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红枣间作效益提升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推广项目
技 术 总 结
天鹏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三年十月
1
一、项目实施目的、意义
巴州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气候独特、全年无霜期长达210天。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干热高温与天山雪域凉爽气流昼夜置换,形成了较大的昼夜温差。灌溉用水主要来自融化的天山雪水,富含氧离子、洁净无污染。优越的土地条件、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及水利条件,奠定了巴州优质果品基地的基础,也使其当然成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自治区特色林果业生产示范基地。
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幼龄红枣安全越冬技术示范、幼龄红枣行间作经济作物,突出幼龄期效益低下的矛盾,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幼龄期枣农增加土地收入,还可以减少因管理不当造成年年补栽,形成“一苗难求”的技术难题,通过幼龄期安全越冬技术的培训,使更多枣农节约栽植的成本、达到提早收益的目的,这对于枣农尽快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巴州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二、项目来源、目标任务
(一)项目来源:《关于下达2011年度自治州科技特派员创业
启动计划项目的通知》(巴科特办[2011]4号)
(二)项目实施期:2012年1月- 2013年12月 (三)目标任务
以库尔勒西尼尔镇西尼尔水库2号码头为项目基地,建立示范安全越冬技术示范点2个,安全越冬保苗率达到90%以上。指导1000亩红枣间作效益示范,培养当地技术人员、农户5人。
2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步骤
根据项目任务书,本项目实施年限为 2年(2012年1月-2013年12月)。
2012年:
1. 完成项目前期规划,制定、审核实施方案,完成材料准备。 2. 在西尼尔水库2号码头建立一号红枣越冬技术示范点,占地面积300亩,其中骏枣200亩、灰枣100亩。
3. 在西尼尔水库2号码头建立二号红枣越冬技术示范点,占地面积300亩,其中骏枣200亩、灰枣100亩。 2013年:
1.由一号、二号红枣越冬技术示范点示范推广1000亩,推广技术为幼龄红枣间作关键应用技术、幼龄红枣安全越冬管理技术、幼龄红枣间作关键应用技术,培养当地技术员、农户5人。
2.培训农民100人次,科技致富带头人3人,专业户50户。
(二)项目实施地点、规模
项目区设在库尔勒市西尼尔镇西尼尔水库2号码头,建立示范越冬技术点1-2个,单个示范点占地300亩,示范点总面积600亩。示范点推广技术3项,分别为幼龄红枣安全越冬管理技术、越年红枣实生苗或嫁接苗安全越冬技术、幼龄红枣间作关键应用技术,指导1000亩间作技术示范,培养当地技术人员、农户5人,培训农民100人次,科技致富带头人3名,专业户50户。
(三)项目完成情况
3
该项目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2013年12月完成项目。项目设立三项指标均以全部完成。
1.
项目在库尔勒西尼尔水库2号码头建立一号、二号红枣越冬技术示范点,总占地面积600亩。示范点选择骏枣与灰枣为示范品种,示范推广技术3项,分别为幼龄红枣安全越冬管理技术、幼龄红枣间作关键应用技术、幼龄红枣间作关键应用技术,通过项目技术示范推广,良好的解决了项目区因沙壤地盐碱较重而普遍导致的定值红枣苗木因缺水而死亡的现象,提高红枣越冬成活率达90%以上。
2.
以示范点为核心,指导推广示范1000亩地,加强了推广地区的科技生产能力,通过技术的推广示范,推广区域红枣越冬成活率达90%。
3.
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示范点的技术推广示范活动,以当地农民作为越冬红枣技术的主要培养对象,培养农户5人。 并针对项目推广示范技术,开展集体培训100人次,其中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3名、专业户50户。
四、采取的技术措施
1.1.幼龄红枣安全越冬管理技术示范 新定植红枣滴灌模式下安全越冬技术示范
在现行的红枣栽培模式下,利用红枣直播建园技术,起垄沟底直播红枣,在当年或是次年近地面2-3cm处预留1-2有效芽截头进行嫁接,完全成活后,抹去预留芽,正常水肥灌溉,培育建园技术壮苗;嫁接失败后,充分利用预留芽,进行培育;技术运用的难点在于嫁接
4
成功后的安全越冬问题,在红枣实生苗或嫁接苗完全脱叶后,修剪其嫩枝嫩头,利用培育期间的垄面土进行淹埋,充分灌溉越冬水,保持土壤充分湿度,使其实生苗或嫁接苗安全越冬,次年平垄,加强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培育结果枝。此项安全越冬技术可使直播建园红枣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尤其是南疆风沙频繁袭击区域该项技术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越年红枣实生苗或嫁接苗安全越冬技术示范
在直播建园技术上,采用壮苗、大苗当年嫁接技术,弱苗次年嫁接技术进行建园管理,次年弱苗嫁接同样采用深挖沟、坑技术进行培育,越年进行掩埋处理;当年经过嫁接的红枣苗,嫁接部位在越年时保持在土面以下,防止越年幼嫩枝条抽干枯死与预留芽消耗营养,达到培育有效壮苗效果。
1.2幼龄红枣间作关键应用技术示范
幼龄嫁接苗行间间作打瓜技术示范
通过培育成活的红枣幼龄苗,弥补幼龄期经济效益低下的现实,通过行间间作经济作物,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土地的投入成本,在红枣幼苗株间间作打瓜,瓜蔓向幼苗行间伸展,达到一水一肥一药双收的效果,该项技术在建园模式下,幼龄期果树培育期间,增加第二收入、弥补经济效益低下的一项全新技术。
5
幼龄嫁接苗行间间作花生技术示范
在滴灌模式下,通过滴灌主管道增设一毛管,在红枣行间直播4行花生,花生豆类作物,可以在红枣幼龄期增肥土壤,改良土壤,增加额外收益。尤其是在沙性土壤上,适宜花生栽培环境,采收方便、效益实惠,是红枣幼龄间作的理想经济作物。
1.3幼龄红枣栽培管理技术示范
建立幼龄红枣安全越冬示范点
以巴州西尼尔镇新垦区为重点,建立1-2个幼龄红枣越冬示范点,选取积极性高、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重点示范,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应用,使其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抓好培训工作
通过召开现场会和参观考察等形式,加大科技培训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调动其参与的积性;针对生产各个环节,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生产的典型示范户、乡土技术员。为红枣产业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技术保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