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应包括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履职受伤,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原待遇不变,伤残后享受相应待遇,工伤职工继续享受医疗待遇,无劳动合同时可凭工资、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等证明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
当事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没签劳动合同,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拓展延伸
劳动关系纠纷下的工伤认定与赔偿程序
劳动关系纠纷下的工伤认定与赔偿程序涉及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和规定。首先,工伤认定需要职工提供相关证据,如医疗证明、事故报告等,以证明工伤与劳动关系的因果关系。接着,职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提起申诉,要求确认工伤并寻求相应的赔偿。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可以提交证据和辩论观点。最终,仲裁机构或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或裁决,确定工伤认定和赔偿金额。职工如果不满意判决结果,可以提起上诉。整个程序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正和合法。
结语
工伤认定与赔偿程序涉及一系列的法律程序和规定。职工需提供相关证据,如医疗证明、事故报告等,证明工伤与劳动关系的因果关系。职工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提起申诉,要求确认工伤并寻求赔偿。双方可提交证据和辩论观点。最终,仲裁机构或将作出判决或裁决,确定工伤认定和赔偿金额。职工如不满判决结果,可提起上诉。程序需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公正合法。
法律依据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