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 (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 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3) 请为父老歌,________。(杜甫《羌村三首》) (4) ________,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5) 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杜甫《登楼》) (6) 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 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 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0) 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述了从国内国外两种局势分析会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九下·弥勒模拟)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刘四爷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________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一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1) 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横线处应填的人物是________。 (2) 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
3. (20分) (2019·东营) 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 【源流追踪】“和”金文写作 , 是
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
“ ”即说话、言论。“ ”“ ”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________。
(2) 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
第 1 页 共 8 页
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 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
(3) 【“和”远流长】3月22日“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4. (17分) (2019·余姚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菜花 孙华
①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A】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作“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②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③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平萝卜,家乡叫作“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④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⑤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B】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⑥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⑦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林,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莱花是一样的。
⑧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
第 2 页 共 8 页
好办理丧事。
⑨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⑩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988年5月2日灯下写讫 (选自《孙犁散文》)
(1) 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 三种菜花 书房案头、厨房桌下的白菜花 院中花盆里的萝卜花 ②________ 花色特点 黄色,色彩单调 ①________ 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菜花给人共同的感受 ③________ (2) 本文是孙犁76岁时写的,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从画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品析。 【策略提示】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推敲。
(3) 有人认为第⑧段与“菜花”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运用散文知识简述。
(4) 孙犁曾说“好作品都包含一种思想在里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你从中体悟到的思想。
5. (25分) (2017七上·宜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脆生生,甜滋滋,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我还小,一看到枣熟了,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淳朴、和睦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回味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她几乎每天都会在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枣儿是否被孩子们采摘,看枣儿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第 3 页 共 8 页
⑦祖母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⑧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⑨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会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⑩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⑪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做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张“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⑫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让大家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⑬我思念家乡,思念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 文章第⑥--⑫段中,作者写了祖母与枣儿的哪些往事? (2) 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3) 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好在哪里?
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4) 从全文看,大红的“秋枣儿”上凝聚着哪些美好的情感?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
6. (12分) (2017八上·龙湖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请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
第 4 页 共 8 页
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③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 (2) 请翻译以下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个人事例类比推理,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文章论证层次清晰。 B .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的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 文章第二段先从个人的角度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再从国家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D . 本文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磨炼,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六、 作文 (共1题;共1分)
7. (1分) (2018八上·黑龙江期末) 两道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一:“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 ”为题作文。先补题,再作文。
作文二:梦想指引方向,梦想孕育希望,梦想激发自信,梦想凝聚力量。梦想让人类拥有了智慧,梦想让人类不断超越,不断续写辉煌。
请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要在600字以上。
第 5 页 共 8 页
参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4分)
2-1、
2-2、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
3-1、
3-2、
3-3
第 6 页 共 8 页
、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4-1、4-2
、
4-3
、
4-4
、
5-1
、
5-2、5-3、
第 7 页 共 8 页
5-4、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
6-1、6-2
、
6-3、
六、 作文 (共1题;共1分)
7-1
、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