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是一种刑罚,犯罪记录会被终身保存,不可撤销。拘役适用于犯罪性质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如渎职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拘役可作为最低法定刑,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或具有减轻处罚情节的犯罪。拘役记录可以被封存,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可以查询。未满18周岁犯罪并被判处五年以下刑罚的犯罪记录也会被封存。
法律分析
拘役的案底一般会终身保存,不可以撤销。被判定拘役,因为拘役是属于刑事犯罪,已经被认定为有罪,而刑事犯罪记录会被记入公民的个人档案中。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判处拘役的情况具体如下:
1、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犯罪。适用比例最高的是渎职罪,其次分别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刑法分则中犯罪性质最严重的,如危害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也可以适用拘役,但所占比例最低;
2、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我国刑法分则中除过失致人死亡罪没有规定可以适用拘役外,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能够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3、在我国法律中,设置拘役刑的条文绝大多数是把拘役作为最低法定刑规定的。在这样的条文中,拘役既可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也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拘役除有上述两种用法外,还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管制,但具有从重情节的犯罪,在以短期徒刑为最低法定刑的犯罪中,如果具体犯罪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也可以判处拘役。
结语
拘役作为一种刑罚,其案底无法撤销,将终身保存。被判处拘役意味着已被认定有罪,刑事犯罪记录将被记入个人档案。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犯罪行为,如果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关犯罪记录将被封存,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除非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拘役一般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如渎职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拘役在我国法律中作为最低法定刑的规定,可适用于轻微犯罪或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也可替代短期徒刑或管制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