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武汉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
1.解答题 第1题.
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问题。(1)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2)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格?
【答案】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不慕富贵、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的象征意义。根据文中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不追求名利的君子之风的赞赏与追慕,也表达了作者对贪慕荣华富贵的世俗风气的鄙视。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明确作者不慕富贵、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
第2题.
《韭菜饺子》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⑪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⑫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⑬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⑭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⑮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概括。
(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
(5)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用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结合文章行文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即可.
文章讲述了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却只能呆一天一宿,第二天早上就要走,无意间提到怀念母亲的韭菜馅饺子,父母就这样为了儿子能吃到韭菜馅饺子,熬了一整夜为儿子包饺子.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内涵与作用.解答时,掌握标题的作用,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内涵.
文章讲述了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却只能呆一天一宿,第二天早上就要走,无意间说起怀念母亲的韭菜馅饺子,父母就为了儿子能吃到韭菜馅饺子,熬了一整夜为儿子包饺子.标题韭菜饺子是文章的发展脉络及线索,引出了后文父母熬夜为儿子包韭菜饺子的故事,突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并且象征合家团圆的饺子为题深化了文章主旨,同时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文中的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却只能呆一天一宿.在听到儿子想吃母亲的韭菜饺子后熬夜包饺子的行文,细微处看到了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体贴.文章通过这一关键事件,刻画了这样一对无私奉献、不辞辛劳、为孩子着想的父母形象.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文中刻画的父母亲形象,概括得出要点.
父母为了儿子能吃到韭菜馅饺子这一小小的愿望,熬了一整夜为儿子包饺子,让儿子回家不留一点遗憾.吃到饺子的儿子,内心既感动又愧疚,感动于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感动于父母熬了一夜为自己包饺子,也更加愧疚于自己不能好好的陪伴与父母身边.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作答,围绕父母与孩子相互关爱来谈感受.
本文主要简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与关爱,联系自己的父母或是相类似的亲情,注意跟文章的联系作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很多小事中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比如,父母总会为孩子留着好吃的,天冷时提醒孩子添衣,注意保暖;而孩子平时能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体贴父母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 (2)①点出文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4)①因父母默默付出、无私的关爱而感动; 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 ③因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5)答案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经历;能围绕父母 (亲人)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 (亲人)来谈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结合文章行文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即可.
文章讲述了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却只能呆一天一宿,第二天早上就要走,无意间提到怀念母亲的韭菜馅饺子,父母就这样为了儿子能吃到韭菜馅饺子,熬了一整夜为儿子包饺子.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内涵与作用.解答时,掌握标题的作用,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内涵.
文章讲述了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却只能呆一天一宿,第二天早上就要走,无意间说起怀念母亲的韭菜馅饺子,父母就为了儿子能吃到韭菜馅饺子,熬了一整夜为儿子包饺子.标题韭菜饺子是文章的发展脉络及线索,引出了后文父母熬夜为儿子包韭菜
饺子的故事,突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并且象征合家团圆的饺子为题深化了文章主旨,同时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文中的儿子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却只能呆一天一宿.在听到儿子想吃母亲的韭菜饺子后熬夜包饺子的行文,细微处看到了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体贴.文章通过这一关键事件,刻画了这样一对无私奉献、不辞辛劳、为孩子着想的父母形象.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文中刻画的父母亲形象,概括得出要点.
父母为了儿子能吃到韭菜馅饺子这一小小的愿望,熬了一整夜为儿子包饺子,让儿子回家不留一点遗憾.吃到饺子的儿子,内心既感动又愧疚,感动于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感动于父母熬了一夜为自己包饺子,也更加愧疚于自己不能好好的陪伴与父母身边.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作答,围绕父母与孩子相互关爱来谈感受.
本文主要简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与关爱,联系自己的父母或是相类似的亲情,注意跟文章的联系作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很多小事中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比如,父母总会为孩子留着好吃的,天冷时提醒孩子添衣,注意保暖;而孩子平时能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体贴父母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 (2)①点出文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4)①因父母默默付出、无私的关爱而感动; ②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 ③因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5)答案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经历;能围绕父母 (亲人)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 (亲人)来谈感受.
第3题.
走近名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周恩来……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1)上面的文段选自纪实作品《_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阅读纪实作品,如何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请介绍两种方法。 【答案】'
(1)①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
(2)示例:①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解答】
(1)《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所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周恩来和朱德是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阅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首先,要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我们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再次,把握作品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即是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观点或态度。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
第4题.
读下面几个同学的议论,然后回答问题。
甲: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好像称上了王,称上了霸,产品就能压倒一切,天下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对市场未必有好处。
乙:还别说,这事我也见了不少。面有面霸,鞋有鞋王,就连咱中学生复习资料都整出了个考王。
丙:人家这样做不过是一种促销手段,市场经济嘛,我看这事也没啥不可以的。 甲:你说得不对,促销可以,欺骗却不行,谁封你的王和霸? 乙:是这样。王和霸可不是自封的。
丁:你们几个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哪条规定说不让称王、称霸来着?市场上还有叫王中
王的呢!
甲:称王、称霸是一种虚假的宣传,这是一种自封权威的做法,本质上是欺骗消费者,这是法律上明文禁止的。
丙: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行呗! 乙:那可不对,称霸市场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甲:是呀,称王、称霸也不符合中国人谦虚求实的美德,广大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你说啥就是啥!
问题: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答案】靠称王称霸的做法来推销产品是否正确。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抓住辩论的焦点的能力。根据争辩的内容,明确争辩的焦点是:靠称王称霸的做法来推销产品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