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模文言文汇编(7区县)
1【2015朝阳一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
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②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③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④皆所未具。公怃然⑤,即彻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①〔缞绖(cuī diã)〕丧服。②〔亟(jí)〕急迫地。③〔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④〔赗(fâ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⑤〔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 ⑥〔赒(zhōu)〕救济。
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 (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翻译: 11. 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①轻快,敏捷。 ②完成,结束。 ③全部,全都。
12. 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
的“民本”思想。(2分)
1
2【2015房山一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7——11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该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227年】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注:该历史事件发生在大约公元207年——208年春】
2
【丙】
7.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将军宜枉驾顾之 猥自枉屈 B.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将军岂愿见之乎 ....
C.若跨有荆、益 至于斟酌损益 D.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欲信大义于天下 ....8.古汉语常常出现把名词当作动词运用的语法现象,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名词“刃”就用作动词,翻译成“用刀刃杀害”。依据此种用法,结合文意,“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可译为( )(2分)
A.百姓谁敢不挑着竹篮,拿着壶来欢迎您呢?
B.百姓谁敢不拿着食物和美酒来欢迎您呢?
C.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来欢迎您呢?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
3
10.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策略,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后绘制了宏伟蓝图,请结合上面的三则材料填写下面表格。(3分) 安邦定国之策 跨有荆、益 是否实施、是否实现 依 据 实现了占有益州,实施了占 ① 有荆州,后因故失守 ② 正在实施 今南方已定 南抚夷越 ③ 1.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1. 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的内容,说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4分)
答:
4
3【2015丰台一模】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6-9题。
【甲】 祖逖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资治通鉴·晋纪十》)
【乙】 枕戈待旦
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①逆虏②,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常③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④,贼又流涕歔欷⑤,有怀土之切。向晓⑥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晋书·刘琨传》)
注释:①[枭]斩首示众,引申为消灭。②[逆虏]敌人。③[常]通“尝”,曾经。④[胡笳]管
乐器名,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使用。⑤[歔欷]叹息,哽咽。⑥[向晓]拂晓,天快亮时。 6.甲乙两文中有多处“为”字,意思不同。甲文中,“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一句中“为”的意思是① ;乙文中,“常为胡骑所围数重”一句中“为”的意思是② 。(2分)
7. 下列词语中,与“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中的“济”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 同舟共济 B. 无济于事 C. 扶危济困 D. 刚柔相济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遂屯淮阴,起冶铸兵。
翻译: (2)贼并弃围而走。
翻译:
9.某学校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小明阅读了以上材料很受鼓舞,他要在活动中介绍两人的事迹。下面是他的发言提纲,请你帮他填一填。(4分) 人物 表现 闻鸡起舞 请缨北伐 中流击楫 枕戈待旦 智退敌军 共同点 获得的启示 祖逖 ① ② 刘琨 5
4【2015怀柔一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7-10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华佗传(节选)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1]人也,一名旉[2]。游学徐土,兼通数经[3]。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4]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5],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6],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7]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8]。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9],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10],便饮其麻沸散[11],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12],缝腹膏摩[13],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14]尔。动摇则谷气[15]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16]之事,熊颈鸱顾[17],引挽腰体[18],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释:
[1]沛国谯:(qiáo)古地名,“沛国”在今安徽的北部,“谯”是沛国的一地。[2]一名旉:“旉(fū)”同“敷”。[3]兼通数经:“经”,经书,指《诗》《书》《礼》《易》《春秋》等。[4]养性:养生。[5]又精方:“方”,处方,药方。[6]心解分剂:心解,熟悉、明白。分,分量。剂,药剂,指各种药物配合的比例。[7]舍去:离开。[8]病亦应:“应”,随即。“病亦应”,病痛就应手消除。[9]当引某许:引,延伸。许,处所。[10]刳割:“刳(kū)”,剖开,开刀。[11]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比西方早1600多年,由华佗创制用于外科手术。[12]断肠湔洗: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湔(jiān)”,洗。[13]缝腹膏摩: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14]使极:使其劳累过度而觉得疲劳。[15]谷气:精气,养分。[16]导引:这里指气功。[17]熊颈鸱顾:摹仿熊悬挂(颈:通“经”,悬挂)树枝和鹞鹰转头顾盼。[18]引挽腰体:伸展腰部躯体,使各个关节活动。
7.下列语句中的“以”与(甲)文中“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固以怪之矣 C.不以木为之 D.必以分人 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2)若至,语人。 语: .
6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翻译:
(2)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翻译:
10.我国传统中医学的主要诊疗手段是望、闻、问、切,根据你对(甲)文的理解,你认为
扁鹊对蔡桓公疾病的诊断主要靠的是哪一种诊疗手段?结合你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请你分别谈一谈扁鹊和华佗对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贡献。(4分) 答:
7
5【2015门头沟一模】
二、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12分)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①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③回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B.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⑤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⑥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⑦,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⑧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
①刈(yì):割。②举:全。③熙熙然:和悦的样子。④兹:这,代词。 ⑤瀯瀯(yíng):象声词,水回旋的声音。
⑥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⑦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⑧遭:运气。
10.下面是“书”的四个解释,文中“书于石”的“书”的 意思是 (填序号)(2分) ①书籍。“家贫,无从致~以观,每假借于藏~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春望》 ③书写。“乃丹~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④(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上~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影布石上 布: .
(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 ..
8
12.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2)以兹丘之胜
翻译:
13.《钴鉧潭西小丘记》和《小石潭记》同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山水游记散文,请分析文中划线语句,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⑤
B.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9
6【2015平谷一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和《观第五泄记》(节选),完成第7-10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qī):斜靠。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日光下彻 彻: (2)山行之极观也 观: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翻译: 9.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10.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0
7【2015通州一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9—12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颜渊》)
(丙)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
9.下列词语中的“道”与“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
B.得天下有道 (丙文段《孟子·离娄上》) .C.伐无道,诛暴秦 (司马迁《陈涉世家》)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环而攻之 翻译:包围起来攻打这个国家 B.民信之 翻译:使百姓互相信任
C.亲戚畔之 翻译:父母兄弟都会背叛这样的统治者 D.所欲与之聚之 翻译:(百姓)想要的就给他们,并为他们聚集起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
译:
12.上面三个文段,所提出的主要观点有共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答: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