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法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研究
李想;刘学达;于金英;任炼;吴可嘉;董丽敏
【摘 要】本文以廉价易得的葡萄糖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量子点.研究了水热法合成碳量子点的工艺条件.比对了葡萄糖在不同水热温度下获得的碳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葡萄糖在180℃,保温24h条件下获得的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最佳,且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碳量子点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特性,发光集中在蓝色-青色光区.
【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 【年(卷),期】2016(030)007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碳量子点;水热法;光致发光性能 【作 者】李想;刘学达;于金英;任炼;吴可嘉;董丽敏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O469
随着研究者对碳纳米材料研究的逐步深入,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1]、石墨烯量子点[2]、碳量子点[3]等新型碳纳米材料在全球的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Dots,缩写为CQDs)因其稳定的化学组成、粒径均在10nm以下、良好的水溶性、易于功能化、低细胞毒性等优点,在光电转换、光电催化、细胞成像、药物输送、离子检测等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4]。通常碳被认为是一种黑色的材料,荧光性能较弱,但是碳量子点却不同,它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5]。并且,其发光的荧光特性依赖它的尺寸大小和激发波长大小[6],由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水热法因其操作简单、工艺过程控制方便常被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
本文以易得无毒的葡萄糖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量子点。通过光致发光光谱比对了水热法制备碳点的工艺条件,并验证了碳量子点的激发波长依赖特性。 1.1 试剂
葡萄糖(A.R.天津恒学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所有试剂未经进一步纯化。 1.2 实验内容
将0.3g的葡萄糖溶于45mL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30min至澄清溶液,转移到100mL的反应釜内,一定温度下保温24h。
将所得的悬浊液随炉冷却至室温,然后通过离心沉降,转速8000r·min-1,再经过滤装置过滤掉较大颗粒的碳得澄清溶液,将所得澄清溶液置于100℃中控干燥箱中干燥,然后溶解保存,再经离心,取上清液干燥然后溶解于150mL去离子水中,即得浓度为0.25g·L-1的荧光碳量子点溶液。 1.3 结构与表征
采用荷兰PANalytical公司的X’Pert PRO MPD 型x衍射仪对制备的CQDs进行表征;采用日本JEOL公司的JEM-21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QDS的形貌及其尺寸大小;采用日本Shimadzu公司的 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制备
的CQDs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测试;采用上海棱光公司的UV757CRT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QDs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 2.1CQDs的XRD分析
图1为制备的CQDs的XRD图谱。因为水热法获得的CQDs的特性,我们将其在载玻片上蒸干进行测试。
从图1中观察可发现,在2θ=20~25°的范围内有一个宽泛的峰,这个峰与(002)晶面的一致,这体现了碳的无定形特征。 2.2 CQDs的形貌分析
图2为制备样品的TEM照片,放大倍率为40万倍。
从TEM照片中可以看出,得到的CQDs的粒径大小均匀、近似为球形。并且碳量子点分散性良好,没有发生团聚,且制备的碳量子点分布密集。TEM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碳量子点的尺寸在2~3nm之间,接近于零维尺寸状态。 2.3 CQD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图3为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得的CQD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制备样品采用的方法为水热法。
由碳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可知,紫外吸收在200~250nm之间归因于碳量子点sp2区域的π-π*跃迁,碳量子点在250~350nm之间有一个强且宽的吸收带,可以看出我们制备的碳量子点在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且吸收带可扩展至可见光区。
2.4 CQDs的光致发光性质分析 2.4.1 CQDs的激发波长依赖性
图4为采用水热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在200℃下保温24h获得的CQDs的荧光发射光谱。
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激发波长由320nm逐步增加到420nm时,CQDs的发射
峰强度是先增加后降低,而且还出现了红移现象。分析可知,最佳激发波长为360nm,发射峰位置为431.5nm。
根据图4中数据分析可知,在320~420nm激发波长下,以葡萄糖为碳源水热法制备的CQDs在激发波长下发射峰位置从427.4nm红移至501.4nm。由此可知,荧光发射波长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即荧光发射波长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同时还能发现,随着发射波长的变化,CQDs的发光集中在蓝光-青光区域。发光从蓝色变化到青色荧光。发射峰位和荧光强度的改变是碳量子点表面的能阱数量不同所致。
2.4.2 水热法制备CQDs的最佳温度
图5为葡萄糖为碳源,在不同水热温度下获得的CQDs的荧光发射光谱。 葡萄糖的水热温度为150、180、200、250℃,水热时间为24h。分析可知,荧光强度随着水热温度先增后减,发射峰位置约为450nm,发蓝色荧光。荧光强度随着水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水热温度过高时,碳量子点颜色则变深变黑,有一股碳化过度的的味道。足够的时间以及高的水热温度可以促进碳源的碳化反应,但是当温度过高,碳化过度时,量子点浓度过高时会存在浓度淬灭效应。 (1)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量子点,产品经XRD表征,为无定形碳结构,经TEM照片分析,球状粒径尺寸约为2~3nm,确定为目标产物。 (2)通过光致发光光谱比对不同合成温度下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180℃下水热时间24h获得的碳量子点能够发出强烈的蓝光。并且通过发光光谱发现,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具备激发波长依赖性,发射波长集中在蓝光-青光区域。
【相关文献】
[1] K.S.Novoselov,A.K.Geim,S.V.Morozov,et al.Electric field effect inatomicallythincarbonfilms[J].Science,2004,306(5696):666-669.
[2] 林新浩,张雨,王伟军,等.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与黏合,2015,(1):39-42.
[3] X.Y.Xu,R.Ray,Y.L.Gu,et al.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and purification of fluorescent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fragment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4,126(40):12736-12737.
[4] S.Y.Lim,W.Shen,Z.Gao.Carbon quantum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Chemical SocietyReviews,2015,44(1):362-381.
[5] H.Li,X.He,Z.Kang,et al.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photocatalyst design[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0,49(26):4430-4434.
[6] Y.P.Sun,B.Zhou,Y.Lin,et al.Quantum-sized carbon dots for bright and colorful photoluminesce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6,128(24):7756-7757.