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航天器设计与制造中的知识产权工作

航天器设计与制造中的知识产权工作

来源:99网
 第18卷 第1期航 天 器 工 程Vol.18 No.1 

                      

2009年1月SPACECRAFTENGINEERING   95

航天器设计与制造中的知识产权工作

曹学先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94)

摘 要 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国防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航天企业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要提高对知识产权战略地位的认识,制定有关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策略,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航天器 知识产权 专利 科技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V432;D92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48(2009)0120095204

WorkonIPRinDesignandManufactureoftheSpacecraft

CAOXuexian

(ChinaAcademyofSpaceTechnology,Beijing100094,China)

Abstract:Thepurposeofadvancing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PR)istopromotethetransfor2mationofthenationaldefens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1Comparedwithforeignadvancedenterprises,thewholelevelofIPRofthemilitaryindustryandenterprisesinourcoun2tryexistsagreatgap1Ourspaceenterprises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hework,particularlyincreasetheawarenessofitsstrategicposition,andworkoutstrategiesofindependentinnovationandIPR,soastoenhancethecompetitivepoweroftheenterprises1

Keywords:spacecraft;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PR);patent;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加速向知识化、全球化

发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焦点。航天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坚力量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之一,必须努力把握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航天领域《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部署了“十一五”时期航天发展的九项主要任务,未来将重点启动和实施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在内的5项重大科技工程。同时将增加航天核心技术储备,突破制约航天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航天专利数量年均增长30%以上,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航天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目标。这是航天企业切实按照国家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增加国家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作为企业自身发展和做大做强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1]。

2 知识产权工作在国外的国防工业领

域受到高度重视

  早在1997年,美国国防部提出《国防部改革倡议》,日本公布了《国防采办改革计划》,俄罗斯通过

投稿日期:2008208220修回日期:2009201204

基金项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项目

作者简介:曹学先(1960-),男,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航天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96 航 天 器 工 程                   18卷 

了《2005年军事改革构想》,法、德两国通过了《共同防务战略构想》。美、英、德、法、马来西亚、伊拉克、

古巴等许多国家及二战前和二战中的日本实行了国防专利保密、征用和制度。美、英等欧美国家由于公开可能转为民用的军事技术,使其拥有专利的企业不能获得专利许可费,为此,欧美国家对相关企业实行经济补偿[224]。在这些中可看出,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防知识产权工作。

各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目的是要争取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提升国家创新实力和竞争力。以美国为例:美国国防研究开发经费约占联邦的总研究开发经费的70%左右。在美国约1/6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受雇”于军方,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很低,其产值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其原因主要是国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脱节的情况相当严重。为此美国于1980年、1983年和1984年对专利管理进行了三次较大的修改,修改的目的旨在推进合同产生的发明专利在商业上的充分应用,并促进与工业界在研究开发中的合作。纵观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凡是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都非常完善,这些国家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5]

有明确落实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职能,知识产权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工作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6)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企业不熟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6]。

2004年国防科工委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军工

企事业单位全面启动并实施了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工作,国家在着手制定国家的实施知识产权的整体战略。近几年通过各方面的大力推动和广泛宣传,军工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现在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超过20000件,特别是近三年的申请量超过了10000件,年均增长幅度高达46%。2008年我国颁布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纲要》,国资委也将抓紧起草印发《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将纳入国家对企业业绩考核范围,并作为一项硬指标与企业负责人的工作挂钩。今后,国资委将按照《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有关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奖励办法[729]。

3 我国国防工业的知识产权状况

我国国防工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企业特别是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总

体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的来说,军工企事业单位机制改革滞后,创新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是制约创新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同时由于长期靠吃“皇粮”,更阻碍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要问题是:1)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少企业尚未从关系企业经营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系统、长远的规划;2)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相脱节,有的企业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把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不善于发挥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的促进和保障作用;3)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还比较弱,不少企业专利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水平不高;4)企业在知名品牌创建上还有较大差距,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少;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中国企业品牌少;5)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有一些企业还没

4 航天企业应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自

身发展的主要要素

  航天企业从事的工作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劳动,国家航天局孙来燕认为航天的发展更能体现自主创新: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集成创新,一个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创新模式方面,要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增加技术储备;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实施人才兴业战略;要完善航天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完善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建设,建设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或工程中心,加强技术基础条件建设,建立中国的宇航标准。航天企业不仅要有新产品概念,还要有知识产权概念。无论是参与国内竞争还是国际竞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一个焦点。我们现在的竞争优势,已从原来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扩展到技术、产品和知识产权构筑的竞争优势。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要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航天企业发展的主要要素[10]。

  第1期             曹学先:航天器设计与制造中的知识产权工作97

5 在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中开展知识

构无权代理。

4)对于需要外协配套的项目,应及时对接口部分的相关技术秘密申请专利,制定相关标准,如能在得到专利授权书后进行项目招标,可以取得专利收益。

5)在项目研制结束后,要长期跟踪与本项目相关领域的市场,及时发现侵权行为的发生。

产权工作

  航天企业近年来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不断促进国防专利的申请工作,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为例:2005年以前每年只申请很少几项专利,而2006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46项,是2005年以前专利申请量总和的三倍多,2007和2008年申请专利数量均突破400件。

但是,对于一个重要的企业来说,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我们获得授权的项目很少,无论与国外宇航公司相比,还是与国内知识产权工作开展好的企事业单位相比,均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来,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竞争的范围不断扩大,竞争涉及的空间技术领域越来越细化,技术水平也在大大提高,今后,还将面临着非公有制企业的挑战,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在知识产权方面同样受到国家的保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专门颁发的《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指南》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在军品科研生产中形成的技术成果,涉及国防利益以及对国防建设具有潜在作用需要保密的,可以按照《国防专利条例》的规定向国防专利机构申请。这将把企业完全置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所以我们必须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面对这样的形势,航天企业中各单位领导就必须认真分析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体的工作一般有以下几点:

1)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要提高对知识产权战略地位的认识,提高对知识产权在激励和保护技术创新与品牌创新、增强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

2)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初就应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以避免重复研究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并有利于提高研发起点获得创新成果。

3)在科研项目研制中期聘任知识产权专家对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及时申请专利,以便在项目验收的同时取得专利授权书。对于申请国防专利的要注意国防专利和普通专利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专利的种类、受理机构和条件、申请权和转让权的规定等方面有所不同。国防专利有专门的代理机构,目前全国共有34个国防专利代理机构。申请国防专利需要委托国防专利代理机构,其他专利代理机

6 对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几点建议现对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将要纳入国家对企业业绩考核范围,企业领导要亲自抓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航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在各配套企业的项目中建立起相应的专利付费机制。

2)航天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引进所有专利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建立全集团公司统一的检索系统,以方便科技人员在线进行专利检索,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应给予指导和协助。

3)航天各企业应培养和引进必要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这些人员应既具备理工科背景和型号经验,又具有专利资质,他们应经常参加项目立项和中期评审,以便及时发现专利申请点。

4)技术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企业标准时,应联合知识产权人员对标准中涵盖的技术秘密进行评审,从而产生出一批企业的专利产品。

5)航天各企业应扩大知识产权队伍,跟踪航天领域发展,以便及时发现对本企业的侵权行为。

6)进一步完善有关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奖励办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霍国庆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7

[2]包晓闻,刘昆山1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美国篇)

[M]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包晓闻,刘昆山1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欧盟篇)

[M]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包晓闻,刘昆山1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

[M]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5]吴伟仁1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实务[M]1北京:知识

产权出版社,2005

[6]厉宁1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研究[M]1

98 航 天 器 工 程                   18卷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权出版社,2005

[10]郑成思,韩秀成1知己知彼打赢知识产权之战[M]1北

[7]张玉瑞1专利战争[M]1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8]冯晓青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1北京:知识产权出版

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社,2005

[9]张文德1企业知识产权诊断与策略[M]1北京:知识产

(编辑:张小琳)

动态新闻2012年全球卫星转发器将达到7262台2008年11月上旬,全球工业分析公司公布《卫星转发器:全球战略业务报告》,对全球卫星转发器市场

趋势、驱动因素、问题和挑战进行了综合研究,报告配有权威的客观评论及统计数据,提出了关键性地区市场

中的未来潜力和主流趋势,其分析的终端用户市场包括广播、中继、网络和备用卫星。报告指出,受到地面卫星业务强劲需求驱动,全球卫星转发器市场预计2012年将达到7262台。世界卫星转发器市场受到日益普及的数字广播娱乐业务和数字视频广播业务的刺激,预计未来几年广播应用领域的卫星转发器的需求量非常大。除有线和电视广播外,宽带因特网业务、无线电话、数据业务和直接广播业务预计也会有助于保持较高的需求。随着成熟市场的宽带业务达到饱和状态,发展中的亚太、拉美和东欧市场中的因特网协议业务需求增大,宽带用户增多,将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新的机遇。投入的增加以及军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太空探索方面投入的增多,有望增加市场需求量。维持备用星作为卫星故障的备份,这一趋势主要是为了降低保险费和高昂的额外费用。

亚太和欧洲主导全球卫星转发器市场,预计2008年占全球5313%。高清电视(HDTV)的普及以及交互式电视进入发达国家家庭都将转化为市场机会。未来的市场机会还将延伸到发展中国家,包括亚太、中东和非洲市场,预计2011—2015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5%。尽管受到数字压缩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2008—2012年间,用于广播的卫星转发器销售量仍将增加442台。到2012年,亚太市场上用作储备的卫星转发器预计将达到358台。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卫星转发器增幅最快,预计到2015年将增至431台。欧洲在网络应用方面的转发器市场份额最大,2008年预计占481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

2008年11月11~14日,由日本航海学会、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究会、日本航空宇宙研究会和东京海洋

大合主办的2008年GPS/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发表了200多篇文章。

目前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已经建成并应用,正在建设的系统包括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日本的准天顶系统。中国北斗系统已经能够实时提供区域性定位功能;欧洲伽利略系统有2颗试验卫星在天,还不能提供定位;日本准天顶系统计划2009年发射第1颗卫星,2015年完成整个计划的3卫星,提供完整的卫星导航辅助功能,其区域导航系统的真正实施可能要到2015年以后。

(靳力 瞭望 摘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