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疗效观察

来源:99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西药对照组40例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100.00%与72.50%、82.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

标签:湿疹;复方苦参洗液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常见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和任何季节,但常在夏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易演变成慢性。笔者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8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40例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患者均为门诊治疗病例,全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有关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80例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10岁以下24例,10~30岁28例,30—50岁20例,50岁以上8例;病程1年以内者30例,1—5年者50例.对照组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0岁以下13例,10~30岁13例,30~50岁9例,50岁以上5例;病程1年以内14例,1~5年2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疗法:口服扑尔敏片4mg、维生素C片0.1g、强的松片10mg,3次/d,一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复方苦参洗液外用,复方苦参洗液组成:苦参30g,苍耳子3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蛇床子30g,千里光30g,薄荷10g,黄柏30g,枯矾30g。风寒型加陈艾30g,花椒30粒,威灵仙30g,风热加连翘15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湿重型加五倍子20g,地榆20g,石榴皮30g。用法:每天1剂,加水3000ml,煎汁2000ml外洗患处,2次/d,一周为一个疗程。

3结果

3.1 疗效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皮损明显好转,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皮损及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91.25%)、好转7例(8.75%),总有效率

100%;对照组治愈29例(72.50%)、好转4例(10.00%)、无效7例(17.50%),总有效率82.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湿疹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资料认为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刺激机体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1]。目前西医对此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措施,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但抗组胺药主要作用于Ⅰ型变态反应,而湿疹主要是Ⅳ型变态反应,皮质类固醇药物虽可抑制Ⅳ型变态反应,但副作用多,故不宜作为慢性湿疹的主要及长期治疗药物。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体质因素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内蕴湿热,或因久患他病,日久耗伤阴血,在此基础上,过食荤腥及发物,或因接触刺激物,或外感湿邪而诱发[2]。《内经》云:“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外科正宗》说;“肾囊风、阳囊湿疹乃肝经风湿而成……,湿热为患”。笔者认为慢性湿疹致病以“湿”邪为主要因素。由于湿性粘滞、重浊,故病情迁延,难以痊愈,治疗时应以祛湿为主,方能收到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中使用苦参、苍耳子、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千里光、薄荷、黄柏、桔矾等药物具有祛风胜湿、清热利湿及止痒作用,煎汁外洗患处,药物直达病所。同时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短期内服,内外兼治,可显著提高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M].广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6

[2] 安家丰,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