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找春天教案(共5篇)

找春天教案(共5篇)

来源:99网
找春天教案〔共5篇〕

第1篇:找春天教案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课程中,数学活动比拟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的。我认为,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只有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历的结合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和认知开展。所以我设想:可不可以在故事载体中整合多元信息,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中找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切入点?《春天的 》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中小动物用打 的方式向各自的好朋友报告了春天降临的信息及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美妙景象。为此我设计了“打 ”为主线的综合活动,通过破译“小动物 号码”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幼儿的思维也将在活动中自然地实现由“抽象化的数字”到“详细化的食物”这一转变过程。这样既稳固了已有的经历,又拓展了新的生活经历。

【活动目的】

1、复习10以内的数,可以不受物体的大小及排列方式的影响准确的判断物体的数量。

第 1 页 共 2 页

2、理解春天的根本特征,开展幼儿的观察、点数才能以及思维抽象概括才能。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的卡片、数字卡片、《找春天》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找春天》,引起幼儿兴趣,理解春天的根本特征:冬眠的小熊被春雷惊醒了、冰雪融化了,小草变绿了、花儿也开了……

二、幼儿根据故事,理论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局部,师幼一起破译小松鼠家的 号码的第一位数。

2、幼儿理论操作剩下的。

加强理解“什么都没有时”用数字0表示。 幼儿动手操作破译小公鸡家的 号码。 理解物体的数量是不受大小、颜色影响的。

3、欣赏故事第二局部:幼儿比赛破译小公鸡家的 号码。通过8和5在颜色及排列方式的不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数的守恒。

4、通过不同物体不同形状数量的比拟,幼儿并理论操作,使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不受形状、排列方式的影响。

第 2 页 共 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