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下
护理研究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洁
盐城市中医院,江苏 盐城224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抽选的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近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行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讨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差异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抑郁SDS、焦虑SAS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综合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19)22-0125-02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异常(狭窄或堵塞)引起心律失常,进而出现心肌缺氧、缺血甚至于坏死的一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存在极高的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等风险,病死率较高,易反复发作,加上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共同作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常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虽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是具有较大局限性。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例,了解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从2017年01月~2019年0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讨组(20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60~84岁,平均(69.8±3.1)岁。研讨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1~84岁,平均(69.8±3.1)岁。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运动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研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心理护理。方法为:(1)健康宣讲。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结合其文化背景,采用温和易懂的话语,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不良的情绪对疾病带来的不良后果,让患者了解并重视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2)心理护理。①抑郁多疑的心理护理。存在此类负面心理状态的患者,通常坚信自己有严重的疾病,对疾病存在恐惧心理,经常高度关注医护人员及家属对疾病的态度,对其告知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怀疑
心理,担心其隐瞒了疾病的严重性,因而情绪低落、多疑、态度消极。护理人员应给与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耐心的安慰及解释,采用有效的办法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②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老年病多,同时受居住环境改变的影响,加之冠心病引起心绞痛等不适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患者常会出现濒死感,进而让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采用体贴、关心的态度积极沟通,详细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适当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自己,以此来增强患者安全感,消除其恐惧焦虑的情绪。③悲观绝望的心理护理。由于冠心病易反复发作,住院时间长,康复慢,患者对疾病的康复信心不足,心灰意冷,易出现心情低沉、绝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安慰开导患者,多与患者交流谈心,多讲解关于疾病康复的例子,鼓励患者多看书,听音乐,已达到调整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ADL、SDS、SAS评分表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分别对患者生活能力、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及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越好,SDS、SAS评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各项评分情况)行统计学软
_
件(SPSS22.0)分析处理,(x±s)表示焦虑、抑郁、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相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
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_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x±s)分]
抑郁SDS
入院时58.96±9.1158.±9.380.341>0.05
干预后45.31±3.2432.87±2.476.846<0.05
焦虑SAS
入院时56.98±9.6757.01±9.430.423>0.05
干预后45.38±3.6132.74±2.516.859<0.05
生活质量
入院时60.78±4.2760.±4.310.216>0.05
干预后78.31±3.1286.74±4.265.987<0.05
干预后65.11±7.2387.23±8.976.632<0.05
组别对照组研讨组tP
例数2020--
生活能力ADL入院时54.62±4.7854.71±4.810.214>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脏内科常见心血管病种,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慢性病之一,相比慢性疾病的糖尿病、高血压,患
者更易受疾病疼痛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一系列不良情绪。老年群体是冠心病的高发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上人们不良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增加,冠心
医学食疗与健康
125
护理研究
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显著增高。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临床上由于冠心病导致的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患者需常年服药且受疾病疼痛等影响,加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承受力较差,对疾病的认知度底下等原因,普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绝望、抑郁等不良心理。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疗效,还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相关研究表明,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身体快速康复[2],此护理方法越来越被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并广泛应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制定的一套针对改善患者心理不良状态的规范化护理方式。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及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身困惑及问题,给与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及心
2019年11月下
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本次研究结果说明,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到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临床效果佳。
综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及促进其身体康复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 王勤, 徐莉.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
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17, 41(3): 331-333.
[2] 潘庆.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42): 224-224.
[3] 雪萍.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9): 1-165.
(上接第123页)
常规护理模式组20%和20%,P<0.05。
3 讨论
断指再植属于常见的手术方式,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其康复效果不仅和临床治疗有关,也与围术期护理效果有直接关系[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的是通过对围术期护理服务予以合理优化,来减少患者所受手术创伤引发的应激反应,以此加快患者康复[3]。断指再植患者需承受较大痛苦,且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性治疗,患者难免会发生应激反应,导致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5]。为了提高断指再植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领域得到推广,其宗旨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来舒缓患者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通过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6]。
(上接第124页)
综上所述,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止痛药物使用,维持术中体温稳定,减少低体温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成活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舒适度。参考文献
[1] 李静.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1): 169-170.
[2] 张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断指再植患者中应用的体会[J]. 安徽
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7(02): 79-80.
[3] 何小东, 黄明浩, 张倩, 等.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
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10): 92-94. [5] 钟丽清.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 心
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 8(04): 239-240.
[6] 张云. 快速康复理念在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患者
护理中的满意度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21): 157-158.
生系多种因素所致,与患者生理因素、自身心理因素、性格因素、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都有关 系
[6-8]
作行之有效;⑤充分利用患者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协助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康复环境。⑥交流时言谈举止要有亲切感,要让患者感受到对她的亲近与关心,交谈要细心、耐心。通过有效的综合性护理,达到让患者康复之目的。参考文献
[1] 徐成林.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管理安排[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20): 106-107.
[2] 梅林芬. 优质护理用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
医药, 2017, 24(22): 78-79.
[3] 高宝侠, 崔绪琴, 刘润润, 等. 756例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影
响因素调查分析[J]. 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8): 1001-1003. [4] 梁银珠, 袁洁, 袁明珠, 等. ROI适应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
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3): 128-131+135.
[5] 叶碧清.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
志, 2014, 20(2): 63-66.
[6] 辛国玲.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 医
疗装备,2018, 31(6): 197-198.
[7] 郭丹, 杜彩素.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疗法[J]. 现代临
床护理, 2015, 14(1): -68.
[8] 李改茹, 卢俊妮. 个性化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产后抑郁36例
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3): 188-1.
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孕妇生产以后,机体内分泌
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明显,儿茶酚胺的分泌又随着雌激素减少而减少,继而神经递质发生改变,致使产妇情绪出现异常,而孕激素减少等于将苯二铵芷药物戒断,最终造成抑郁情绪[6]。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综合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护理中,要注意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慢慢围绕着缓解患者心中症结,而开展交流、疏通心理障碍,交流时言谈举止要有亲切感,要让患者感受到对她的亲近与关心和爱护,交谈要细心、耐心,通过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把我们治疗性的语言传输到患者的心中。
总之,我们认为,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综合性护理作用较大,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密无间的交流,是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必要环节;②要摸清患者心理的状况,是护理人员做好心理疏通的基础;③根据患者性格特点,把握交流要点,以保证护理工
126
医学食疗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