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本⽂《新视野⼤学英语第⼆册Unit 1课⽂翻译》由写作翻译频道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尼克莱·彼得罗维奇·安尼⾦⼀点都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吓⼈。 不,他不可能是我⽗亲特地送我来见的那位前苏联教练。 可他的确是尼克莱·彼得罗维奇·安尼⾦本⼈。
他请我进门,在沙发上坐下,⼜拍了拍⾝边的垫⼦,让我坐在他旁边。 在他⾯前,我真的很紧张。
“你还年轻,”他的英语带着俄语⼝⾳:
“如果你愿意试着向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军,我想你能⾏。
长野奥运会来不及参加了,但你可以准备参加2002年盐湖城奥运会。” “完全可以,不是吗?”看到我脸上惊愕的表情,他⼜说道。
我那时是⼀个很有前途的业余滑雪运动员,但在国内决不是顶尖选⼿。 “当然,你需要进⾏很多艰苦的训练,你会哭⿐⼦,但你⼀定会进步的。”
的确,后来我经历了⽆数痛苦的训练,还为此流了不少眼泪。但在后来的五年⾥,我总能从尼克莱讲的有趣故事和他的幽默感中得到⿎励。
他开始总是说:“我的朋友们常去看电影,去跳舞,去和⼥孩⼦约会,”然后他会压低嗓门接着说:“我就在运动场上训练、训练、再训练。
第⼆年,我的15公⾥滑雪⽐赛成绩缩短了1.5分钟。”
“朋友们问我:‘尼克莱,你怎么做到的呢?’我回答:‘你们去看电影、跳舞、和⼥孩⼦约会,⽽我⼀直在训练、训练、再训练。’”
故事通常到这⼉就结束了。但有⼀次──后来我们知道那天是他结婚25周年纪念⽇──他穿着⼀件旧的⽑⾐,很⾃豪地站着,微笑着轻声说道:“告诉你们,我可是在26岁那年才第⼀次亲吻⼥孩⼦。她后来就和我结了婚。” 不管他是不是懂得浪漫,尼克莱知道什么是爱。
他以⼀贯的幽默、默默的感恩、敏锐的感觉和真诚的态度为爱设⽴了奥林匹克般的标准。即使在我结束了滑雪⽣涯之后,我仍⼀直努⼒去达到那个标准。 但他⼜从不娇惯我。
⼆⽉⾥的⼀天,我头很疼,感到⼗分疲倦。
我在⼀⽚空地上遇见了他,在寒风中的雪地⾥滑了⼤概⼗五分钟后,我赶上了他,有点⼩题⼤做地说:“嘿,尼克莱,我感觉我要死了。”
“如果活到⼀百岁,⼈⼈都会死的,”他对我的痛苦⽆动于衷,态度坚决地接着说:“但你现在必须滑、滑、再滑。” 在滑雪板上,我照他说的去做。 但在其他事情上我会反抗他。
在⼀次经费并不宽裕的滑雪露营活动中,他让我们⼗个⼈挤在⼀个单⾝汉住的芬兰式屋⼦⾥。
第⼀天我们醒来时发现尼克莱正在做早餐。然后我们坐在临时拼凑起来的椅⼦上,围着张⼩⼩的牌桌,⽤勺⼦很快地吃完早饭。
吃完后,尼克莱把摞起来的油腻腻的碗向我和我的另⼀个⼥队友前⼀推,武断地说:“⼥孩⼦们,现在去洗碗吧!” 我把餐⼱往地上⼀扔,向他骂道:“让该死的男孩⼦们去洗吧!这不公平!”他没再让我去洗碗,也没对我的⼤发脾⽓显得太在意。
他只在滑雪时才显露出强烈的情感。
训练的时候,他会岁着我们迈步的节奏⼤声发出指令:“对,就这样,⼀⼆三,⼀⼆三。”
我祖⽗的⼀个好朋友──⼀位上了年纪的⼥⼠──看了尼克莱带我训练的录像带后问道:“他也教舞蹈吗?” 在训练时,我⼀刻不停地纠正着尼克莱指出的错误。每完成⼀个动作,我都会问他⾃⼰是否有了进步。 “是的,还⾏。但如果膝盖能屈得更快些就更好了。” “可我滑得够快了吗?”我坚持问他。
最后他会皱起眉头说:“你得⽆数次地重复,动作才能达到完美。”他提醒我“必须有耐⼼”,⾔语之间流露出“我已经告诉过你⽆数次了”的意思。
尼克莱的耐⼼和我的勤奋使我赢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开始为奥运会季前赛做准备。但后来我没能被选拔去参加2002年奥运会。
去年夏天,我回去拜访尼克莱。
他给我沏了茶......还⾃⼰洗了碗!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
怀念起前⼀年的奥林匹克队,我⼀时沉默,回想起⾃⼰曾经获得的⼀切──很重要的⼀点就是我和这个穿着颇具热带风情衬衫、个⼦不⾼的男⼈之间形成了并不张扬但⼜牢不可摧的纽带。
尼克莱教会我即使需要⽆数次的努⼒,也要凭借勇⽓、热情和严格的纪律来坚持下去。
他还教会我为了能在这世界上⽣活⼀辈⼦⽽预先⼼存感激,并每天提醒⾃⼰:即便⾯临许多挑战,“现在⼼⾥有的必须是爱、爱、爱。”
++++++++++++++++++++++++++++++++++++++++++++++++++++ 奥林匹克运动会依然是⼀个为竞争⽽竞争的最纯粹的例⼦。
运动员们在事业和⾝体上作出牺牲,他们冒着受伤、受挫和彻底失败的危险,仅仅为了国家和⾃⾝的荣誉⽽竞争。 为了获得这样的荣誉,运动员必须发挥在⾃⼰的项⽬上的⽔平,在世界的竞技舞台上发挥模范作⽤。
虽然必须承认,有的运动员利⽤兴奋剂来提升⾃⼰的表现,从⽽取得优势,但他们从未获得过奥运会所能给予的真正的奖赏,那就是荣誉。
⽽且他们也从未体验过通过刻苦训练与决⼼这些美德⽽获胜所带来的光荣感。 迄今为⽌,卡尔·刘易斯是奥运会⽥径项⽬最伟⼤的选⼿,也是奥运精神的典范。
这不仅是因为他屡屡获得⾦牌──刘易斯在四个项⽬的⽐赛中获得过九枚⾦牌,在100⽶短跑和跳远⽐赛中保持世界记录──⽽且是因为他天性中所富有的竞争⼒和从1984年到1996年间在每⼀届奥运会上所表现出的竞争和获胜的能⼒。 如果不是美国拒绝出席1980年奥运会,他也会参加那⼀年的奥运竞赛。
凭着速度、稳定的发挥、诚实,尤其是获胜的渴望,刘易斯的表现⾮秒表所能计量,甚⾄使时间也停滞不前。 他要求⾃⼰发挥出⽔平,⽽且他取得成绩靠的不是服⽤药物,⽽是⽆与伦⽐的⾃制⼒和训练时的完全投⼊。 令⼈惊讶的是,卡尔·刘易斯的⽗母在他年幼时⿎励他去上⾳乐课,⽽不是去参加⽥径训练。
但是他不愿去,⽽是把⼀条胶带粘在地上,以此标出跳远世界记录的距离,然后以⾮凡的决⼼开始向着⽬标练习跳远。 他的⽗亲评价道:“有些孩⼦今天想着以后当消防员,明天⼜梦想成为电影明星。 卡尔决⼼练习⽥径,后来始终没有改变。 他说他想成为的,就这些。”
他多年的训练和从容的⾃信为他以后卓越的⽥径⽣涯打好了基础。
然⽽在1985年,卡尔·刘易斯的运动⽣涯蒙上了⼀⽚阴影:加拿⼤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100⽶短跑中频频击败刘易斯。 虽然1988年刘易斯参加汉城(现称⾸尔)奥运会时满怀信⼼,但就算对径赛知之甚少的旁观者们也都认为约翰逊会获
胜。
全世界都急切地观望着,等待着,想知道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
当选⼿们在最后⼀轮⽐赛中站在起跑线上时,所有照相机的镜头都对准了刘易斯和约翰逊。 发令“啪”地⼀声响过之后,运动员从起跑线上冲了出去。
⼈们习惯于看到刘易斯在赛程的前⼀半落在后⾯──他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最后来个⼤跨步的奋⼒冲刺。 因此,当他们看到约翰逊凭着起跑时的爆发⼒时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道刘易斯最后的冲刺是否能够击败对⼿。
当他们逼近终点线的时候,刘易斯奋⼒加速,但是,可惜的是,刘易斯9.92秒的个⼈成绩不敌约翰逊9.79秒的世界记录。 约翰逊被称为“历跑得最快的⼈”,⽽刘易斯看来在以后的⽐赛中只能争夺第⼆名了。
但两天以后,约翰逊因赛后的药检结果显⽰其服⽤了类固醇⽽被取消了⾦牌,并被国际奥委会遣送回国。 ⾦牌被转⽽授予刘易斯,可很多⼈并不认为他获得了真正的胜利,⽽他也被席卷进对⽥径赛的⼀⽚指责声中。 更糟糕的是,刘易斯以前的⼀个对⼿指控他也服⽤了类固醇。
刘易斯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并在法官⾯前证明杂志刊登这样的消息是毫⽆根据的⾏为,以此作为反击。 他⼀次次地参加药检以证明⾃⾝的清⽩。
刘易斯反对在⽐赛中服⽤类固醇。除了在谣⾔中,他从未和使⽤药物的丑闻联系在⼀起过。
凭着对运动的持续奉献和对竞技的热爱,刘易斯消除了⼈们对径赛项⽬的⼀些疑虑,阻⽌了汉城奥运会后民众对奥运会⽀持下降的颓势。
他以⾃⼰的不断努⼒和对短跑与跳远的诚实参与向世界证明,奥林匹克精神并未消亡。
1992年,刘易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并在跳远和4×100⽶接⼒赛中获得两枚⾦牌。他在公众中所受到的欢迎不亚于⼀位国王受到的礼遇。
令⼈惊叹的卡尔·刘易斯已经证明⾃⼰不同于历任何⼀位运动员。这并不是因为他能获胜,⽽是因为他能诚实地获胜,他热爱竞争,他能在最长的时间⾥做出的努⼒。
他对体育竞技的热爱真正为奥林匹克的卓越设⽴了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