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其解决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其解决策略

来源:99网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现如今我国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因此许多学者对幼儿心理行为展开研究,因为幼儿年龄极为特殊,所以幼儿攻击性行为较为常见。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防范方法做出分析对教育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教育策略 1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幼儿攻击性行为在于幼儿切身需求难以获得满足的条件下、或觉得自身权益受到影响时存在话语、肢体相关的攻击行为,比如随意破坏物品,攻击行为体现的形式有所差异。幼儿的年龄不断增长,攻击性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据相关资料显示,幼儿年龄不断增长,幼儿攻击性行为会从最初的肢体攻击改变成为言语攻击,目标性更强。不同幼儿存在的攻击性行为有显著的差距。与女孩相比较,男孩的肢体攻击性行为较多。而与男孩相比较,女孩的言语性攻击性行为较多。

2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2.1幼儿自身性格特点

幼儿正处于成长重要阶段,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幼儿存在矛盾时能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合理的解决。与此同时,幼儿不懂得孰是孰非,将自己作为重心,通常情况下与他人之间争吵会存在攻击性行为。乐乐今年4岁,是活泼开朗的孩子,乐乐的经历较为旺盛,每一天都蹦蹦跳跳的,非常活跃。乐乐与小朋友们玩耍时,主动推别的小朋友,小朋友对教师告状,教师对乐乐给予批评,快乐转眼就忘。这种孩子是“胆汁质”幼儿,其经历较为旺盛,具有冲动的特质。

2.2家庭教育理念

幼儿的父母为自己的第1任老师,所以父母的教育方法、幼儿成长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幼儿天生有模仿能力,父母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切身行为。小雨是家里的独生子,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十分的疼爱,自己在家中具有绝对地位,若其他人不顺着自己的心意,便会随意乱砸家中的东西。小雨的父母是这样教导的“若谁敢欺负你,你就要加倍还回去,这并非为措施,而是正当防卫。”基于此教育理念,小雨性格叛逆,因为小雨总是与其他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所以班级里大部分幼儿都不愿意与小雨玩耍,小雨为结交朋友,攻击性行为更加突出。

2.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会影响幼儿的性格、未来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良好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君君从小和自己的父母长大,自己的邻居有暴力倾向,若邻居家的幼儿犯错,邻居会动手打孩子。君君在这种环境之下学会了采用武力解决问题,在幼儿园时会与其他小朋友肢体冲突,许多小朋友向老师汇报君君欺负自己。君君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家长认为君君年龄较小,长大之后会明白。

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3.1了解幼儿个性,因材施教

不同幼儿的成长环境有所差距,其特点有所不同,部分幼儿精力旺盛,性格较为冲动。而一些幼儿思维极其敏捷,待人热情;一些幼儿性格胆怯,经常发生错误;所以教师要全面的分析幼儿性格特征,在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过程当中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导策略。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考虑幼儿的特征因材施教。乐乐属于胆汁质儿童,乐乐发现自己身边的小朋友不与自己玩耍,便存在攻击性行为,教师要对乐乐进行沟通,在日常生活当中督促乐乐形成良好的习惯,改善乐乐的性格,促使乐乐学会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3.2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幼儿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性格,良好的家庭环境、可靠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幼儿养成优良的性格。小雨存在的问题并非特例,对于该类型的幼儿来讲,家长要在幼儿成长的过程当中塑造优良的氛围,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策略,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幼儿。小雨家长要运用有效的方式正确引导幼儿,从而改善其攻击性行为,教导其尊重其他主体,学会与他人之间和谐相处。

3.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明辨是非能力

“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生活环境对个体成长带来的影响。和谐的社会环境可培养出一大批素质水平良好的人才,与之相反,暴力环境成长的个体性格冲动,容易存在攻击性行为。部分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家长的不作为,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塑造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成长具有的价值。所以幼儿的父母要树立责任心,尽可能的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若社会环境属于不可控因素,那家长就要尽力塑造环境,影响自己的子女,让子女了解到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并指导子女对不良后果负责,让幼儿学会如何辨认是非。由此了解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若使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家长不能只指责幼儿,也不能置之不理,要运用合理的方式改善这种情况。不管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在发现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的第一时间内都要找出原因,在此条件下制定科学的措施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

3.4幼儿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部分幼儿性格过于胆怯,被他人欺负之后不敢告诉老师与家长,也不敢反抗。一些家长如此教导幼儿“别人如何欺负你,你就如何欺负别人。”导致幼儿存在认知偏差,做出不正确的行为,这会加深幼儿攻击性行为。身为孩子的家长,平时要多与在校教师进行沟通,观察其他幼儿在校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的变化情况。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当中发挥引导作用,是幼儿除父母陪伴自己最久的人,因此非常了解幼儿平时表现。所以教师要定期与幼儿家长沟通,与家长探讨如何防范幼儿攻击性行为,促使幼儿养成优良习惯。教师要定期把幼儿的表现告知家长,家长要耐心聆听教师提供的反馈,在家中对幼儿行为加以指引,对幼儿监督,防止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若家长发现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要采用合

理的方式加以制止,让幼儿了解到这种行为并非正确。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和幼儿一同协商实践性较强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引导幼儿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耐心交流,从源头上防范攻击性行为。

3.5消除社会因素的多种影响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变化,幼儿亦是如此,电子产品能够吸引幼儿的关注。但互联网难免存在暴力、血腥画面,不适宜幼儿观看,若幼儿观看到这些画面,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所以幼儿家长要严格幼儿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并挑选健康的资源播放。家长要挑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影片。幼儿园教师合理挑选影视作品,可挑选有关于合作、知识类型的影片,促使影片为幼儿带来积极作用。

4结语

幼儿成长的过程至关重要,会影响自己的一生。不同幼儿性格、特点有所差异,所以教师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不太现实,要遵循规律。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具有正确的认知,并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与家长、学校一同努力,逐渐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

参考文献

[1]袁雪.我的霸王龙好朋友——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10):113-114+112.

[2]马小美.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J].好家长,2022(95):78-79.

[3]骆馨羽.论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以“遥遥”为例[J].家长,2022(29):174+176.

[4]唐红玮.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J].东西南北,2022(06):207.

[5]刘佳颖.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J].农家参谋,2021(23):175.

[6]顾茜茜.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78):165-166.

[7]尹晓霖.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21(02):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