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 业 名 称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 业 代 码 081301 院 (部、 系) 名 称 化学化工学院
培养方案修订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教学院长(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院(部、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谢谢观赏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单
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与工艺 码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综合培养,适应社会对化工领域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清晰,结构合理,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的设置体现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延伸、专业应用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合理匹配,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培养。总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特色明显、目标明确,符合我校培养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目标。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谢谢观赏
化学工程与工艺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到:
(1)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化工专业知识、现代信息及实验技术,有效解决化学工业过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化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伦理等非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具有项目管理、技术评价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中,有效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持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及过程开发、方案评价、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系统集成等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技术结论等。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产品和过程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化工专业工程实践
谢谢观赏
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化工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化工产品研究、开发、设计与生产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化工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与化工行业特征,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热点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并可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化工过程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实践、大学语文、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形势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 专业方向课程:石油炼制工程I,石油炼制工程II,石油化工工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化学实验、化工专业基础实验、化工专业实验,金工实习、专业认知实践、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过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修业年限、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85.5学分,其中必修课105学分,选修课50.5学分,实践环节30学分。另外,至少必须完成第二课堂社会实践8学分。
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五、理论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1) 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2) 七、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见附表3)
八、实践教学(含集中和分散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见附表4) 九、第二课堂培养项目表(见附表5) 十、 主要课程中英文对照表(见附表6) 十一、理论教学体系(见附图1)
谢谢观赏
十二、实践教学体系(见附图2)
谢谢观赏
附表1
理论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制:四年 课 程 类 别 序 号 课 程 性 质 开课单 位 学 总 学 分 时 理 论 学 时 40 24 40 56 8 考 实 上试 验 机 E 第学 学考 一时 时 查 学T 期 T 40 T E E T 学 时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备 注 课 程 名 称 1 A 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5 56 2 A 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实 践学时16h 实 践学时8h 实 践学时16h 实 践学时24h 24 3 A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5 56 4 A 29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5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 80 16 40 56 8 5 A 29 心理健康教育 6 A 10 大学英语Ⅰ(1、2、3) B 10 大学英语Ⅰ(4) B 10 英语口语 7 B 10 英语实用文写作 B 10 学术英语 B 10 第二外语-俄语 B 10 第二外语-法语 A 03 大学体育 实 践学时8h 实践学时4*8h 六选一 12 192 192 3 3 3 3 3 3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E E E E E E E 48 48 48 48 48 48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8 4 128 96 1 1 2 1 2 16 16 32 32 32 16 16 16 T/E 24 24 24 24 E 16 9 A 07 大学计算机基础 10 A 07 计算机操作实践 11 A 02 大学语文 12 A 13 A 14 A 军 事理论 形 势与 16 T 16 32 32 32 16 16 T 32 T 32 T T 32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 1 导 1 16 15 A 08 化工概论 16 B 通 识教育选修课 小 计 17 B 01 高等数学Ⅰ 18 A 01 线性代数 19 A 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科20 A 01 大学物理Ⅰ 基21 A 01 物理实验Ⅰ 础课22 B 04 石油工业概论 程 23 B 07 VB程序设计 24 A 06 工程制图 25 A 08 无机化学Ⅰ T 16 T 16 10 160 160 53 928 808 11 176 176 2.5 40 3 48 40 48 32 32 32 32 32 五 个模块各选一门 实践学时合计104h 240 168 160 160 32 32 32 E 88 88 E E E T T 40 48 56 56 32 24 7 112 112 3.5 56 2 3 3 32 48 48 56 30 28 48 56 2 32 48 48 20 E E 3.5 56 E 56 谢谢观赏
附表1(续1)
课 程 类 别 序 号 课 程 性 质 开课单 位 学 分 总 学 时 理 论 学 时 40 96 考 实 上试 验 机 E 第学 学考 一时 时 查 学T 期 E E E 学 时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第八学学期 期 备 注 课 程 名 称 26 A 08 分析化学Ⅰ 27 A 08 有机化学Ⅰ 学科28 A 08 物理化学Ⅰ 基29 A 08 基础化学实验 础课30 B 05 电工技术 程 31 A 08 化工原理 小计 32 B 06 化工设备基础 33 B 05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34 A 08 化工热力学 35 A 08 化学反应工程 36 A 08 化工专业基础实验 37 A 09 技术经济学Ⅱ 38 A 08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39 A 08 化工安全与环保 40 B 08 石油炼制工程Ⅰ 41 B 08 化工专业实验Ⅰ 42 B 08 化工设计 专 业 43 B 08 分离工程 方 44 B 08 化工专业英语 向 课 45 B 08 石油炼制工程Ⅱ 程 46 B 08 石油化工工艺 47 B 08 润滑油及其添加剂 48 B 08 天然气处理与利用 49 B 08 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 50 B 08 传递过程导论(双语) 51 B 08 工业催化导论 52 B 08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53 B 08 精细化工工艺 54 B 08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55 B 08 文献检索 小计 总计 谢谢观赏
2.5 4 6 40 96 40 32 8.5 136 3 48 136 T 32 32 40 32 42 6 E 48 7.5 120 120 E 56 70 1120 900 200 20 3.5 2.5 3 3 2.5 2 2 1.5 2 1.5 1.5 2 1.5 2 2 1.5 2 2 2 1.5 1.5 1.5 1.5 1.5 56 40 48 48 40 32 32 24 32 24 24 32 24 32 32 24 32 32 32 24 24 24 24 24 56 40 44 48 176 344 272 176 96 56 56 40 48 T E 4 E E T T T 专业课程必修模块 48 20 20 32 32 40 32 32 24 32 T E T 24 32 24 24 32 24 32 32 24 32 20 32 24 24 24 24 16 24 24 T T T T T T T 12 T T T T T T 8 T 0 32 24 32 二选 32 一 24 32 32 32 24 24 24 24 24 0 0 0 0 124 284 112 专业选修课 至少选修4学分 实践学时合计104h 32.5 520 452 4 155.5 2568 2160 2 40 0 416 512 432 336 252 372 144 注:A——必修课,B——选修课。
谢谢观赏
附表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安排
课 序 程 类 别 号 周 数 名 称 学 分 周 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 八 学 期 备 注 1 军事技能训练 2 金工实习 实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践 4 化工过程设计 教 学 5 生产实习 6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 合 计 2 2 3 3 4 16 30 2 2 3 3 4 16 30 2W 2W 3W 3W 4W 16W 2W 2W 6W 4W 16W
附表3
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分类 必修课 选修课 总 计 学时 1760 808 2568 学分 105 50.5 155.5 百分比 66.3 33.7 100% 分类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总 计 学时 928 1120 520 2568 学分 53 70 32.5 155.5 百分比 34.1% 45.0% 20.9% 100%
附表4
实践教学(含集中和分散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实验总学时数(含课内上机) 集中实践环节周数 304 30 实践性教学学分/总学分 实验总学分(含课内上机) 集中实践环节总学分数 19.5 30 27% 谢谢观赏
附表5
第二课堂项目表
序号 1 思想品德 项 目 内 容 要 求 因见义勇为或好人好事受表彰者。 由教育部、教育厅、共青团组织的“挑战杯”、“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由学会(社会)团体主办的化学实验邀请赛、化工设计竞赛、力学竞赛等。 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顺利结题,取得证书者;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顺利结题,取得证书者 参加课外实验活动,自拟方案,完成实验报告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放性实验,有实验报告,并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者;在教师指导下自制、改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装置维修,有总结报告,并经指导教师认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创新等实验创新活动。 校学生干部较好完成自己工作任务,有总结报告,并经有关部门认可,任期满一年;院(部、系)学生干部、学生助理较好完成自己工作任务,有总结报告,并经有关部门认可,任期满一年;班干部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有总结报告,并经有关部门认可,任期满一年;社团或俱乐部负责人(由校团委认定)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有总结报告,并经有关部门认可,任期满一年。 参加省级及以上、校级或院(部、系)级组织的征文活动、文艺演出、美术展览、演讲比赛、田径运运会、篮球赛等各种体育竞赛。 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青年志愿者活动并完成任务者;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完成调查报告者;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假期校外兼职、公益活动;参加对外交流活动。 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课堂”或校、院(部、系)举办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习,经主办单位审核确认;参加学校党课培训,取得结业证者。 在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在省级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或在公开出版的一般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在校级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或校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外语类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外语专业级考试;获得国家级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者。 科技成果获奖;在校期间获国家专利;在校期间获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登记。 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练习及测试(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2 学科竞赛 3 科研创新活动 4 课外实验活动 5 社会工作 6 文艺体育竞赛活动 7 社会实践活动 8 讲座、报告会、培训 9 发表学术论文 10 取得资格(技能)证书 11 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 学生体质健康素质课堂(16学时) 12 谢谢观赏
附表6
主要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谢谢观赏
中文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 化工热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专业基础实验 分离工程 化工设计
石油炼制工程(Ⅰ、Ⅱ) 石油化工工艺 天然气处理与利用 润滑油及其添加剂 碳一化工 工业催化导论 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 传递过程导论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化工安全与环保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精细化工工艺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文献检索
英文课程名称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t Oper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Fundation Experiment Separation Engineer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Petroleum Refining Engineering(Ⅰ、Ⅱ)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ing Natural Gas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Lubricants and its Additives Mono-carbon Chemical Engineering Industrial Catalysis Introduction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troduction to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Chemical Energy Saving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riment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 Fine Chemical Technology Polyer Synthesis Processing Document Retrieval
附图1:理论教学体系两课(必修14学分)计算机基础课程(必修2学分)大学体育(必修4学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必修40学分)大学英语(必修12学分)大学语文(必修2学分)军事、形势、就业系列课程(必修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选修13学分)化工专业概论课(必修1学分)高等数学(选修11学分)理论教学体系学科门类基础课程(必修16学分)(选修11学分)学科基础线性代数(必修2.5学分)大学物理Ⅰ(必修7学分)物理实验Ⅰ(必修3.5学分)无机化学Ⅰ(必修3.5学分)专业大类基础课程(必修35学分)(选修8学分)有机化学Ⅰ(必修4学分)物理化学Ⅰ(必修6学分)基础化学实验(必修8.5学分)化工原理(必修7.5学分)化工热力学(必修3学分)专业方向专业必修课程 (必修14学分)化学反应工程(必修3学分)化工专业基础实验(必修2.5学分)技术经济学II(必修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选修18.5学分)化工安全与环保(必修1.5学分)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必修2学分) 谢谢观赏
附图2:实践教学体系军事技能训练(2周)工程实训(2周)基本技能大学物理实验Ⅰ(5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136学时)化工专业基础实验(40学时)实践教学体系化工专业实验(24学时)化工原理课程设计(3周)专业技能化工过程设计(3周)专业实习(4周)职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16周)科技创新活动综合技能学科、文体竞赛专业技术论文自选试验、实训项目社会实践活动
谢谢观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