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就金色盾牌—— 记全国“时代楷模”崔光日
作者:岳富荣 祝大伟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2期
岳富荣 祝大伟
“珍惜”——当了26 年,崔光日把对这份职业的所有感情概括为两个字。
19 年,23 岁的朝鲜族青年崔光日正式成为汪清县的一名。如今,作为汪清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指导员,崔光日曾当选全国“我最喜爱的人民”,有着“全国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和“全国机关爱民模范”的荣誉称号。
“我没破过惊天动地的大案,只是做了工作中应该做的事儿。我打心里珍惜这个职业。”崔光日说。
“那黑脸就是块黑铁”
51 岁的出租车司机孔庆忠跟崔光日可谓是不“打”不相识。
2002 年,孔庆忠从黑龙江来到吉林汪清开“招手停”,为多赚钱,他经常违章,还随意停车拉客。“一天也就挣200 来块钱,罚一次,这一天就白干了。”孔庆忠的小面包车被崔光日抓住罚了几次。
为此孔庆忠心生抱怨:“我从黑龙江来的,是生面孔,是不是欺生啊?”当地老出租司机告诉孔庆忠:“崔光日那黑脸就是块黑铁,谁违章罚谁。”
“当时心里稍稍平衡了,但还是不服。”孔庆忠碰到崔光日执勤的时候,就留心盯着,倒要看他讲不讲情。
后来,一件事改变了孔庆忠的偏见。“有一次在县对面的打印社旁,一个牌号是小号的车随意停在了路边,一看就知道是机关领导的车。我就用眼睛死盯着。”孔庆忠回忆说。
没承想,尽管违章司机苦苦哀求,崔光日还是把驾驶证要了过来,开了罚单。“亲眼所见,心里直叫一个佩服。”这也让孔庆忠很后悔,随后找到崔光日为以前的不理解道歉,还成立了爱心车队,帮助维护交通秩序。
在同事李永一看来,一颗公心在崔光日的胸怀里足有千斤重,“崔光日可是县城里管车的,随便‘抬抬手’,家庭环境就能改善一下。”2012 年,崔光日被诊断为尿毒症,他跟朋友借了1万元钱去治病,而家里的存折一度只剩下200 元钱。
“是,就得往上冲”
如今,崔光日腹部一条长10 厘米的刀疤仍清晰可见。崔光日的同事张国忠说,这刀疤是崔光日勇斗歹徒的见证。
十几年前的夏天,时任缉毒的崔光日和同事安松哲身着便装外出办案,在一家小吃部里碰巧遇到一起持刀械斗案件。
刚点完餐,崔光日看到一伙手拿大砍刀的人从门口进来,直奔厨房要杀过去。“别动,有话慢慢说,别拿刀子比划。”崔光日站起来说。
“什么不的。”崔光日亮明身份警告,不料歹徒却步步逼近。“我一看这伙人要行凶,就向着拿刀的人直扑过去,先摁住一个再说。”崔光日回忆道。随后,110 赶过来制止了两伙人的械斗。
“我把老崔扶起来一看,地上都是血,再一看,肠子都出来了。”安松哲说,应该是扑住歹徒时被捅的,只顾搏斗的崔光日却浑然不觉。
“当一辈子也可能就遇到这么一次‘要命’的事。哪怕牺牲自己,也得往上冲啊。”崔光日说,不是不怕死,只是心里想着自己是,就顾不上怕死的念头了。
“光日救过我的命。”安松哲说,每次执行危难险重任务,崔光日总是冲在最前面,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安全让给战友。在一次执行抓捕逃犯任务中,逃犯拿着火钳就朝安松哲他们抡过来。“光日一激灵,一下子把我推倒,用胳膊挡住铁钳,差点没被打折,那胳膊肿的。要没有光日这一胳膊,我脑瓜子早开瓢了。”安松哲说。
“只求对得起警服和警徽”
眼下,崔光日从事交警工作已达10 年,执法近万次,创造了零违纪、零有责投诉、零执法过错的纪录。
2008 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县交警大队教导员金春华一大早就到百草沟交警中队督查工作。当时,百草沟交警中队管理不善,崔光日临危受命担任中队长。
到了中队,金春华发现一个交警也没有,不禁气上心头:“大雪天里,这都是在家休息
了。”“昨晚就去路上洒沙子,现在没回来呢。”碰上中队做饭的师傅,金春华这才明白情况。
百草沟交警中队管辖的汪清至延吉的老松线公路,其中118 公里到120公里路段,坡度足有40 度,且弯道多,是有名的事故多发路段。
金春华赶到时,在接近零下30 摄氏度的大雪天,崔光日正带着4 个民警,刨开路边的防滑沙料,从坡上往坡下一点点撒沙防滑。
铺好路,崔光日又爬到坡上,将车一辆辆放行。“每个驾驶员下坡,都把车窗摇下来,摁下喇叭,有的还问候一声辛苦。近百辆车依次而下,鸣笛一声接着一声。”金春华被这个场景震撼了。
自己掏钱为没有灯光的农机车配反光贴和手电筒,号召村民当交通安全员,走村串户办讲座搞宣传……崔光日到了百草沟交警中队,辖区交通事故当年就降低了40%;曾经事故多发的仲平村,现在还成了有名的交通安全示范村。
从警26 年,崔光日先后在汪清县看守所、派出所、刑警大队、缉毒大队、督察大队、交警大队工作。“做过这么多警种,我属于干哪行爱哪行。”崔光日说,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只求对得起身上的警服和头上的警徽。
如今,崔光日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做了换肾手术,病体稍稍恢复,心又不安分起来:“选择了这个职业没有遗憾,只希望在交警的岗位上站到退休。”
崔光日是县城里有名的“硬汉”,几乎没人见过他的眼泪。可同事李永一却偶然一次“听”到了他流泪。
“正在接受采访的老崔,谈及家人,刚说出亏欠和感谢一句话就戛然而止,站起来转身就走,低垂的头埋在肩膀里。还没来得及摘掉的话筒,传来他轻轻抽泣的声音。”在采访现场的李永一也被感动,崔光日心里对家人、对同事和对群众的情,太多,埋得又太深。
“只有更上心,才能做出来”
无论寒暑,早上不到7 点,在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人们总能看到崔光日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看到孩子们等待过马路,崔光日走到跟前,牵起他们的小手,也有孩子习惯性地拽着他的衣角。崔光日先示意过往车辆暂停,然后慢慢把孩子送到校门口。
因为孩子上学时间早,崔光日不得不早些到岗,直到8 点钟的上课铃声响起,崔光日每天的第一班岗才结束,随后赶往下一个岗点。
“家里实在困难,年货都没买呢,照顾一下吧。”2012 年腊月二十九,一名出租车司机逆向行驶被崔光日罚了200 元、扣了3 分,反复求情无效。出租车司机走后,崔光日到市场买了300 多元钱的年货。“就这么点心意,过年也不能顶多大用,收下吧。但是逆行是很严重的违章,就得罚。”崔光日一个电话把司机叫回来,当面又嘱咐了一番。
“一问,才知道人家是林业局下岗职工,本来就困难还挨罚,我心里也不好受。”崔光日说。
在遇见崔光日以前,汪清县客运公司司机任国全总觉得“交警的活不就是截车罚款嘛”。一次从汪清到延吉的路上,任国全载着一车乘客陷在雪里。正巧崔光日带着民警过来,赶忙给他推车,混着泥的雪水甩得崔光日满身都是。“车上了坡,心里过了坎,那一刻才懂交警也是贴心人啊。”任国全说。
说到“贴心”,崔光日觉得,“和群众打交道,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要细心点,谁都能做到”。
“说着容易的事,做到其实很不易。”同事金春华说,“只有更上心,才能做出来。崔光日处理的案子让群众服,也就在一个上心、用心。”
“为大伙办事,自己对付事”
汪清县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施永明和崔光日一起执勤,总是一口一个“崔叔”地叫,也爱没大没小地开玩笑。
施永明回忆说,2013 年夏天,赶上集中行动,每天在大道中间从早上站到晚上下班,天特别热,大队给配了矿泉水和饮料,崔叔每天按时给送过来。
“崔叔你送来的东西也不行啊,不解渴,你能不能多想点办法。”仗着自己是晚辈,施永明也不跟崔光日客气。“你小子,就等着吧。”说完,崔光日顾不上搭理施永明,就赶到执勤岗上。
第二天,当施永明接过崔光明送来的水时,不由得大吃一惊。“当我们接过来的时候,一看瓶里装的是绿豆水。冰镇的,喝到嘴里真叫一个凉爽。”说到这,施永明仿佛还在回味绿豆
水的滋味。“我随口的抱怨,就当玩笑了。谁成想崔叔连夜到岳母家用大锅熬好绿豆,等到第二天送给我们喝。”施永明反复打听才知道。
“一次晚饭时给他送邮件,撞见他在啃饼干,才忽然想到,原来崔叔常带身上的零食,就是他的晚饭。”施永明不知道对这个崔叔是该生气还是感动,“大伙的事就是事,为大伙办事咋都行,自己却对付事。”
2002 年,崔光日被调任至当时全县有名的落后所——东光镇派出所任代理所长。崔光日在所里一住就是半年多,其间没有回过家。
“他一心要派出所变个样。”跟崔光日同一天到东光镇派出所报到的民警王保华回忆说。崔光日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把上小学的女儿寄养在岳母家,对其他同事说:“你们孩子都小,不比我。我守着所里,你们守好自己的家。”
出于感激,更要争口气,大伙在崔光日的带领下,干得更起劲,东光镇派出所用了一年就变为县里的先进派出所。
“我也是个好丈夫,一个恋家的人”
2012 年,崔光日被诊断为尿毒症,靠一周3 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即便如此,崔光日没有离开交警的岗位。
“经过4 个来小时透析,身体虚脱了一样,走上自家的6 楼,到屋里就呕吐。”尽管如此,第二天,崔光日又站在了马路上指挥交通。崔光日执勤的天府岗路况复杂、车流量大,一站就是一天。
为了少影响工作,崔光日坚持每周二、四、六透析,多占一个休息日,少占一个工作日。
“医生是反对患者治病给工作让路的。耽误了透析时间,会引起高钾血症,危及生命啊。”汪清县医院透析科医生宋冰对崔光日这个病人第一印象颇为“不好”。
“尿毒症是病,但不至于躺在床上等死,我挺乐观的。病恹恹是一天,打起精神干点事也
是一天。”崔光日总觉得自己万幸,要是得癌症死了,想在交警岗位上站到退休可就真是梦了。
曾经,刨除治疗费用,崔光日每个月就剩下1500 多元钱,还要供女儿上学、养家,妻子沈英爱不得不远赴国外务工。妻子第二次出国,崔光日给妻子买了一张去长春的硬座。望着火车渐行渐远,崔光日念叨着:“十个来小时的车程,我要是给她买张卧铺票就好了。”
无暇顾及这个家,他深感自己亏欠家人,但对于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却不愿对别人多谈。“其实我也是个好丈夫,我也是一个恋家的人啊。”崔光日说。
经过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免费诊治和手术,崔光日的身体日渐恢复。如今,相关部门还为崔光日的爱人安排了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好人终有好报,只要对社会有贡献,社会就不会忘记你,会有很多好人帮助你。”崔光日心怀感激。■
(转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责任编辑/姜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