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第三章总结
来源:99网
第三章 历史时代时代背景1、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2、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阶段 对内剥削劳动者,对外掠夺殖民地3、大企业建立,军事化管理,大量童工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2、科技进步,财富集中“精英”手中;3、金融资本统治(工业资本+银行资本)4、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5、为了稳固政权,巩固统治,要求企业让步,对劳动者工作保障加以管理早期工业化时代(工人运动)管理时代(觉醒)冲突的制度化时期(三方原则)1、世界大战+最严重经济危机2、民主矛盾>劳资矛盾3、直接干预经济,宏观干涉劳动力市场4、1935-美国-《社会保障法》 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成熟时期(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对于改善劳动关系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新的矛盾和问题传统经济形势改变1、计算机应用,蓝、白领模糊化2、组织结构扁平化,多样化3、经济全球化,劳资矛盾解决渠道,方式需调整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管理思想斯密·管理思想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越高\"看不见的手\"自动调整市场需求“看门人”劳动关系的发展1802-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早期工会出现雇主、强烈抵制早期工会1799-英国-《结社法》1791-法国-《夏勃里埃法》不承认工会的合法性泰勒·科学管理目标:提高生产率内容:劳动定额原理 激励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弊端:加强了隶属性,使工人进一步附着在工作岗位上1886-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1905-美国芝加哥-世界产业工会诞生:“建设性”干预力图稳定劳资关系1871-英国-《工会法》1875-英国-《企业主和工人法》1904-新西兰-《集体合同法》“行为科学”理论侧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行为规律,寻找新方法管理员,提高劳动效率 工业心理学:雨果·芒斯特伯格人的智能匹配工作,何种心理条件下,满意的产出 霍桑实验:把人当做社会人,更多了解人的心理期望、情感; 社会系统理论:切斯特·巴纳管理理论丛林1、经验主义学派:目标管理=(工作+人工)中心 彼得·德鲁克2、经理角色学派:经理提高工作效率 亨利·明茨伯格3、权变理论学派:超Y理论不断新变化1、国际竞争+雇主策略改变2、三方权利平衡打破3、工会、工会联盟发展滞后4、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1、从国家干预---法制化过渡;2、 “产业合理化”运动,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民主化运动3、三方原则开始出现 集体谈判,集体协议制 请双方共同参与协商劳动关系表现更加成熟法律规范下的由劳资协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所组成的制度体系,解决冲突问题劳动关系的特点激励的对抗雇主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工人,获得更多利润;工人争取工资,工时,就业条件改善,不谢斗争;运动总体分散,公会不完善;资方绝对优势,放任自由,实际倾向资方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2、雇主开始出现让步3、劳资矛盾不变,但激烈程度弱化,集体谈判得到确认;4、发生了变化1、历史事件影响,促进劳动关系加速发展2、加强立法,对产业发展等进行宏观3、管理方关注员工社会特征,缓和紧张状态4、三方原则提出1、重视,提供完备服务,保障水平提高2、双方冲突缓和,激励程度不断下降3、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