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来源:99网
墨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邹春杰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000)  摘 要:研究性学习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到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 问题的层面: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引入到教学中.那么信息技术 在研究性学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概 念谈起.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并根据该模式论述了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各阶段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 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 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培养学 生主动搜集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的学习进 人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层面。 1.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可归纳出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 L 展示 成果 I I I 评价讨论并謦  改 研宄l l  I1 I 方寡l 分析 P I l信息 ll果 l 一一叶一一 -.1 通过上图看到.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 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交流成果为结束.在整个学习过 程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只 是起着指导作用。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 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在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具 体研究时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 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想。 2.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简单地分为确定研究 课题、制订实施研究计划、展示评价研究成果三个阶段。信息 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贯穿这三个阶段之中。 2.1确立研究课题阶段 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会 关注世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全班学生 的选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学生一个.通过对研究性学 习课题的选择与确定的实践,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 神.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起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 了解有关的社会问题和信息,从中发现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在 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教师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 和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 而这些“活”的资料 可以来源于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生活中,但更主要的是来源于 网络资源。在浩瀚的网络资源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特长。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完善其自 主选择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筛选与鉴别信息的能力。 2.2制定实施研究计划阶段 制定实施研究计划阶段又分为制定研究计划,搜集、加 工、处理信息,以及形成研究成果三个过程。在实施研究阶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信息、数据等,在这 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搜索工具查找。也可以在网上与别人进行 交流、向专家请教以获得有用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整理、加工时文字处理软件( ̄IWord和WPs等)与电子表格软 件( ̄IExcel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当然,在这一阶段,信息 技术的作用远不止此.本文将选取两点加以具体说明。 2.2.1培养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研究性学习 需要更为丰富集约的共享资源。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丰富 的专家资源.专家资源可以通过专门的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 培训实现。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 核心与主导.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帮助学生实现对社 会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的了解与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 学生主动、广泛并且快捷地搜集信息;另一方面,信息的多样 性就更需要学生去主动地判断、选择和组合。在学生对研究课 题进行剖析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 和更为丰富多样的背景资料(如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让 学生带着各自的疑问。在网络上搜索、阅读.合理选择、融 合有关信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 的思维,形成创新的独特见地。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这种 形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将会得到新的提升。 “素质教育进课堂”定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2.2.2实现同步、异步并行交流。研究性学习采用个人研究与 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学生围绕同一研究主题,各自 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集体讨 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 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人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显而易见,网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学生可以 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 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资源的共享。 2I3研究成果的展示阶段 研究成果的展示是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是整个研 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方 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等。例如可将繁杂的文字资 料做成图表、动画,并配以声音,用网页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 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或物理问题还可以 利用多媒体演示的动态性帮助别人理解。学校还可以通过研究 性学习平台、Intemet和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随时发 布最新的研究性学习动态、学校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成果等。 总之.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但是,在把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 以“内容为中心”,而不要犯了“技术为中心”的错误,单纯为了 使用技术而引入信息技术,要明白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明.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信息素养[M].北京:民 族大学出版社.2004. 『21陈艳君.数学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太原教学 学院学报,2006年3月. 『3]李葆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o4.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