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目标。(课本p2,记忆) 1.被对方接收(倾听或阅读) 2.被对方理解 3.被对方接受
4.引起对方反应(改变行为或态度)
二、交流过程的六个阶段,影响有效交流的因素。(辅导p14,记忆&理解) (2004.8)
1 准备 2 传递 3 接收 4理解 5 接受 6 行动
1 从准备到传递
(1.本人准备不足 2.本人信心不足) 2 从传递到接收
(1.接收者听不清 2.噪音干扰 ) 3 从接收到理解
(1.使用语言不当 2.知识背景差异) 4 从理解到接受
(1.接收者不赞成你的意见 2.接收者带有偏见) 5 从接受到行动
(1.没有必要提示 2.接收者缺乏动力)
三、交流在商务管理中和在企业内部及与企业外部交流的必要性。(辅导p4,记忆) 1.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更有效的决策 3.提高工作积极性 4.提高工作效率
四、非语言交流(NVC)的形式。(课本p3,记忆) (2005.3)
表情、手势、姿势、方位、目光接触、身体接触、接近、点头、仪表、讲话中的非语言表达、写作中的非语言表达
五、交流信息的六个基本问题。(课本p7,理解) 为什么?何人?何时?何地?何事?怎样。 六、可能降低交流效率的各种障碍。(课本p5-6,记忆)
感觉差异,武断,成见,缺乏了解,缺乏兴趣,自我表达困难,情绪,个性。
七,讲话,面谈与打电话的适用场景与选择原因? 1讲话:小组讨论,介绍情况
可控制信息,确保在场的每个人能接收 2 面谈:个人之间交流,访问客户等
可进行快速,非正式的交流,利用身体语言和反馈
3 打电话:长距离交流,需要即时讨论或解决问题
可进行简单,快捷的交流,能够得到即时反馈 第二章 有效的口头表达
一、个人素质。(课本p15-18,记忆) (2003. 清楚,准确,移情作用,真实,放松,目光3)接触,外表,姿势
二、讲话应具备的特征。(课本p24,理解) 1.准确表达本人的意思 2.语言清楚,易于理解 3.态度友好,善解人意 4.待人真诚,自然 第三章 倾听
一、提高听力的理由(认识倾听的好处)。(课本p29,记忆) (2004.11)
1.对他人是一种鼓励2.拥有全部的信息3.改善关系4.解决问题5.人与人之间的进一步理解
二、有关良好倾听的10条帮助。(课本p32-34,记忆)(2003.4)
1.为听做准备 2.兴趣 3.保持开放的心态 4.倾听主要观点
5.以批判的态度听6.抵制分心7.记笔记 8.帮助讲话者
9.重复10.克制
三、倾听者的反应。(课本p34-35,记忆) (2004.12) (2005.1)
1.轻轻点头并等待 2.注视讲话者
3.说“我知道了”、“嗯嗯”、“是吗”、等等
4.重复讲话者最后几句话(但要小心——如果这成为习惯的话,可能令人讨厌)
5.向讲话者反映你对他刚讲过的话的理解(“你觉得……)
第四章 非语言交流
一、附加交流和言外之意。(课本p39,记忆) (2001.3) 附加交流:我们用来解释语言之外的所有这些交流都叫“附加交流”。
言外之意:常常表达的是与所说之话相反意思 。 二、沉默在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课本p40,理解) (2001.3)
1我们会鼓励他人继续讲下去,表露某种感情和态度,否则的话,他们不一定这样做。
2沉默可是是鼓励反馈的有效技巧,或者是真正的双向交流。
三、身体语言或人体动作学。(课本p44-45) 1、身体语言具体包括哪些。(记忆) (2004.11)
空间、空间和地位、领地、个人空间“幻想空间”、触摸、方向和姿势、点头、面部表情、眼神、姿势。 2、身体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理解) 四、个人空间或幻想空间的分类。(课本p47-49,了解)1 亲密距离 2 私人距离 3社会距离 4 公共距离
五、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的矛盾。(课本p56,理解)
更应该相信非语言交流 第五章 电话交流
一、电话的优势和问题。(课本p60,记忆) (2004.12) 1快捷方便 2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3平等 4遮盖作用
二、打电话的基本准则。(课本p63,记忆) 简明 礼貌 机智 声音清楚 说话慢些 形成积极的个性
三、打电话之前、过程中、之后要做的事情。(课本p66-68,理解)
四、利用电话收集信息。(课本p69,理解) 五、接电话之前、过程中、之后要做的事情。(课本p70-74,理解)
六、处理难接的电话。(课本p73,记忆&理解) (2001.16)
七、语音信箱的优缺点。(课本p75,了解) 优点: 降低成本,保留电话录音,通告,可接近性,容易使用,避免了“电话捉迷藏”
缺点:1组织上的所有成员都要在此系统上 2 需要每个人经常打开他的信箱 3可能造成滥用系统 第六章 面谈
一、什么是面谈。(课本p81,记忆)
答:有计划的和受控制的,在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参与者中至少有一人是有目的的,并且在进行过程中双方互相听和说的谈话。
二、无效面谈与有效面谈。(课本p80-81,记忆) 答:无效面谈:
1.时间过长 2.把重点放在讨论枝节问题上 3.一方说得过多,不让另一方插嘴
4.在面谈中未取得预期的结果,使你感到不满意 5.让你对面谈的真正目的摸不着头脑
6.成为一场争论甚至互相攻击 7.有害无益 有效的面谈:
1目的 2计划 3有控制的相互影响
三、面谈的目的。(课本p82,理解,应会举例说明) 答:1。信息的传播(教师与学生的面谈,新闻记者的
采访)
2。寻求信念或行为的改变(推销,训导,劝告,绩效评估)
3。解决问题和决策(招聘面试,看病,劝告) 4。探求与发现新信息(市场调查,测验) 四、面谈信息的类型。(课本p83,理解) 答:1。描述性信息 2。知识真实性信息 3。行为状况信息 4。态度及信念信息 5。情感信息 6。价值观信息
五、对面谈进行计划。(课本p85-86(5w1h),理解) (2005.9) 答:1。为什么 2。与谁面谈 3。何地与何时 4。谈什么 5。怎样谈判
六、开始面谈的11种方法。(课本p87,理解) 答:1。概述被面谈者和(或)面谈者面临的问题 2。说明你(面谈者)是如何发现问题的 3。就特别问题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 4。向被面谈者举出采用你的建议解决问题的好处
5。以惊人的或引人注目的事实开始 6。提及被面谈者对特别问题提出过的看法 7。不谈问题本身而谈其背景,原因,起因 8。说出派你与被面谈者见面的人的名字 9。说出你代表的组织,公司或团体 10。请求占用人们的10分钟或半小时时间 11。提问
七、按照组织控制程度划分面谈类型。(课本p,记忆&理解)
答:1。非结构化的面谈 2。一般结构化的面谈 3。高度结构化的面谈 4。变度结构化-标准化的面谈
八、几种提问方法及用途。(课本p90-96,理解) 答:1。直接的提问或限定性提问
用途:对确定的主题寻求明确的答案 2。有两种相反答案的问题或/非问题
用途:有两种相反答案的问提问是直接提问的一种,因此具有相同的用途。带着明确的目的
使用它,可以很快得到明确的信息
3。引导性提问或表明了标准答案的提问 用途:得到肯定答复,当面谈者的目的是说时,巧妙的运用它会很有效 4。另有用意的提问 5。无的提问 6。提示性提问
用途:帮助那些感到“茫然”的被面谈者 7。重复性提问
用途:为被面谈者了解自己是否很好地表达了真实意思提供了直接的反馈,并使面谈者能检查自己理解的对否。 8。深入调查的提问 用途:引出更多的细节 9。假设的提问
用途:对确定被面谈者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或考察某人如何提出实际中需要提出的建议
九、提问顺序。(课本p97,记忆) 答:1。漏斗形排序 2。倒漏斗形排序 3。隧道形排序
十、结束面谈要做的事情。(课本p98,了解) 答:1。简要总结面谈的成果,或表明看法 2。感谢被面谈者的参与
3。商定下一次的会面或下一步的行动 第八章 群体交流
一、为什么在商务交流组织中形成群体?(通过委员会管理的原因?) (课本p118,理解) 二、群体的优势。(课本p119-123,记忆) 1 更多的承诺 2 更好的决策
三、最好由群体执行的工作。(课本p122,理解) 1 要求有分工的工作 2 要求手工而不是智力的工作 3 创造性的工作 4记忆和回忆信息是很重要的工作 5 判断的对象意义不明确的工作 四、群体的缺点。(课本p124,理解&记忆) 1 浪费时间 2 群体压力 3 说而不做 五、头脑风暴法的定义及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课本p120,记忆)
1 主题或问题的表述必须简明 2 不许非难 ,要抵制内心的自省 3记录所有的想法 4 鼓励对这些想法的自由联想 5 想法的数量是最重要的 6 鼓励对想法进行组织和引伸
六、影响群体效率的因素。(课本p127,记忆)
1 凝聚力
2可控变量--- 领导风格,群体对任务的激励,成员间的友好关系,成员参与的方式与程度
3 不可控变量:1群体变量---群体规模,成员的个人及心理特点,成员的和谐共存,成员原来的地位,预先建立的交流渠道
2环境变量---群体的自然位置,群体在组织等级制度中的位置,群体在组织社会的相互关系
3 任务变量---任务的性质,困难程度,任务完成的时间
4.结果变量---群体生产率,成员满意度
七、“隐密议程”的含义和表现。(课本p129,记忆) (2005.8)
1 想引起别人注意 2 保护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 3 利用会议“贬低”对手 4 掩盖在过去的错误上表现的 5 结成特别联盟 6 把会议作为个人消遣或“追求个人成就”的舞台
八、三种领导风格的特点。(课本p135,记忆) 1 民主的风格 2 的风格 3 自由放任的风格
九、群体中的不同角色及功能。(课本p138-140,理解) (2004.三)
1 任务角色 2 群体建设和维持角色 3 任务和维持双重角色 4 无功能行为的类型 第九章 组织和参加会议
一、会议的责任。(课本p144,记忆) (2003.8) 1 决定讨论主题 2 明确讨论范围 3 确保人们围绕主题依次发言 4 尽可能做到公正,尽全力避免与会者的争论 5 确保其他成员了解会议情况
二、四种群体决策方法及各自的特点。(课本p146,记忆) (2003.9) (2005.11)
1 权威决策法:由决定。 快速高效 。 但是成员可能没有表态或赞成
2 多数投票表决决策法:一般认为比较公正。 投票时机很关键 。 可能群体成员。 少数人会不同意,因此可能不承担责任
3 趋同决策法:根据群体的大致倾向决策。 成员高度参与。 过长——要求听取所有成员的意见,尽管他们实际上尚未形成明确观点 。 或许有时难以达到
4 达成一致决策法:每个人都完全同意 。 难以达成一致,实际上通常不必如此
三、有效的会议参与者的特征。(课本p149,理解) 1 注意考虑其他有关的人
2 认识到交互作用过程必须是双向的,要灵活和宽容
3 注意交流障碍的存在,努力克制他们 4 辨证和分析地思考的能力
5 有能力和意愿适应别人的语言 ,清晰扼要的讲话
6 具有适当的时间意识
7具有合作与调节的愿望,以实现群体目标 8 认识积极倾听的必要性
四、会议成员在会议各阶段的职责。(课本p150-151,记忆,着重掌握和成员的职责)
五、会议议程的顺序。(课本p152,理解&记忆),掌握会议议程的写作技巧。(2003.7) (2004.1) 六、视听会议的优缺点。(课本p159,了解) 优点:成本低,即时
缺点:气氛低 ,交往少,没有连续性
七、召开成功的电话会议对和参与者的要求。(课本p159-160,了解)
八、会议记录的重要性。(辅导p43,记忆) (2005.10) 1 下一位会议可以通过会议记录了解本次会议的情况,便于他进行工作
2 没有到场的人 可以通过会议记录了解会议中的讨论内容以及作出的各项决议
3 提供一份在商务工作中大家都认可的协定 4在对将来某一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上,会议记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九、确保会议成员有效沟通的技巧。(辅导p33,记忆) (2005.12) 1 创造良好的气氛
2 主持不专横,不指手画脚,只阐述个人意见 3 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
4 自然的遵循议事日程,没有什么压力 5 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 6制止参加者专横的行为 7 有效的总结 第十章 演讲
一、演讲的准备工作。(5W1H课本p166,理解) (2001.7)
何时进行 、讲多长时间 、在哪里讲话、谁将出席、为什么由我来讲、怎样做
二、演讲的目标。(课本p168-169,辅导p51,理解) (2001.1)
1、告知或描述---生动,准确 2„指导或解释---集中精力于显示 3、说服或激励---引证 4、娱乐性等---艺术性
三、列举演讲开场白和结束语的几种方式。(课本p172-176,
开场白:1、说明主题或标题 2、叙述你的目标和讲演计划 3、非正式的话题 4、问题 5、意向推导 6、趣闻轶事 7、笑话
8、事例和统计资料 9、引证 10、震动 11、时事故事 结束语:1、提要 2、提问 3、故事或趣闻 4、引证 5、选择 6、艺术性 7、行动 8、激励 9、担心 10、良心责备
四、应付演讲过程中的意外情况。(辅导p62,理解) 1、会议过室过于拥挤 2、麦克风坏了 3、听众交接耳 4、有人突然插花提问 5、演讲者自己忘词 6、演讲者自己讲错 7、你经历过其他干扰
五、房间和讲台布局。(课本p179-180,辅导p63-,理解) (2001.5)(2005.4)
房间:窗户和光线,电源和插座,讲台布置,活动空间,健康和安全措施
讲台布局:移动空间 供使用的净水和玻璃杯 你有麦克风吗? 你将站立还是坐着? 你会挡住屏幕或黑板吗?
六成功演讲的因素。(记忆) (2001.6、9)(2003.11)(2005.5)(2005.14)
演说家的积极形象主要来自:1 得体的衣着外表 2 良好的姿势 3 热情洋溢 4 真实,自然
优秀演说家的重要特征:1 讲话清楚,准确 2 坚定,充满信心 3 始终保持听众的兴趣
七、良好演讲者的特征。(课本p180,辅导p71,记忆) (2001.8)
1、令人信服2、热情洋溢3、坚定有力4、简洁 八,提要的各种类型及优缺点。
1写出全文 优点:感到保险,内容无遗漏 缺点:内容照本宣科,缺乏与听众的目光交流,难以根据听众反映调整
2 详细提要 优点:与上述方法相似但更易于使用
缺点:可能使自己陷入混乱 3 思路图 优点:将复杂的内容简化在一张纸上 缺点:漏掉细节,不熟悉主题时会感到紧张
4 列标题目录 优点:突出主要观点,结构清晰。保持与听众的目光交流。易于使用
缺点:除非对主题很熟悉,否则会失去条理
5 提示卡 优点:易于与听众进行各种及时的交流。自然。给人深刻的印象
6没有提要 缺点:漏掉重要内容。容易跑题。显得有些草率
第十一章 利用视觉辅助手段
一、使用视觉辅助手段的一般原则。(课本p184,记忆)
1、直观 2、辅助性
二、几种视觉辅助手段的比较。(课本p185-198,理解)
1、白板2、翻纸板 3、粘贴物品4、实物5、模型和试验6、投影仪7、幻灯机 8、录象带9、闭路电视及录象
三、使用视觉辅助手段的注意事项。(课本p199,了解)
1、观众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不相关的事2、不要使用太多种不同类型的辅助工具3、明确你将使用哪些辅助工具设备4、自己组织设计你的“舞台”5、视觉资料不可太详细6、图象应当大的足以使每个人都看得见7、谨慎使用指示棒8、不要将视看物放得太久9、做到有备无患
四,各种视觉辅助手段的优缺点。
1 白板 优:配备,使用方便 缺:潦草的书写
2 翻纸板 优:纪录性 缺:图画或文字较小 3 磁板和粘贴物
优:可移动,吸引人 缺:准备工作难度大 4 实物 优:生动,有趣 缺:难以使每人都看清楚 5 模型 优:生动,有趣 缺:受条件 6 投影 优:清楚,灵活 缺;有时可能挡住视线 7电视和录象 优:真实,娱乐性 缺:成本较高 第十二、三章 更快更好的阅读
一、定影和识别跨度。(课本p208,记忆) 定影:在阅读的时候,你的眼睛停下来看一个词或短语,然后再继续移向下一个,这些停顿称作定影。 识别跨度:在一次定影所能聚焦并读取或认出的单词数称作识别跨度。
二、如何确定阅读顺序。(课本p216,理解) 三、标识。(课本p220-221,记忆)
标识:视觉标识和语言标识(其它自己看书理解) 四、SQ3R阅读法(课本p223-225,记忆)——这两章不是很重要,若没时间可以不看
SQ3R阅读法的步骤:浏览、提问、阅读、回忆、回顾。(具体看书) 第十四章 商务书信
一、书面交流的主要方法和用途。(辅导p73,记忆) 1报告、是被用来正式陈述事实性的信息,通常针对特定的读者;2办公室通告、这种方法适用于组织内部的低成本的大众传播;3备忘录、适用于与大量读者间的低成本的内部交流;表格、表格被用于有条理的传递信息,尤其是需要阐述或提供对比时;4预备好的表格、这种表格用语传递格式相同的例行公事的信息,在组织内或组织外均可使用;5公务信件、这种方法用于与外单位传递信息;6办公室时事通讯、这种方法适合组织内的大众传播;7指导、指导用语提供有关明确步骤的信息。 二、交流与口头交流的对比。(课本p230,记忆),着重记书面交流的优缺点。 优势: 书面 口头 适合事实和意见 更适合表达感觉和感情 适合困难的或复杂的更加个人化、个性化 信息,可以进行回顾 如果需要进行书面形可以有更多的反应和交式存档时更加有用 流 既可以写也可以口述,有更大的影响力 只要愿意的话 在发送前可以进行仔一般来说成本要低 细的计划和考虑 在发送前可以剔除错可以根据反馈和非语言误 的暗示进行改正和调整 劣势: 更耗时 缺少热情和个性 反馈信息不存在,或者在说话时进行思考比较太慢 困难 缺少有助于理解的非话一出口就不可更改 语言暗示 有些人不会或不愿意有些人看起来在听,其实看信 是听而不闻,对大群的听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信众效果难以判断 是否被读过 三、传真的优势。(课本p231,理解)
1、节省时间 2、节省费用 3、可以采用比信函更随便的方式
4、能使对方更快的作出反应。
四、商务书信的主要类型。(课本p233,了解) 五、预期的收信人的反应。(课本p233-234,记忆) 肯定的、中性的、否定的、说服式的
六、根据预期的收信人的反应,划分商务书信的类型和写作技巧。(课本p235-240,理解)
七、各种商务书信的写作。(2001.4-会议通知)(2001.11-求职答复信)(2003.1、2-咨询信、邀请函)(2004.4-说服信)(2004.10-新闻稿)(2005.6-客户投诉回复信)
八、书信的结构。(课本p246-254,记忆) (2004.3) 1、信头 2、日期 3、存档号码 4、收信人的名字、职务和地址
5、称谓和结束语 6、主题行 7、签名 8、信的正文
九、书信的四种外形。(课本p242-244,记忆) 齐头式、半齐头式、缩行式、半缩头式
十、口述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课本p257-258,了解)
第十六章 商务报告
一、成功报告的必备条件。(课本p293,记忆) 1 报告内容应该统一 2 内容应该完整 3 所有信息应该准确 4应按照基于逻辑分析和材料分类的计划描述主题内容 5内容表达方式应使计划清楚 6报告应以简单,精炼的风格写作 7易于了解 二、报告的目的(目标),授权调查范围的写作技巧。
(课本p294,理解)
目的:1 记录信息 2 告知情况信息 3 影响别人 授权调查范围:明确你的任务,并应准确说明需要做什么
三、书面报告的基本结构。(课本p295-296,记忆) 1 内容简介 2 报告正文 3 最后部分
四、报告的三种格式布局(课本p297-303,理解) 1 信函 便笺式 2 纲要式 3混合式
五、正式报告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课本p303-308,记忆) (2001.10)(2003.13)
一:前页 1扉页 2授权 3目录 4附表与附图一览表 5前言,引言 6致谢 7 摘要
二:主报告 1内容简介 2事实和讨论 3结论 三:附页 1 参考书目和文献 2 附录 3索引 六、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的信息来源。(课本p313,记忆) (2003.6)
主要来源:人——面谈,问卷调查,电话,关系网 其他信息:图书馆,数据库,顾客和供应商,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会议和展览
七、组织材料和计划报告。(课本p314-316,理解) 八、校对符号。(课本p323,了解) 第十七章 其他写作工作
一、电子邮件的特征和注意事项。(辅导p92,理解) (2005.7)
特征:1方便快捷 2 无期限的搁置 3语言上是非正式的
注意事项:1屏幕长度 2行列宽度 3格式 4大写 5主题句
二、书写备忘录。(课本p329,理解)注意格式。 (1)与信息相关的但有所不同:1 礼貌,恭维可以省略 2只有一个条款 3包括四个部分:送达人,发送人,日期,主题 4还包括传真,电话,地址 (2)备忘录的风格:1 信息的性质 2消息的前后照应 3收涵人的个性和地位 4 收涵与发涵人的关系
三、明信片和答复卡片。(课本p332,了解) 四、拟传真、电传稿。(课本p333,了解) 五、表格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课本p335-338,理解)
表格设计的原则:尽可能让它更吸引人,尽可能把它做得更简洁,确信它具有以下功能:1,提供你真正需要的信息 2,为每个足够的空间 3,能够尽可能容易被填写
第十八章 视图交流
一、视图演示的优点。(课本p344,记忆) (2005.15)
1 做的好可以吸引注意力 2 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 3 如果不复杂可便于理解 4解除文章的呆板,单调 5 便易,迅速地传递反映整体趋势的信息 6帮助读者选用特定的数字7帮助读者理解某种关系 8强化了口头信息 9使区别更明显
二、视图演示的一般原则。(课本p344-345,记忆)
1 需要使用视图信息吗? 2设计内容 3使读者准备好 4解释视图辅助信息 三、各类图表的特点。(理解) (2004.2)
1 表格---有序的分项目排列有关数字,详细,清楚 2 曲线---常用于表述连续性的信息,清楚地显示趋势 3 图形---常用于表述离散型信息,进行数字对比
4 图标---形象地表述数字,文字信息,将复杂信息简单化
四、表述连续信息和离散信息的图表,掌握重点图表的画法(理解)
(2001.15)(2003.5)(2005.15)(2001.12)圆形图)(2001.13-复式条形图)(2005.16-曲线图)
1连续性信息——曲线图:简单曲线图,复合曲线图,分隔的复合曲线图,离散型的曲线图 ,直方图 2 表述离散信息——条形图:累计条形图 ,复合式条形图,简单条形图,金字塔形图,浮动条形图。
五, 表述非统计信息的图表。(了解)
1 公共或定向信息 2命令或解决问题信息——流程或处理过程图,决策树 3 表明关系——线型图,局部剖面图和装配图 4家族树图示 信息:1统计信息---具体(表格)
-----不具体:连续性(曲线图,直方图)
离散型(条形图,散点图,圆形图,产品图,统计地图,图标视图) 2 非统计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