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D—S模型的江西省地市经济增长的竞争互补研究

基于D—S模型的江西省地市经济增长的竞争互补研究

来源:99网
MODERN 一 一ENTERPRICULTURE SE L p 财税研究 一 …。…。 基于D—S模型的江西省地市经济增长的 竞争互补研究 文,危曼华王艳张莉 Dendrinos—Sonis模型最初是由Dendrinos&Sonis(1988】 开发用于研究人El动态变化的模型,近年来也常用于分析区域经 济的相互关系,它的基本思想是:假设一个较大的经济区由几个 综上可知,D—S模型可以应用在区域经济的竞争互补关系的 研究中,能直观地反映区域间的相互关系情况,可为区域经济的 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D—S模型探究江西省1 1 个地市的相互关系,可以为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发展以及良性竞争 区域组成,若一个区域份额的增加会引起另一个区域份额的 增加,那么区域间为互补关系,反之。若一个区域份额的增加引 起了另一个区域份额的减少,则区域间表现出竞争关系。此模型 的应用在国外较常见,如:Richard Healy&Tandal lW Jackon(2002)认为:关于社会空间动力学的D—S模型曾经用 于确定辛辛那提大都市区中的集聚和基于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它 可以识别竞争和互补区域成对地集合;它有可能是时空关联结构 与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分析模型与数据 第一,Dendrinos—Sonis模型介绍。运用D—S模型研究区域 经济的竞争互补关系,定义Y. 是t时刻i地区在江西省总GDP中 所占的相对份额,假设研究的区域数为n,则得到各地区组成的 GDP相对份额的分布函数: Y(t)=[y・(t),...,yi(t)…., (t)】(i_1,2,...,n;t=1…2..,T) 的形成结果。通过对D—S模型参量系数符号的定量分析可以增 加县域之间经济关系性质的洞察力。他们提出的D—S模型可以 被用来分析在零和博弈环境中的相关变化。但是D—S模型的一 个明显的局限性就是不能识别企业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识别国家 之间某个部门的关系,却不能识别部门之间的关系。它另外一个 局限性是一个部门的增长未必对整个经济有效。而且他们认为将 把公式(1)看作一个分布动力学的离散系统(Nazara et a1. 2006),可得到: 茄 (1) 其中,0<yi(O)<1,F [y(t)]>o,Ey・(0)=1,F [y(t)]是正定函 数,表示t时刻区域i在区位和时间上的比较优势(Dendrinos& 来D—S模型可以扩展到用来预测每个社会经济股份之间的相关 部分。Sandy Dall’erba(2003)和Seok Lim(2006)也都运用D—S 模型研究区域间的相互关系。 Sonis,1 990;Sonis&Hewings,2000 o选择某个参考地区作 为分母,记为第一个地区(该选择类似于空间计量模型中空间权 重矩阵的选择,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Nazara et a1..2006),分析结果对此很敏感。一般情况是选择份额最大、居 中或最小的区域作为分母),得到: 国内研究D—S模型较晚,且研究者也很少,目前发表的论 G [ (。)]= 方程(2)可变形为: ,(u『=2,3,.一, ) 文只有5篇:朱列(2008)第一次将D—S模型引入国内,文章 应用该模型以区域GDP份额为数据,研究区域经济的竞争与互 补关系。并对广西五大经济区进行实证研究。赵昱(2009)通过 D—S模型研究广西省五大经济区之间以专利授权量为创新产出 r 1(f+1):—— L _J l 1+∑ [ (f)] j=2,3,…,n (3) L yj(t+1)=yl(t+1)Gj[y(t)] 度量的竞争互补关系。苏方林先后撰写了三篇应用D—S模型来 探讨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竞争互补关系的论文。 根据Dendrinos&Sonis(1988),可以把G定义为 Cobb—Douglas函数形式为: 104 MECl 2012 04 …究 S∈ [ 0)]= "In  (f), =2,3….,n;k=1,2,...,胛 由于该模型对分母的选择相当敏感,经过对比,我们选择了 1994—2009年内在当年全省GDP值中份额最小的总年份为准, 其中,A >0,表示J县(市、区)在t时刻的区位优势; 回 :里 amykt ,-,:2,3,…, ;尼:1,2,...,,z 数量最多的是鹰潭市。将1 1个地级市分为两组进行计算,第一 组主要是经济较发展的赣北地区,第二组主要是较落后的赣南地 区,因为都有同一个分母,所以将两组数据连在了一 。根据模 型(4),得出江西省区域经济竞争互补的结果,如表1和表2。 最后采用对数一线性形式,得到的模型如下: 1n +1)一lny1 +1)=ln(4)+ ̄a/kInyk(t),j=2,3,..., (4) 其中。ai 是弹性系数,符号若为正,表示j地区与k地区为 互补关系,即k地区的GDP份额增加1%会带动j地区GDP份 额增加aj 个百分点;相反,若aj 符号为负,表示j地区与k地区 为竞争关系,即k地区GDP份额的增加会减少j地区的GDP份 额(Hewings et al,,1996,Nazara et a1.,2006 o 第二,数据。本文将采用江西省1 1个地级市1994—2009年 的GDP为基本数据,各地区的GDP数据均来源于1995—2010 年的《江西省统计年鉴》,为增强可比性,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以 1994年为基期的时间序列,再运用Eviews 5.0软件进行计算。 二、研究结果分析 第一。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现状。 至 .994_-2009 ̄:f幽 地 ∞ 宁肯的:ii㈣ 鬻 :j强  : 2 .. .舡t -・ +}’ ’ :?j: l | -嚣 { , i i 。一 ■ I。 | ii I | 。: 。 臻 。 I !!j!. 叠| l 褒kt 。b   l — n,2一 t ・  。萋蟹: . |毫||| l—j 。 ……………………一。 图1江西省1994—2009年各地区GDP份额 从图1可以看出,江西省11个地区1994—2009年的GDP比 例变化情况,整体来看,比例变动不大,变化较为明显的有南昌市 和赣州市,其中,南昌市一直处于领先,而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也随之扩大;而赣州市虽然一直处于第二位。但 自2001年起开始下滑;九江市和宜春市也处于下降趋势;吉安市 一直处于中间比例,变化不大;萍乡市、景德镇市和新余市比例基 本相同且变动也不大;鹰潭市从1 996年起一直开始下降。到2003 年才开始上升但一直处于最低比例。接下来,笔者将应用D—S模 型得到江西省1 1个地市经济增长的竞争互补关系。 第二,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在利用D—S 模型对江西省1 1个地市的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竞争互补性研究时, 表1江西省11个地级市D—S模型分析结果(第一组) R 南昌市 景德镇市 萍乡市 九江市 新余市 2 南 一2 87E一0 一2 69E一0 2 21 E一06 5 37E一06 昌 O 0 1 (0.0764) (0.041 4) 市 (0 0581) (0 0376) 景 4 36E—O 德 2 26E一09 2 71 E一06 4 65E一06 O 1 镇 (0.1 99) (0 1 297) (0.0529) (0 0254) 市 萍 一5 35E~O 1 41 E一09 2 2E一06 8 94E—O7 乡 1 (0.1 366) (0.0308) (0.4391) 市 (0 61 72) 九 4 06E—O 一4 32E一0 2 28E一09 5 86E—O6 江 0 1 (0.2361) (0 031 4) 市 (0 0921) (0.0598) 新 一6 08E—O 3 23E一09 一2 2E一06 4 56E一06 余 O 1 (0.1 479) (0 391 2) (0.0521) 市 (0 01 55) (注:2.26E一。g是科学计数法,等于2 26*1 0 。) 表2 江西省11个地级市D—S模型分析结果(第二组) 赣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抚州市 上饶市 R。 赣 2.44E——11 一5 11 E一1 2 4 64E一1 2 一1 92E一11 州 1 (0 01 8) (0.0472) (0.2376) (0.0468) 市 吉 一j 58E一1 2 一1.64E一11 1 6E一1 1 一5 75E一1 1 1 安 (0 7472) (0.0361) (0.1 77) (0 0462) MEC I 2012.04 105 MODERN ENTERPRICULTURE SE I~F『1财税研究 。…。…。 ~ 赣州市 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抚州市 上饶市 R 春市和上饶市均表现竞争的特征,其中与吉安市的竞争最为突 出,赣州市与其他地区间得到的数值均较小;吉安市除了与抚州 市呈互补状态外,与其他3个地区均呈现竞争态势。与上饶市竞 宜 争最激烈;宜春市与抚州也表现出互补特征,与其他地区呈竞争 8 94E一1 2 一7 36E一1 1 2 03E一】1 一5 75E一11 春 1 特征。与吉安市的竞争最明显;上饶市与赣州市、吉安市及宜春 (0 4333) (0 01 82) (0 1 006) (0.0486) 市 抚 ~1 49E~1 1 一7 38E一1 1 一1 68E一11 一4 66E一1{ 州 1 (0 221 6) (0 02l 8) (0.041) (0.1 096) 市 上 4 96E一1 2 一7 28E一1 1 一l 59E—l1 1.62E一11 1 饶 (0 6559) (0 01 81) (0 04l 1) (0 1 724) 市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的R 值都为1,从表3中可 以看到。所有的Adjusted R 值也都为1,证明模型拟合的效果很 好,但预测效果可能不理想;t检验中有66%通过10%的显著性 水平检验,有56%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于F检验, 所有得到的F值都大于Fo os(P,n—P一1)=F0 o5(6,16—6—1)=3.37, 在基于对数似然函数的统计量检验中,AIC值和SC值要越小越 好(第二组计算结果中未给出这两个值),计算结果都小于一41; 从变量显著性结果中可以看出,系数基本上显著,因此,整体来 说,该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较为可信,且GDP份额的变化对该 区域竞争互补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计算结果显示:所有的数值都很小,说明地区之间的相互关 系并不明显。表1的数据都大于表2中的,说明江西省中北部地 区的竞争互补性要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表1中,新余市与萍乡 市之间的竞争关系最激烈,九江市与新余市的互补关系最强,新 余市与其他地区之间所得的数据均较大;南昌市与九江市、新余 市表现出互补关系,景德镇市则与南昌市、九江市以及新余市是 互补发展。与萍乡市呈竞争态势;萍乡市与景德镇市处于竞争态 势,与南昌市、九江市以及新余市都处于合作态势;九江市与景 德镇市以及萍乡市呈现竞争状态;新余市与景德镇市及萍乡市都 是竞争格局。整体来说,第一组区域间呈现互补的特征,具有较 好的合作潜力。 在表2中,赣州市与抚州市表现互补形式,而与吉安市、宜 106 MECI 2012 04 市都处于竞争状态,与抚州市却处于互补状态;抚州市与该组其 他地区均呈现竞争状态。综上所述,该组地区整体表现为竞争特 征,其中抚州市和吉安市的竞争最为激烈。 表3 进一步检验结果 变量显著性状况 模型检验值 南昌市 系数均显著 AdjP.2=0.99目,F-statistic=3 27E+1 8, AIC=-42.7801 9,8C=-42.4421 8 景德镇 南昌市和九江市系数 AdjE ̄=0 998.F-statistic=7.59E+1 7, 市 不显著,其他均显著 A10=-42 00458,¥0=-41.66657 萍乡市 九江市系数显著, Ad]P,2=0 997,F-statistic=2 71 E+I 8, 其他均不显著 AIC=-43 2761 3.¥0=-42 9581 2 九江市 南昌市系数不显 Adjl ̄2=0 999,F-statistic=6 25E+1 7, 著,其他均显著 AIC=-41 80900,¥0=-41.471 O0 新余市 南昌市和景德镇市系 Adjl ̄z=O.998,F-statistic=34 83E+1 7, 数不显著,其f 显著 AIC=-4l 55329.8C--41 21 528 赣州市 抚州市系数不显 AdjE2=O.997.F-statistic=5 3 1 E+23 著,其他均显著 吉安市 赣州市和抚州市 AdjR2=0 998.F-statistic:5 84E+22 系数不显著,其他 均显著 宜春市 赣州市和抚州市 AdjR2=0 999,F-statistic:4.52E+22 系数不显著,其他 均显著 抚州市 赣州市和上饶市 AdjR =O 996.F-statistic=3 98E+22 系数不显著,其他 均显著 上饶市 赣州市和抚州市系数 Adjl ̄2=0.999.F-statistic=1 86E+22 不显著,其他均显著 (注:1,86E+22是科学计数法,等于186"1 。)(下转第108页) MODERN 一~1 。  。∈NTECULTURERPRI SE t-E!;1财税研究 优化建筑经济结构 中国企业有着中国独特的社会性质,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的影响,不同于西方国家,法制管理带有很多的感情色彩。建 筑企业也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优化建筑经济结构首先我们 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当的以大型企业 与中小型企业有机结合,在市场竞争中由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引 导小企业健康发展。组织结构优化是建筑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内 容。组织和引导小企业主动联系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配套,附 球一体化,建筑企业也成为我们国家企业的支柱,建筑企业的结 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的。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不能再满足于低层次、 粗放型,而应提档次、上台阶;树立敏锐的市场观念,坚持始终 瞄准市场调结构,优素质,强后劲,倾力扩大建筑业的市场份额。 二、加大调整规模 调整市场份额使一部分跟不上步伐的企业淘汰,实现了资源 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私营企业, 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迅速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推 动了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规模和效益 属机构。通过专业化来提高建筑经济的高度集中,提升建筑质量。 加快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加强监督,协调前进,让建筑事业的发 展焕然一新。 通过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度,鼓励和帮助城乡发展, 形成集体建筑经济。大胆的发展多种形式的建筑经济。大胆利用 社会经营的生产模式和组织模式,有利有效的发展建筑经济,应 大力支持群众新办的集体和私营建筑企业,部门要主动为之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其脱颖而出。 得到了发展,我们要积极鼓励这些民营企业,给予的支持, 实现建筑业的规模化。开发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市场 经济竞争的最大化,建筑经济的最优化。 三、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发展科技。提高企业的专业水平,加强 科技创新,扩大科技含量,是建筑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关键。也 是改革建筑经济的基础,加快科技建设的步伐,把技术进步与建 筑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的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国民 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不仅稳定了国民经济,也 稳定了社会,在国民经济世界化的今天,我们要抓好建筑经济建 发展建筑经济 一、调整市场份额 调整市场资源的分配份额,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 来调整建筑企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利用市场经济优胜略汰 的原则,把资源合理有效的分配到各种类的企业当中去。抓好市 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全 设的着力点。正视当前现状,调整结构,优化结构,推动国民经 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姻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550003) (上接第10页) 免盲目发展重复产业,应整合相同产业。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 本文通过运用Dendrinos—Sonis模型,采用1 994—2009年 各地区的GDP份额,分析了江西省1 1个地市经济增长的竞争互 补性,结果发现:新余市与其他地市间的相互关系最强,赣州市 最弱;赣中北地区的相互作用较其他地区强,且主要表现出互补 性,其他地区则呈现竞争性。各地区都存在相同或相关联的产业, 特别是在物流、新技术、能源等方面应该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合 作,以期实现共赢,增强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而对于存在竞争的 各个方面,也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技术水平,或者采 节约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 型产业、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在允许有一定竞争的基础上 加强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从大局出发,提高江西省的整体竞争 力,最终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目前的研究和软件计算的,未能全部计算出1 1个 地市问的竞争互补关系,未来的研究对象将针对不同地区共有的 某个具体产业,分析各地区间在该产业上的竞争互补关系。(基 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f YJ¥2011057))黼 (第一、第三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第 二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取合并等方式,淘汰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 总而言之,江西省目前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为先导, 讲究发展生态经济,因而各个地区之间更应该避免各自为政,避 108 MECI 2012 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