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究
来源:99网
新形势下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究 圈张一健 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本质上来 讲,主要还是以考试为基本考核 形式的培养制度,因此它还不能 、学年制与学分制 改革开放,高校也开始相继 采用学分制。到目前为止,虽然 学分制在我国高校已有近30年的 发展历史,但是因为我国人才培 养的特殊性和社会发展的局限 性,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不能 学分,是学生完成某科目的 学习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 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 到某一目标所需接受的教学科目 总量,是记录学生学习经历和学 够完全摆脱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所 带来的弊端,那就是学风考风涣 散问题。当然,高校学风考风涣 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学分制是教 育模式的一种,它是一种课程与 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与班 建制、导师制合称 大教育模 式。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德 国的选课制,于二十世纪初期, 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培养模 式,而是采取的学年制和学分制 相结合的“学年学分制”培养模 式,即学生要求在一定的年限 内,按照专业为模块,进行相对 自由的选课以获取学分的培养方 式。 散的问题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 但是高校目前在进行学分考风建 设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学 习制度管理上面,却忽略了培养 制度本身的问题。 我们在此并不是否认学习制 度管理的重要性,自1993年12月 在美国得到了普遍推行,经过 100多年发展,美国高校实行学 分制逐渐成熟和完善。 学分制和学年制是两个相对 的概念,学年制是要求学生在一 定的年限内,按照专业为模块修 二、我国目前学分制面临的 困境 国家教委高教司向全国各教育系 统发出了《关于加强考试管理, 事实上,就我国目前的人才 抓好学风建设的通知》以来,又 连续5次发出了相应的通知或文 培养模式来看,因为不能实现真 正的、完全自由选课为基础的学 件,这确实让各个高校的考风有 了一些好转,但是这只是治标不 治本的办法,学风和考风是相辅 相成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风 完培养计划所要求的所有课程, 每一学期,所有学生所要修读的 课程都是统一的、固定的。而正 真的学分制则是没有年限和专业 的,其唯一的量化标准就是 学分。我国在1978年以前,所有 分制度,因此在实际的人才培养 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在学 年制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而这些 问题在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应 用型人才的新形势下,其弊端就 展露得更加明显了: 考风问题,一方面要让学生们有 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和学习 的热情;另一方面,则要通过严 高校都是采用的学年制来进行人 才培养,1978年以后,我国确立 (一)学风涣散、考风不正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年学分制 肃考风,严格考核制度来保证学 生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考 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 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 能保证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发展 上去。纯理论性人才我们不是不 需要,但是那毕竟是高端研究领 域的工作,对于绝大多数行业而 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才能够真正带动行业发展。 四、结语 风和学风都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转 变,任何只强调单方面的作法, 势必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实践能力不足、综合 素质不高 现在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 才,几乎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科竞赛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充 足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们能够根 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目标可 以奋斗。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热情,发现、发挥、发展大学 生的优势潜能和个性特点。此外 总之,根据目前社会发展需 那就是“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 质不高”,这从根本上来说,还 是我们的高校教育模式,重理论 而轻实践,重分数而轻素质而导 致的结果。正是因为存在这种问 题,才会让我们的社会对高校教 育产生怀疑,才会有人提出读书 无用论,才会导致我国大学生过 剩,但是高层次人才却凤毛麟角 现状。因此,现在的情况是,绝 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也是一些低 层次的,完全不需要经过高等教 育就可以胜任的体力劳动,在这 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优越性 在受教育者的身上根本无法得到 体现,所以很多高中毕业生宁愿 直接进入社会,也不愿意继续升 学接受高校教育。 三、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在 学分制中的作用 (一)学科竞赛 对于学科竞赛,很多人认为 就是考试,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 的。因此,我们想要将学科竞赛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手段之一,就 必须要对其有一个清楚透彻的认 识:学科竞赛是锻炼人智力的, 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核 方式,而大学生学科竞赛则是学 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学科竞赛还能督促大学生提高专 业素质,培养信息获取能力、分 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组织与管理 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引导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就业观 和社会观。尤其是参与高水平的 学科竞赛,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 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坚强 的毅力,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有利于推动学校实践育人工作 的深入开展。抓好大学生学科竞 赛,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 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 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目前高校教育来说,实 践教学体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 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而 轻实践的不合理模式。我们甚至 可以说,只有理论教学,课堂教 学的培养模式是残缺不全的,随 着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很多行 业需要的就是上岗就能用,用起 来就顺手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 我国提出高校教育要转型,要培 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因所在。事实 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是教 育的两条腿,只有双脚齐迈,才 求和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来 看,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将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重要的培养手段。特别是在 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将学 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体系纳入新的 学分制定过程中,保证我们的学 生能够在修读学分的过程中,真 正做到有动力、有兴趣、有目 标,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 成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我们 的高校真正实现培养全面性应用 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化奎.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 养的重要载体[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O.27(9). [2]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 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 学,2009,25(5). [3]唐国立.论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实 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 业,2008(29). [4]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 培养创新 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 (6). [5]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 [J].教育研究,2006(5)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