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例马凡综合征患者原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分析

1例马凡综合征患者原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99网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3期1例 征患者原纤维蛋白1基因 析倪二茹一2,

3,吴

3,李欣3,谢华斌打姜萍萍3(1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厦门361004;2厦门大学医学院;3深圳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摘要:目的 探讨1例马凡综合征患者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临床确诊马凡综

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确定

ger 测序进行

,()。基因的位点;对候选的

,同时在家系中进一步;分析FBN1基因 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目标区域捕获测序。位点采用San­

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FBN1基因c.2023_2026delTTTG突变,该突变导致FBN1基因生成缩短并变异的RNA以及蛋

(denovo )。结果该例

现FBN1基因c. 2023_2026delTTTG突变,可能是引起马凡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家

显示患者

具有该

,判断该 为新生 征患者出关键词:马凡综合征;FBN1基因;移码突变;基因突变doi : 10. 3969/j. issn. 1002-266X. 2019. 23.013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9)23_0057-04: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型之间的关系[7>8] 0 2018年11月,我们对1例临床

征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检测

结缔组织疾病[1],它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的突变密切

相关⑵而 是人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 )[3] 转化生长因子0受体(TGFBR纟基因⑷。其中,以 FBN1基因

[5]。 FBN1 基因

-析,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该患者致病的 1

原因。方法的

征相关性的研究最, 的 位 点过1 8001.1临床资料 选择同 附 管病院收治的1例患有

家系成员。先证者男性而8

征的先证者及其所有,于12

脉根仍不断被发现,目前已报道的FBN1

6]0 FBN1基因 的

检发现位点与临床表型有杂音,无明显不适,身高 人,胸

1)临床诊断为

且明显高于同龄并关

(见图直接的关系,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FBN1基因 ,CT检查发现

的 情况,有助于 征的分子诊断和家系提示二尖瓣、三尖

者定期复查而

遗传分析,同 以研究FBN1基因 临床表目:福建省卫生计生青年科研课题(2017-2-108);厦门市科技

局科技惠民项目(3502Z20174009)。征,未予特殊处理。后患0 14岁时先证者心检查示左 数(EF)70%,二尖 尖

(LVD)63 mm,左心室射通信作者:谢华斌(E-mail: xmsccl@126.com);姜萍萍(E-mail: jian-

gpp@ meigene. cn)并重度关 :并轻度关 。后先证者于14[11 ] Ito H, Tomooka, T, Sakai, N , et al. Lack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mmediately after successful thrombolysis. A predictor of poor re­covery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irculation, 1992,85(5) : 1699-1705.[12] Kumbhani DJ, de Lemos, James A. Finding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in STEMI: a road to perdition [J] .

Eur Heart J, 2016, 37(24) : 1920-1922.[13 ] S derberg KC, Andersson ML, Gustafsson LL. Cytochrome P450-me-

[15] 高玉蓿,李寿春,翁浩•径考酮对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

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3 (5):548-550.[16] 武春银,王瑞婷,疏树华•不同剂量径考酮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手术患者 力学及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J].山东医,2017,57(20):65-68.[17] 冷玉芳,叶元梅•径考酮与吗啡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diated changes in oxycodone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 18 ] Kontos MC , Lanfear DE , Gosch K ,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e­

rial 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 Am J Cardiol2017 120 响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而017而7(9) :1142-1144.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 Drugs, 2013,73(6) :533-543.[14]董国明.强效镇痛药径考酮复方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

]与毒理学杂志而014,24(5) :758-7.181-185.

(

, , (2): :2019-02-17)57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3期接受全麻下二尖瓣替换手术,术中探查见二尖

索纤细

1.3基因组DNA提取 经先证者及其所有家系

,二尖 ,瓣环成员同意,取先证者及 脉血4 mL,利扩张,瓣口对 缝合,完成二尖

。术中进行了双 断。术用全血基因组提取试剂盒(HiPure Tissue & Blood DNA Kit,美基生物)提取基因组DNA,并测定

术。测试

后患者恢复 ,复查未 。本研究符 辛基宣言,并得到了

浓度。1.4目标区域捕获测序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管病医院伦会的批准。先证者及其所有家系成

署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具体步骤 :采用

Agilent定

了知情同 。先证者及其所有家系成员的个人信 探针试剂盒(瑞士 Roche公司)建立的保密。目标基因的全基因文库,包括已知的13 遗传性

1.2家 情况 该先证者家系成员2代共3人,其 源性猝死相关疾病的88 基因,其中包括 综中患病者1例(即先证者,男性。,见图2。先证者的 合征相关基因(FBN1、TGFBR1和TGFBR2。。采用

Illumina HiSeq2500 测序仪(美国 Illumina 公司)进

征的临床症状,先证者无兄父母双方无相关症状的

。行高通量测序。注:左上为CT 脉根 度为4.46 cm;右上为心脏彩超示三尖 ;左下为 彩超示二尖 ;右下为心脏彩超示二尖 垂,图1先证者心脏超声表现O异(SNV)、插入和缺失变异(INDEL)是否引起蛋白

者是氨基酸

;识

,识 是否在 区在人群数据库中的频率,数据库包括国研究所外显子组测序计际千人基因组计划 t ( http ://browser. 1000genomes. org/。、美国国家

n :i注:划(https ://evs. gs. washington. edu/EVS//、外 显子 组整 合联合数据库(ExAC , http ://exac. broadinsti­

tute. org/)和 Dbsnp 数据库(https ://www. ncbi. nlm.

I :1、i :分别为先证者的父母;n:1为先证者。图2先证者的家系图1.5生物信息 析 对上述测序获得的原始数nih. gov/snp/)等;计 有害性分数;查找变异据采用 BWA 软件(http ://biobwa. sourceforge. net/

与 hg19 人基因组数据库(http://hgdownload. cse. ucsc. edu//进行比对,之后使用GATK软件(ht- tps://software. broadinstitute. org/gatk// 进行变异分

与疾病 的关系,用到的数据库包括HGMD(ht-tp://www. hgmd. cf. ac. uk/ac/index. php。、OMIM

(https ://omim. org/)、NCBI ( https ://www. ncbi.

nlm. nih. gov/)和 CGD ( http ://www. candidagenome.

析,变异位点经 美因临床检 研的软org/)o对数据库中的纯合变异以及最小等位基因

件进行

58。

工作包括:识别单核d酸变率(MAF)大于0.01进行过滤,进一步筛选先证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3期者样本中的DNA变异。1.6位点

数据 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 院(ACMG)相关指南。1.7 Sanger测序 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筛选的候

选变异位点采用Sanger测序进行 ,同时在先证

者 中进一步。具 步骤 :聚合酶 链反应(PCR),反应条件为94七预变性3 min;94 °C 30 s、56 °C 45 s、72 °C 60 s 而0 个循环而2 °C 延伸

5 min;将PCR产物送至赛默飞 技(中国)有限公司进行Sanger测序。1.8蛋

构分析 后的DNA序列进行氨基酸序列预测,之后使用SWISS-MODEL我

目标序列 度M30%的已知结构作为模板。2 结果2.1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出773.80 Mb数据而匕对率达99.83%,目标区

测序深度为523.53x而 度为99.90%。其中 FBN1 TGFBR1 TGFBR2 基因的测序 度 达542x、516x、593x,覆盖度均为100%。共检测出

单核d酸变异位点(包括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24 ; 失 2个。通过对公共数据库过滤,率小于0.01的

有3个。2.2生物信息

析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发现先证者携带FBN1基因c. 2023_2026delTTTG突变。 转录本 NM_000138. 4,氨基酸变异 p. F675Vfs * 42,

杂 ,未在千人基因组数据库及EXAC数据库中发现 率。该突变位于17号 显子区,属于 移 ,导致了 675位的

氨酸变成了缄氨酸,并产生新的 ,终止于第675位密码子42位密码子处,因此会生成

并 的RNA以及蛋白。2. 3 Sanger 测序 采用 Sanger 测序对 FBN1 基因 移 的先证者及 进行 ,结果显示,先证者为 FBN1 (c. 2023_2026delTTTG,p. F675Vfs * 42) 的杂 移 , 目标区 捕 测序发现的 FBN1基因

而 具有该 ,因此该突变为新生突变(denovo突变)见图3。2. 4 蛋白结构分析 建立FBN1基因p. F675Vfs *42 的 蛋白3D构象后,显示移码突变了 675 位的 氨酸 成了 氨酸, 并 生

,终止于第675位密码子 42位密码子处。FBN1编码的正常的FBN1前体由2871个氨 基酸组成,而p. F675Vfs *42

的只有716氨基酸,缺失了 的原FBN1正 构,彻底

了蛋

的构象,损坏了蛋白质的功能,不能转杂合缺失;B为患者父亲Sanger测序结果,无突变;C为患者母亲

Sanger测序结果,无突变。图3先证者及其父母FBN1基因的Sanger测序峰图

化成正常的FBN103讨论征是 显性遗传的疾病,常表现为蜘蛛指(趾)病、细长肢体病、长肢病、

指(趾)过 征、长瘦、抑郁症、蜘蛛手合并晶状体脱位等⑴。在遗传学上,马凡综合征具有外

显率高、表现度 等特点,故临床表现

|多样[9'10],主要变现为骨损坏、眼损害及心血管病变

联征。该病属于 组织遗传

疾病,其病累及

而 的 管并发症是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11] 0根据修订版Ghent诊

断方案[2],若患者无马凡综合征家族史,但主动脉 根部直径Z值M2,合并晶状 位、FBN1基因突,

>7 , 者 ; 晶状 位 并FBN1 基因

并 脉病 ,

征 断成。本文先证者临床症状表现胸廓 、臂展和高均过大,心脏彩超检查 脉根

,二尖瓣、三尖

并关 ,具有典型的,综征的临床 现。FBN基因家族和TGFBR基因家族是马凡综合

征的 病原因。 FBN 基因家族中 FBN1 基因 码的人FBN1位于15号染色体的长臂(15q15 ~ q21.1 )包含65

显子而务近10 000 d酸,的蛋 相对分子量约为350 kDa。该蛋 '有47

生因子

构域而个8-半氨酸结构域而个杂 构

1个富 氨基酸结构域。FBN1蛋

他细胞外基 成弹性纤维而隹持组织的弹性。本文在对先证者的基因组DNA进行59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3期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后,分析了马凡综合征相关的

FBN1、TGFBR1和TGFBR2基因的突变情况。经过

[2] Verstraeten A, Alaerts M, Van Laer L, et al. Marfan syndrome

and related disorders: 25 years of gene discovery[ J]. Hum Mutat,

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分析,发现先证者携带了 FBN1

2016,37(6) :524-531.[3 ] Sakai LY, Keene DR, Renard M, et al. FBN1: The disease-cau­

sing gene for Marfan syndrome and other genetic disorders [J] .

Gene, 2016,591(1) :279-291.基因c. 2023_2026delTTTG突变。该突变位于17号 外显子区,由于移码突变,导致了 675位的苯丙氨酸

变成了细氨酸,并产生新的阅读框架,终止于第675 位密码子下游42位密码子处,因此会生成一个缩短

[4] De Cario R, Sticchi E, Nistri S, et al. Role of TGFBR1 and TGF-

BR2 genetic variants in Marfan syndrome [ J ]. J Vasc Surg, 2018 , 68(1):225-233.并变异的RNA以及蛋白。进一步的蛋白结构分析 发现正常FBN1基因编码的FBN1蛋白有2 871个 氨基酸,而FBN1基因c. 2023_2026delTTTG突变编

[5] Groth KA, Von Kodolitsch Y, Kutsche K, et al.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arfan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in existing FBN1

databases [J]. Genet Med, 2017, 19(7) :772-777.码的FBN1蛋白只有716个氨基酸,缺失了大部分

的FBN1蛋白的正常结构,彻底改变了蛋白质的构 象,损坏了蛋白质的功能,不能转化成正常的FBN1

蛋白。根据ACMG评估指南,定义该位点为疑似致

病突变的变异,而GeneDx基因检测公司认为该位 点为致病突变。Howarth等[13]在2007年首次报道 了该突变,其在两个非亲属关系的马凡综合征的患 者中检测到了该突变;并且在家系验证中,10个未

患病人员未检测到该突变,而在5例患病人员中均 检测到了该突变;且未在各大数据库中报道。除此

之外,FBN1基因c. 2023_2026delTTTG突变尚未在 其他文献中报道过。本文的先证者父母没有携带相同的突变,而先 证者没有兄弟姐妹,故无法对该基因型与临床表型 的关系进行验证。虽然没有该位点与马凡综合征的

表型关联的文献研究报道,但是在与马凡综合征相

关的FBN1基因突变中,提早终止密码突变(PTC)

以及移码突变是FBN1突变中的最主要的两种类

型屮],PTC突变与严重的骨骼和皮肤表型相关[15],

很少出现眼部的病变。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1例临床确诊马凡综合 征的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FBN1基因的检测,发现

先证者携带的FBN1基因c. 2023_2026delTTTG突

变会产生一个截短的FBN1蛋白,可能是马凡综合

征的

病 。参考文献:[1 ] Steindl K. Marfan syndrome and rel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J]. Praxis (Bern 1994) , 2013, 102(24) : 1483-1488.60[6] 余昕宇,魏翔•马方综合征相关FBN1突变的研究进展[J].临

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 34(11) : 1050-1053.[7] Bolar N, Van Laer L, Loeys BL, et al. Marfan syndrome: from

gene to therapy[ J]. Curr Opin Pediatr, 2012,24(4) :498-504.[8 ] Semyachkina AN , Adyan TA, Khabadze MN, et al. clin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ussian marfan patients [ J ]. Genetika,

2015,51(7) :812-820.[9 ] Laffargue F, Lienhardt-Roussie A, Lacombe D, et al. Clinical

signs of Marfan syndrome in children under 10 years of age [ J] .

Arch Pediatr, 2013, 20(11) : 1193-1200.[ 10 ] Lim AY,Song JS,Kim EK,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fan

syndrome in Korea[ J] . Korean Circ J,2016,46(6) :841-845.[11] Franken R,Teixido-Tura G,Brion M,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illin-1 genotype and severity of cardiovascular involvement in

Marfan syndrome[J]. Heart,2017,103(22) : 1795-1799.[ 12] Loeys BL,Dietz HC,Braverman AC,et al. The revised ghent no­

sology for the Marfan syndrome[ J] . J Med Genet,2010,47 ( 7):

4785.[ 13 ] Howarth R,Yearwood C,John FH,et al. Application of dHPLC

for mutation detection of the fibrillin-1 gene for the diagnosis of

Marfan syndrome in a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Laboratory [ J] .

Genet Test,2007,11(2) :146-152.[14] Collod-Beroud G, Le Bourdelles S, Ades L, et al. Update of the

UMD-FBN1 mutation database and creation of an FBN1 polymor­

phism database [ J ]. Hum Mutat, 2003,22(3) :199-208.[15] Faivre L, Collod-Beroud G, Loeys BL, et al. Effect of mutation

type and location on clinical outcome in 1,013 probands with

Marfan syndrome or related phenotypes and FBN1 mutations: an international study [ J ]. Am J Hum Genet, 2007 , 81 (3 / : 454­

466.( :2019-04-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