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综合题(10)
姓名:
全等三角形的构造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它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构造全等三角形,技巧性强,难度大,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题目都有自己的最有特色的最具关键性的条件,利用这个关键性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截长补短法
(1)已知:如图,△ABC中,∠C=2∠B,∠1=∠2。求证:AB=AC+CD。
A
截长: 1 2
B D C
补短:
练习;
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
A B D
C
2.倍长中线法
题中条件若有中线,可延长一倍,以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将分散条件集中在一个三角形内。 A 如图,AD是△ABC的中线, 求证:AB+AC>2AD
B D C
3.平行线法(或垂直法)
在ABC中,AB = AC, E是AB上任意一点, 延长AC到F,使BE = CF,连接EF交BC于M。 求证:EM = FM。
A
E B M
C F
如图,∠AOB=90°,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AOB的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P,使三 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AOB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E、F,试证PE=PF
A
EP OF B
4. 利用中点、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图1,在Rt△ACB中,AC=BC,点O是斜边AB的中点,,将一个直角的顶点放在点O处,两直角边分别交AC、BC于M、N。
(1)求证:CM+CN=AC。
C
M
N AB
O(2)如图2, 若点M、N分别在AC、CB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问(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M C
B
AON
若题设中含有中点可以试过中点作平行线或中位线,对Rt△,有时可作出斜边的中线.
5*.利用全等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
1.旋转法
对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已知:如图(6),P为△ABC内一点,且PA=3,PB=4,PC=5,
A 求∠APB的度数.
分析:直接求∠APB的度数,不易求,由PA=3,PB=4,PC=5, D 联想到构造直角三角形.
略解:将△BAP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60°至△ACD,连接PD,
P 则△BAP≌△ADC,∴DC=BP=4,∵AP=AD,∠PAD=60°,
B C
又∵PC=5,PD2+DC2=PC2 图(6) ∴△PDC为Rt△, ∠PDC=90º∴∠APB=∠ADC=∠ADP+∠PDC=60°+90º=150º.
练习:如图,已知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和DC上,且∠EAF=45°,AK为自A向EF所引的垂线,K为垂足,求证AK=AB。
AD F KG BEC
2.翻折法
若题设中含有垂线、角的平分线等条件的,可以试用轴对称性质,沿轴翻转图形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2.如图(8)已知:在△ABC中,∠A=45º, AD⊥BC,若BD=3,DC=2,
求:△ABC的面积.
解:以AB为轴将△ABD翻转180º,得到与它全等
A 的△ABE,以AC为轴将△ADC翻转180º,得到 与它全等的△AFC,EB、FC延长线交于G,易证 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设它的边长为x,则BG
E F B D C =x-3,CG=x-2,在Rt△BGC中,(x-3)2+(x-2)2=52. G
解得x=6,则AD=6,∴S1△ABC=
2×5×6=15. 图(8)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DBC=45°,翻折梯形ABCD,使点B重合于点D,折痕分别交边AB、BC于点F、E,若AD=2,BC=8 求(1)BE的长,(2) ∠CDE的正切值
ADFB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