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来源:99网

  一、教学内容

  听:《荫中鸟》

  二、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让同学认识了解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示力和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景。

  三、重点:

  让同学认识、了解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示力和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难点:启发引导同学的联想和想象。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蜗牛与黄鹂鸟》。

  有表情地演唱。

  2.新授:

  (1)点明课题。

  (2)出示录音机,听赏音乐一遍。

  考虑:有什么乐器演奏?

  答:笛子。

  简介作品:

  《荫中鸟》是一首笛子独奏曲,刘管乐作曲,创作于五十年代。乐曲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运用了民间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生动地表示了荫中百鸟争鸣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达了人民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

  (3)复听音乐,考虑:可以分几个局部?

  答:三个局部。(复三部曲式):

  引子——A(快板)——B(自由地)——A

  (4)分段欣赏:

  开始的引子共8小节。上下呼应的句式,犹如鸟儿的飞翔和对唱,形象生动,将人们引进到一个鸟的世界。一声俏皮的鸟叫结束引子。

  A段是利索的快板,活泼欢快,由两个单乐句式乐段组成。

  B段是鸟鸣段落。在轻快的、固定音型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了多种技巧自由地模仿各种鸟叫声,生动地展现了荫中鸟竞相的艺术境界,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A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高音区的花舌替代了原来的颤音演奏。结束在宫调的主音上,寓意鸟儿在蓝天中飞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

  (5)介绍笛子:

  笛:古称横吹,竹制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分有梆笛和曲笛两种。

  (6)完整地欣赏全曲。

  3.小结。

  4.结束下课。

  教学反思:

  我运用多媒体设计看动画讲故事比赛来引入歌曲。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急不可待地想来讲一讲。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同学们很是兴奋。于是,我就马上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导入,开始了新课教学。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他们主动地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感知结果,促进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