C.审美关系 D.审美活动

正确答案:D 解析: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

基石。

4. 审美发生的“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家是 【 】 A.席勒 B.达尔文 C.康德 D.卢卡奇

正确答案:B 解析:“生物本能说”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这一派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首推达尔文的观点。他是一位生物学家,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实际观

察和研究,提出动物也有美感能力的观点。

5.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 【 】 A.呈现、构成、评价三个阶段 B.呈现、创造、评论三个阶段 C.惊异、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D.惊诧、感受、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正确答案:C 6. 最具有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是 【 】 A.审美活动 B.审美经验 C.审美关系 D.审美评价

正确答案:A 解析:审美作为人类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就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从根本上说,审美的需要就内在于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中,审美活动就是人

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7. 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理论家是 【 】 A.格罗塞 B.泰勒 C.毕歇尔

D.普列汉诺夫

正确答案:D

解析:普列汉诺夫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著名的观点,即“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在他看来,一个事物首先是因为它对人有用,然后才变得对人具有审美的意义,他把“功利性的观念”作为审美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中介性

因素。

8. 康德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 【 】 A.无内容 B.无形式

C.内容压倒形式 D.形式压倒内容

正确答案:B

解析: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专章分析崇高,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

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大、无比有力和无法把握,这些对人有巨大

威胁的对象是人难以抗拒的。

9. 对荒诞审美范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派别是 【 】 A.人本主义 B.存在主义 C.结构主义 D.实用主义

正确答案:B 10. 美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形成于 【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正确答案:B

解析: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

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故应选B。

11. 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化作用看成是育人的 【 】

A.最高境界 B.现实途径 C.基本手段 D.根本目的

正确答案:A

解析:孔子将礼、乐并重,将乐的感化放在人的最高境界造就的位置上,与礼相辅相成。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乐”提高到至高无上的

地位。

12. 中国古代诗论中提到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涉及的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 】

A.非情感性 B.非概念性 C.非直观性 D.非感知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所谓不着一字,显然不是要求诗人不要使用文字,而是说要不必使用概念性的语词,就能表现出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意蕴。这体现了审美理解非概念

性的特点。

13.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本质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 【 】 A.谢林 B.马克思 C.胡塞尔 D.德里达

正确答案:C 解析:胡塞尔对直观活动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自己的本质直观理论。他认为,本质直观可以不借助于抽象思维和理性概念而直接把握到

事物的本质。

14. 艺术品是 【 】 A.精神产品 B.自然产品 C.物质产品 D.抽象产品

正确答案:A 解析: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

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15. 下列不属于意象基本特征的是 【 】 A.情感性 B.想象性 C.目的性 D.虚拟性

正确答案:C 解析:艺术意象之所以集中体现艺术品的审美特质,是由它的基本特征决定

的,这些特征主要是: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故应选C。

16. 宗白华所说“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是指 【 】

A.意象 B.形象 C.意境 D.情境

正确答案:C 17. 艺术的形式符号层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 【 】 A.情趣世界

B.趣味世界 C.意象世界 D.意境世界

正确答案:C

解析:形式符号层的重要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在艺术品的整体结构中,形式符号层指示、负载意象的功能远大于其的审美价值。

18. 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 【 】 A.外观形式中 B.内在结构中 C.审美构思中 D.意象世界中

正确答案:D 19. 意象的产生过程是一种 【 】 A.由此及彼的过程 B.从无到有的过程 C.由表及里的过程 D.从小到大的过程

正确答案:B 20. 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 【 】 A.艺术的形态 B.艺术的形象 C.艺术的形式 D.艺术的形成

正确答案:C 解析: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艺术的形式,它是艺术技巧

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

多项选择题

21. 关于审美活动作为特殊的价值活动表述正确的有 【 】 A.它追求的是一般的价值 B.它追求的是一般的精神价值

C.它追求的是创造一个个性丰满的人的世界

D.它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E.它满足人的心灵需要 正确答案:C,D,E

解析:审美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

精神价值。

22.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悲剧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 A.亚里士多德 B.博克 C.黑格尔

D.尼采E.马克思

正确答案:A,C,D,E 23.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其贡献主要在于 【 】

A.解释了美育的目的 B.揭示了美育的价值 C.提出了美育的任务

D.说明了美育的复杂性E.分析了美育与德育的差异 正确答案:A,B,C 解析:席勒的《美育书简》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第二,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完满人性;第三,回答完满人性的方式

——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

24. 关丁审美经验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有 【 】 A.审美经验是人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B.审美经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C.审美经验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

D.审美经验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E.审美经验是一种低层次的认识活动,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正确答案:A,B,C 25. 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 【 】 A.艺术敏感 B.艺术想象力 C.艺术技巧

D.灵感E.艺术语言

正确答案:A,B,C,D

名词解释题

26. 审美趣味

正确答案:(1)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2)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3)审美趣味呈现明显个性差异,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是影响审美

趣味的主要因素。

27. 净化说

正确答案:(1)是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悲剧时提出来的。(2)他认为,悲剧能引

起人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也就是使情感得到陶冶。

28. 意境

正确答案:(1)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2)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

境界中。

29. 意象的生产

正确答案:(1)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2)这里的生产既有生命孕育分娩的意思,即事物的从无到有,存在的由隐

到显。(3)同时又有工艺制作、生产之含义。

简答题

30. 简述自由是美学与实践存在论之间的中介。

正确答案:(1)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2)自由也是从人的实践一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3)人生

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

31. 简述巫术活动对审美原始发生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

成。(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32. 简述梁启超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1)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倡导美育的先驱之一,他的美育思想因他本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影响力而颇受时人重视。(2)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拿趣味当手段,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拿趣味当目的,才是真正的美育。(3)他认为,美育是通过情感去感化别人的。他把小说对人的感化作用概括为熏、

浸、刺、提四种力,强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他趣味教育观的补充。

33. 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正确答案:(1)经过审美的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34. 简述独特的艺术意象与客观对象的原型的区别。

正确答案:(1)客观对象的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2)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3)表象与表象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4)表象本身作

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完全不同。

论述题

35. 鲁迅说:“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请举例分析喜剧的特点。

正确答案:(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喜剧有两种形式,即讽刺与幽默。(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3)喜剧的效果表现为笑。喜剧的笑既是一

种讽刺和批判,也是一种快乐和肯定。

36.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审美经验的超越性。

正确答案: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2)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 (3)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

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